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嫻



【摘要】通過厘清寫事閱讀的概念及閱讀能力標準、把握寫事閱讀教學觀、找準寫事閱讀教學策略和課堂教學檢測策略,注重單元與單篇課文內部的整體性,更好地解決當前小學語文閱讀存在的“少慢差費”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事;閱讀;策略
常言道:“課堂教學成功與否,在于作為騎士的教師駕馭駿馬的潛質高低。”這匹“駿馬”是學生、是教材,也是教師自己。由于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征,教師對同一教材的解讀呈現多樣化,課堂教學也五彩繽紛。
得之于此,失之亦是此。當前,一部分教師找不到教學的方向,不知道要教什么,怎么教,要教到什么程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少慢差費”似乎成了公認的問題。基于此,本文擬以寫事為主的閱讀教學淺析教學策略。
一、厘清寫事閱讀的概念及閱讀能力標準
小學閱讀以記敘文為主,所謂記敘文,主要是通過人物的語言行為和事情的發展來表達中心思想的一種文體。根據寫作對象分,記敘文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寫人、寫事、寫景狀物。我們常常會混淆寫人和寫事文章,因為它們都從屬于記敘文,但他們又是有所不同的。寫人記敘文是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塑造性格、表現主題。寫事記敘文則是通過事情來表達主題,尤其是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事是記敘重點,人、環境、景物的描寫圍繞、依附、服務于事,其中心在于事情傳遞出來的思想意義。
其次,寫事記敘文又可以包含很多種類,本研究從小學六個年級各抽取出一篇寫事閱讀課文,如下表:
從上面的表格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同是寫事記敘文,但低年段主要閱讀童話、寓言故事,內容比較淺顯,到了中高年段,則閱讀一般性敘事文,逐漸過渡到小說、名著,內容由易到難。因此,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會呈現螺旋上升的關系。
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結合寫事閱讀課文,我們可以厘清不同年段寫事閱讀能力具有銜接性和遞進性。
二、把握寫事閱讀教學觀
(一)“讀”是生命線
基于以上的研究,不難看出,無論哪個年段,“讀”都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課程標準對于不同年段的“讀”的要求是不同的,小學低年段的旨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中高年段在低年段朗讀的基礎上提出通讀和誦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朗讀、通讀和誦讀是三種基本形式。低年段學生開口朗讀,是培養語感的必經之路,也是閱讀能力形成的初級階段。加以復述的方式積累運用詞語,為語感增磚加瓦。到了中高年段,隨著文章篇幅變長,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由此提出通讀,以此內化閱讀知識,深化閱讀思考,進而了解掌握一般的表現手法、寫作順序和感悟理解篇章結構、表達方法。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正本清源,回歸樸實的課堂
審視小學語文課堂,存在盲目追從熱熱鬧鬧的現象。令人眼花繚亂的課件,一場場作秀式的表演,塵埃落定時,好像一切都不曾發生過,教師教了什么?學生學到了什么?不得而知。語文課堂需要正本清源,回歸樸實、扎實的教學原生態。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的內涵豐富,包含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審美情趣、思想品質和學習習慣方法等。閱讀在眾多語文素養中起到了橋梁聯結和打基石的作用,因此,閱讀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其中,閱讀中的語文素養與語言、文本有著密切的聯系。語文教材是載體,而不是目標,課堂效果不在于是否教完了教材,而在于教師是否巧妙地借助教材使學生在無形中形成語文素養。這一切與熱鬧無關,教師心中有知識點,眼里有學生,足矣。
三、找準寫事閱讀教學策略
為了更好地貫徹閱讀教學觀念,本研究初步梳理出了閱讀課堂教學的策略,分別是導讀、通讀、誦讀、研讀、選讀、復讀,簡稱“六讀式”閱讀教學。
“六讀式”閱讀教學貫穿課前、課中和課后。其中,導讀是以讀練為主的導讀單,把學生學習前置性,可在課前或課伊始運用。本環節旨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果;第二,通讀是一種簡單的學習認知,承接導讀,對前置性學習檢測。主要是讀準字音,讀順句子,感知內容,為深度學習做鋪墊;第三,誦讀包含相對廣的含義,有感情地朗讀、復述、背誦同屬于誦讀,以讀代講,以讀感悟,在讀中尋找與作者、文本的共鳴,也為寫作做好語言積累;第四,研讀在誦讀的基礎上,對重點詞句、篇章結構、表達技巧等進行細致研讀,培養學生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第五,要提高閱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本研究設立了選讀。選讀的形式可分為三種:一篇帶多篇、同類型文章的比較閱讀、差異型文章的閱讀,從而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第六,復讀,結合課后習題,進行知識性的復習鞏固。復讀還具有檢測功能,對前五讀進行翻盤式總結。
“六讀”是一種策略,但不是固定不變的模式,我們可以根據不同文章的特點,結合實際教學需要,調整“六讀”的順序,做適當的刪減。
四、以課文《橋》為例,試行寫事閱讀教學策略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了驗證“六讀式”閱讀教學策略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本研究抽取了小學語文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組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橋》,作了真實性課堂教學研究。
課文《橋》的體裁是小說,該單元主題是“他們讓我感動”,該組單元訓練重點為兩個方面:一是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二是領悟文章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本文塑造了一位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果斷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本課分兩課時展開教學,第一課時以導讀、通讀、誦讀為主;第二課時以導讀、研讀、選讀、復讀為主。下面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