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澍瑤
(萍鄉衛生職業學院,江西 萍鄉 337000)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主要角色,其不僅需要進行教學工作,同時,還需要承擔班級學生的管理工作,近年來我國新課程改革,對當前的教學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和管理中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地位,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性作為管理目標,對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加強思想道德培養,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學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對于涉外護理日語班級的學生來說,通常都對自己的未來職業發展和學業水平具有不同要求,因此,如何提升涉外護理班級的護理水平和日語的學習,對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故班主任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積極轉變自身觀念,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同時,增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幫助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職業規劃[1]。另外,班主任應關注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隨時掌握班級學生的心理活動狀態,確保學生的安全,除此之外,班主任應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答疑解惑,促進其健康成長,同時在學生需要幫助時給予其專業的輔導,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工作夯實基礎。
以某高職護理學校為例,針對該學校學生干部展開問卷調查,91%的教師認為班級干部應該嚴格約束自己,在把班級中要起到帶頭作用,69%以上的教師認為班級干部基本上能夠完成日常管理工作,但是其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經常會受到阻力,只有少數班干部能夠及時采取措施,解決問題,而大部分班級干部無法解決相關問題。與教師的訪談類似,60%的學生認為,班級干部應該由學生內部進行推薦,然后進行投票選舉,由此可以看出,班級干部即使由教師推薦,也應該征求學生的同意[2]。在對班級干部是否稱職的問卷調查顯示,45%的學生認為班級干部能力有限,15%的學生對班級干部的工作方式和態度不滿意,因此,從問卷調查的結果能夠看出班級干部的競爭機制不夠完善,導致其班級管理能力不足。
良好的班級文化能夠增強班級的團隊精神,加強班級的凝聚力,班級氛圍對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針對上述高職學校的問卷調查,其中顯示96%的教師比較重視構建班級文化,90%以上的教師會定期開展班會,同時,大部分教師認為班會對提高班級學生的成績有重要意義[3]。另外,81%的教師認為班級環境的建設非常重要,干凈整潔的學習環境能夠令學生更加熱愛班級。除此之外,只有45%的班級經常開展文藝活動,從以上數據可以得出,目前班主任打造班級文化的形式較為單一,效率不高。
除了班級干部對班級進行日常管理工作外,制定切實可行的班級規章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對上述高職學校班級制度展開的問卷調查中顯示,91%的教師認為,應禁止逃課、曠課、遲到、上課說話等,同時,80%以上的教師認為學生應該嚴格遵守《行為守則》,另外,56%的教師認為學生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4]。在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時,50%的學生認為考勤制度過于嚴格,從數據中可以看出,63%的學生有過遲到行為,學生遲到行為時常發生。另外,在學生違反制度時,教師能夠進行耐心教育的占比為83%,說明教師在管理過程中較為認真負責,能令學生信服。在對班級紀律和衛生的調查中發現,由于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叛逆心理較重,無法正確地認識到學校紀律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班級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難。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父母也是學生的第一位老師,教師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注重與學生家長之間的配合。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只有42%的教師定期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當然這與部分家長工作較忙,不注重與教師之間的溝通有關,結果導致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往往是孤身一人,管理效果較差,因此,班主任應與學生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喜好,從而令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有的放矢,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對班級干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培養班級干部的管理能力,有助于更好地進行班級管理,由于班主任無法隨時解決學生之間的問題,而學生與班級干部長時間在一起上課學習,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學習水平,因此可以及時采取措施,解決學生之間的難題,同時對于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可以及時地向老師反映,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效率。另外,由于班干部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較多,很容易理解學生之間的想法,因此,班級干部在管理的過程中更加具有針對性,而且其管理質量和效率較高。例如,在少數學生出現逃課等現象時,由于班主任還需要進行教學活動,因此,無法隨時查看學生的出勤情況,但是班級干部很容易了解學生的上課情況,甚至掌握學生的曠課的去處,此時班級干部可以及時與學生展開交流,令學生認識到錯誤,避免學生再次逃課,如果班干部溝通無效,則可以將學生的具體情況報告給教師,由班主任采取相關措施。因此,教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應注重班干部的選拔,培養班級干部的管理能力,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
班主任應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建立科學規范的班級制度,同時,班級制度的建立必須要遵守相關的學生行為守則,班級制度的建立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律性。由于班級的規章制度是用來規范全體班級學生的,因此,相關的規章制度必須經過學生的支持,才能實現更好的執行效果。例如,班主任可以將班級的規章制度建設介紹給學生,聽取學生的意見,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尊重學生的建議,在班級制度制定完成后,還可以征求家長的意見,得到家長的支持和幫助。除此之外,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應確保其具有可行性,并且能夠長期實施,但規范也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地進行修改,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好的服務。
班級文化的建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提高班級的凝聚力,因此,班主任應注重班級文化的建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班主任應該重點培養班級的價值導向,保障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發展。班主任可以定期開展與傳統教育相關的活動、知識競賽等,逐漸健全學生的人格,培養出有思想、有道德的學生。另外,班主任在班會上可以結合當前國內的班級管理狀況,將學生分成小組,展開辯論,讓學生在辯論中,提高班級的團隊精神,同時班主任還應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在班級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除此之外,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是建設班級文化的重要內容,班級文化的打造離不開每一位學生的共同努力,在此方面班主任應注重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集體活動,如辯論大賽、知識競賽等。
班主任應該不斷加強自身的文化素質,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管理能力,而且班主任可以利用多種現代化的技術,更加高效地進行班級管理。目前網絡已經成為當前青少年知識學習的重要平臺,因此,教師可以經常利用QQ、微信公眾號等,對學生開展更加安全教育,班主任應從自身做起,增強德育水平,為班級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
總而言之,班主任的文化素質管理是一項長期工作,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主導地位,將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作為管理目標,同時,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管理水平,從而提升學校整體的教學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