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
摘 要:當前社會,我們的教育行業飛速發展,為了學生未來的發展,教育機構不僅要重視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還需要重視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尤其是初級中學,它是我國教育的重要階段,對學生而言,學校教育是他們成長的搖籃,同時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關鍵詞:家校聯合;教師;家長
教師是聯系家長與學校的重要紐帶,班主任和家長打交道是一門藝術,同時也體現了一種智慧。伴隨新的教學理念革新,家長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家長更加重視同學校、同教師的溝通工作,并且將這種溝通逐漸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我們主要圍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通過家校聯合,共同揚起教育的風帆進行深入研究,具體闡述如下。
一、開展家校聯合教學的必要性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是相互依存的,這是新時期社會發展和人才需要的前提。教師通常在學校里同時面對一些學生,做一個只是聯合教育的大問題。教師在課堂上不能照顧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家庭教育是父母或者其他長輩在家庭中有意識地對子女進行的一種教育,家庭教育是在孩子日常生活中進行有計劃或無計劃教育的結合。學校教育是教師引導孩子形成行為習慣的地方。在我們目前教學目標的要求下,初中學生在學校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可以影響他們相當長一段時間,培養他們構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可以擁有積極的思想情感,在學習和生活中充當重要的角色,引導他們逐漸朝著社會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并且教師在中學生的心目中起著榜樣的作用,教師的積極引導和有力影響,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梢哉f家校融合的教育在中學生社會化過程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因此,要實現當前教育的社會目標,必須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協作。家長要正確理解教育的意義,同時配合學校教育,積極支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1]。
二、家校聯合教育,能夠共同揚起教育的風帆
1.學校要開展家訪工作
在學校教育中要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家訪工作,這是構建家校融合教學最重要的一種方式。它不僅成為家庭與學校溝通的橋梁,而且是學校加強學生道德關懷的重要表現。針對一些常常會發生問題的學生,學??赏ㄟ^定期家訪的形式,從而掌握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學校和家庭良好的溝通交流,有助于家校聯合教育。通過家訪,搭建起了溝通的平臺,使學校和家庭為了學生的成長相互配合,使學生更加體會到學校和家庭都對自己的成長非常重視,同時學校也要積極鼓勵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所以,進行家訪是家庭與學校合作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2.建設網絡溝通渠道
當前中學階段,學生培養良好的習慣逐漸成為非常重要的事情。剛入學的初中生在學習、衛生方面都缺乏規范,家長也缺乏有效的監督。伴隨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的班級要積極利用網絡建立有效溝通平臺,通過班級微信群、QQ群這些網絡平臺,教師能夠及時將新生的問題進行反饋,每天在群里公布學生的具體情況,使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有更多了解,同時使家長對學生出現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進行科學指導。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溝通平臺將每天的作業發送給家長,同時家長也會在班級微信群、QQ群中相互交流經驗,并提出問題,大家想辦法解決。因而班級微信群、QQ群也就成為家長與學校合作最直接的溝通橋梁,班級網絡交流平臺這種家校合作的在線交流平臺,方便教師安排班級的一些活動,家長同教師通過平臺分享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使學生父母對班級活動以及學生的成長情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生活和學習。
3.家庭和學校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在當前的教育體系中,尤其是初級中學教學過程中,家庭教育要同學校教育展開聯合教育,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教學氛圍,從而實現學生的優質教育。所以,當家校教育聯合時,學校要時刻提醒家長,在日常教育中要重視榜樣的力量,母親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所以,家長在孩子面前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除此之外,在家庭教育的融合過程中,學校方面一定要積極維護校園教學與家庭教學的一致性。當家長與學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產生沖突時,要堅決抵制錯誤的教育爭論,積極探尋能融合雙方意見的溝通點,并嘗試在學校、家庭教育上具有一致的思想和做法,防止學生出現觀念上的差異,進而出現消極的心理,家庭和學校在教育思想一致性的前提下,一定要積極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結語
家校聯合教育在初中學生教育中具有積極的意義,只有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構建家校融合教學,才能使家長對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有更多了解,同時家長針對學生出現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加強科學指導,促進學生素質教育與能力教育的全面發展。在良好的溝通環境下,更加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培養學生成為綜合型人才,因此,家校聯合教育,可以共同揚起教育的風帆[2]。
參考文獻:
[1]黃玉芳.佛系班主任修煉手冊:家校溝通中如何發揮班主任主導性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4):364-365.
[2]校嘉妍,瞿聰慧,黃亞文.新媒體環境下家校溝通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9,6(53):281-284.
注:本文系酒泉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家長課堂在家校合作育人過程中的實踐探究”課題(JQ[2020]GHB17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