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婷
摘 要:ARCS模型是包含注意、關聯、信心和滿意四個層次的教學設計模型。通過知覺喚醒、激發探究、學法變化維持學生的注意;通過知識建構、目標定向、動機匹配實現教學內容關聯;通過任務驅動、情境帶入、公開展示增強學生的信心與學習的滿足,最終聽見音樂“拔節”生長的聲音。
關鍵詞:ARCS模型;注意;關聯;信心;滿意
ARCS模型是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個教學實踐模型。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型設計,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有效獲得學習的自信與滿足,實現音樂素養的全面發展。
一、維持注意,產生初步的興趣化期待
中學生學習內容多,考試壓力大,面對音樂學科的學習,存在個別學生興趣不高,注意力難以長久集中的問題。從維持學生注意入手,通過教師的課堂組織,讓學生在上課伊始就產生一種學習期待,是音樂理想課堂的追求。
1.知覺喚醒
知覺喚醒就是讓教師在上課伊始,通過別具一格的導入方式,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迅速進入課堂教學的情境。如在《彩云追月》一課教學導入時,通過京劇唱腔“蕭何月下追韓信”和“牛郎上天追織女”的《非愛不可》導入,讓學生通過音樂片段的欣賞,導入本節課的《彩云追月》,學生自然就會從一個故事進入另一個故事,從一首音樂進入另一首音樂。
2.激發探究
音樂的理解需要在探究活動中達成。圍繞《彩云追月》,讓學生說一說音樂之中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讓學生根據歌詞內容,進行小組合作,可以圍繞“悠然”“生命”“愉悅”等話題展開小組的討論活動。如“螢火蟲向月亮借來小燈籠”,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得出歌詞有一種明朗與活潑感覺,歌詞的節奏輕快自然,代表著一種生命的愉悅。再如圍繞題目《彩云追月》,讓學生思考,夜晚的云彩一般是看不出“彩色”的,作者用“彩云”是不是寫錯了呢?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后得出“彩云追月”,它描寫的是一幅夜晚的星空圖。“彩”是顏色的總稱,夜晚原本是看不見顏色的,但這里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各種顏色的聚集。這樣的夜晚是帶著幾許明亮,帶著幾許溫暖的,帶著幾許光輝的。月光如水,葉影迷離,彩云本身是沒有生命力的,是一個氣象術語。這里通過“追”賦予它一定的動作,畫面就呈現了動感,給人以無限的想象。而“月”是中國詩詞當中最具有意象的物象。它本身也代表著一種美好、一種團聚、一種柔情、一種寧靜。“彩云追月”就是一種平和、悠閑、從容的生活。
3.學法變化
音樂教學活動一般的學習環節都是“范唱”“領唱”“哼唱”的教學流程。維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需要通過更豐富的學習形式來不斷保持學生的興趣。如在“切分音”的學習中,就可以通過強弱音變化,運用三角鐵、手拍鼓進行伴奏學習;還可以引入“三輪車,跑得快”的童謠,根據童謠節奏,體會唱法的節奏之美。
二、內容關聯,實現音樂的生活化表達
音樂來源于生活,直指人的內心活動,讓學生走進音樂生活,提高音樂生活能力,實現音樂的生活表達,是學生學習音樂、欣賞音樂、理解音樂的具體路徑。
1.知識建構
音樂是社會發展的產物,音樂的知識建構,需要聯系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發展水平,需要聯系學生的社會經驗與生活經驗。《彩云追月》歌詞內容淺顯,物象豐富,情景交融,讓學生聯系散文《走月亮》的抒情描寫,說一說自己的生活體驗,可以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建構起言語、音樂、審美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2.目標定向
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達成教學價值,是音樂學習的基本操作流程。在中學音樂教學活動中,需要借助具體可感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如在《彩云追月》學習后,欣賞更多版本的《彩云追月》。其中五聲音階譜成的鋼琴曲,初中學生欣賞起來就有一定的難度,就不易選擇;可以選擇朱明瑛演唱的《彩云追月》和超級女聲版《彩云追月》,這樣才符合初中學生的目標。
3.動機匹配
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一個同生共長的過程,在音樂教學中,需要把二者有機結合,實現二者的匹配。如在進行“切分音”練習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打擊樂器進行伴奏練習。
三、學習滿足,達成學習的實踐化運用
1.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就是通過一定的學習任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的學習。如在學習《彩云追月》中“依曲改詞”應用方式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從歌詞的內容、歌詞的形式、歌詞的節奏、歌詞的意象入手,發現歌詞的規律。
2.情境帶入
入情入境的學習,才能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滿足。如在《彩云逐月》的學習中,把學生帶入到校園的小樹林中,在月光下邊唱邊想,能夠給學生帶來一種美的感受。月光自然地在樹葉上流淌,風輕輕刮過樹梢,帶來一種涼爽的感覺。月光、星光、燈光,光光相印;風聲、蟲聲、歌聲,聲聲入耳,共同營造出一種朦朧的夜境。這樣,一種詩意的生活,一種詩意的棲居通過音樂就表現出來了。
3.公開展示
學習滿足,一是源于自我的心理滿足,二是源于外在的肯定。通過公開展示,在具體的音樂活動中,讓學生音樂課堂學習得到展示的機會。如開展班級的音樂學科活動,進行“班級超級歌手”挑戰活動;舉行學校的“校園十佳歌手”展示活動;借助“紅五月”活動,慶國慶活動,元旦節活動等節慶活動,讓學生得到展示的機會;還可以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利用節假日一展歌喉并進行展示。
總而言之,借助ARCS動機模型,實現中學音樂課堂的有序發展,讓學生通過學習注意的全程在線,學習內容的有機關聯、學習成果的全面展示,在小組合作中,實現音樂能力的全面提升,聽見音樂“拔節”生長的聲音。
參考文獻:
秦黎.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ARCS動機模型的實踐應用[J].北方音樂,2019(4):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