陳燕平
摘 要:通過多媒體播放積極健康的影視作品或跨學科教學,利用馬克思主義先進思想理論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關鍵詞:小學;德育;愛國主義;實施方法
針對當前社會上各種低俗文化的蔓延,以及其他不良信息對學生心理造成的各種沖擊與影響,導致當今部分學生的性格和人格特征出現了巨大的轉變。甚至部分學生會有意地去模仿一些不良行為,宣傳不良文化。在此類問題的延續與發展中,使得當前部分學生出現了道德標準低下、不遵守紀律、不愛護集體、不尊敬長輩的惡劣行徑。為有效防止該問題的擴散和感染,當前教師有必要設計出一種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上的培養,以此促進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的養成,提高學生對自身行為的控制能力,進而實現學生個體正確“三觀”的樹立。在此將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引導與幫助,促使學生能夠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偉大與精髓,認識到自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錯誤和不足。
一、通過多媒體播放具有教育價值的影像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能夠接觸的知識面也越來越廣。其中,不乏一些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為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整合起來,然后通過科學的方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其中的意義,體會其中的精神。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與家國情懷,還可以讓學生對課堂更加感興趣,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習慣的養成。
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閱兵視頻,讓學生觀看今天祖國是多么的強大,了解祖國的軍事力量與國防力量。該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且還能促進學生對國家大事的關注程度。為了加深學生對祖國歷史的了解,教師可以再給學生播放一些反映中國近現代史發展歷程的影像資料。如著名的“國家三部曲”《建國大業》《建軍偉業》《建黨偉業》。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反映清政府軟弱無能的電影《甲午風云》《末代皇帝》等。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當今祖國的繁榮昌盛與強大,還能讓學生看到100年前中國是多么的弱小,在西方列強面前是多么的卑微。與此同時,學生會思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中國是如何發展的,是如何進步的,是如何擺脫貧困走向復興的。同時學生會深切地感受到其中的困難與艱辛,體會到老一輩革命家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
二、通過跨學科教學,全角度實施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為高效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引導之外,還可以采用跨學科的方式對學生展開全方位的培養。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可以實現學生對愛國主義情懷的高效養成,還能促進學生對于多學科之間的有效融合與互相連接。該方法可以實現學生將來在學習不同學科的時候,在不同的方式和感情基礎上,均能感受到來自愛國教育的熏陶。
例如,教師可以將愛國主義教學和音樂教學有效結合起來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學,讓學生感受其中的樂趣與魅力。如,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到關于中國逐漸走向富強與偉大復興的道路時,便可通過音樂教材中《國家》這首歌對其進行完整的演繹與體現。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同聲齊唱《國家》這首歌,并且要求學生深刻體會其中的家國理念與民族精神。再如,教師可以將教學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對學生展開培養,如在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語文課文中《為人民服務》的內容對學生展開深度的思想引導。通過該方法,可有效提高學生在多學科之間的自由轉換,并且可以讓學生將愛國主義情懷始終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及自己的內心中。
三、利用馬克思主義先進思想理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文化的培養,建立學生對國家榮譽以及國家概念的養成。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先進思想對學生進行培育。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當今時代最先進的思想指導論,教師將之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可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與自我反省能力。
例如,教師在進行愛國主義教學時,可以將紅軍長征的內容單列出來展開講解。并且要在其中深刻反映共產黨與國民黨的政治信仰,體現共產黨堅持走馬克思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與絕對優勢。這樣,可以讓學生明白為什么那么多人會跟隨共產黨鬧革命,為什么那么多人會為了共產主義事業勇敢地犧牲自己的生命等。隨著學生的深入學習和教師對愛國主義的深入教學,可以促使學生對革命先烈產生一種敬佩之情。
總之,中華民族向來是一個善于創造、勇于奮進、吃苦耐勞、充滿智慧的民族,也是唯一一個屹立于世界五千年而不倒的民族。中華民族無論是在經濟方面、文化方面、軍事方面、藝術方面,還是政治方面都有著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優勢,而且處處都體現著中國人的智慧與思想。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發展歷史長河中,積淀了厚重的文化遺產,體現了高度的民族精神,完成了很多的歷史任務。這是中華民族之驕傲,也是炎黃子孫之自豪。
參考文獻:
[1]丁小明.淺談如何在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9(28):42,59.
[2]何小敏,魯東海.對話引發的教育思考[J].中學歷史教學,2019(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