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巖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政治教育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提升高中政治教學質量已成為高中政治教學中尤為重要的研究話題。21世紀高中教育迎來了一次史上空前的新課程改革,新課改的實施,為高中政治教師各個方面樹立了一個更高的標準,對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有了更高的硬性要求。如何嚴格按照新課改教學要求,讓政治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在高中政治學習中不淪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具體來說,就要求政治教師內部和外部兩方面抓起。內部抓自身政治素質和專業素質;外部抓良好師生關系,抓創新的教學方式方法。通過明確的兩手抓,不斷進行教育實踐,在反復實踐中找到一條符合新課改要求的政治教學質量的提升之路,推進高中新課改的順利實施。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政治;教學質量
眾所周知,傳統的教學是以接受式教學為主,即以老師的講與學生的學為主要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是教育的主體,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意義的引導。新課改下的教師教育主體地位不變,但更加強調對學生學習的創新性與主動性的引導。所以老師一直是教育教學中的領頭人和指明燈。要想提升高中政治教學質量,政治教師首先要從自身做起。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與專業素質水平,轉變傳統的政治教學觀念。其次,不斷更新政治教學方法,在以往教學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后嚴格按照新課改的標準,進行以學生為本的政治教學。
一、 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增強教師專業素質
(一)抓觀念
傳統教學觀下,老師對學生進行“滿灌式”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對政治教學的接受性和學生的分數,即典型的應試教育教學思想觀念。這時不妨思考一下高中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或者要求是什么。政治教育歸根到底是一場對學生實施的有計劃的德育教育,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這就要求教師以學生成長需要和社會發展目的為出發點,按照新課改標準,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觀,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政治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水平。其實不難發現,新課改下的政治教育特別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培養。對此老師可以在政治教學過程中,多多實行提問式教學,設置有關個人情感和政治思想的開放式問題,創設開放自由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主動探討積極思考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主動創新意識,讓學生感受到政治學習的樂趣,從而提升政治教學質量。
(二)提素質
教師在轉變教學觀念的同時,也需要加強自身的教學專業素質。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擁有一桶水”。一方面,教師要有超前的學習意識,在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大背景下,政治教師要緊跟時代變化,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關注時事,增加自身的政治敏感度。另一方面,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應摒棄傳統的機械性、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完成由指揮者到引導者的身份轉變,讓學生在政治學習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由被動的低效的學習向著主動的有意義學習躍進。
二、 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多種方法舉頭并進
(一)進行積極的小組合作式學習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明顯的轉變。經過不斷地實踐積累,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在高中學習中逐漸凸顯出來。在進行高中政治學習時,教師對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方法的引導,為其建立和諧的小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政治學習的熱情。在進行小組學習時,老師對學生進行合理有意義的分組,通過有趣的游戲活躍小組氛圍,并拋出一個或幾個建設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踴躍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學生發言過程中,未發言的學生充當傾聽者和理解者,教師充當講解者和補充者。
高中的政治學習分為經濟、政治、文化與哲學四個板塊。比如在學習文化生活某一章節時,可以先將學生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分組,組長通過制定組內口號,進行有關政治術語的“你畫我猜”小游戲活躍組內氣氛。此時教師可以提出諸如“自己所在的家鄉有哪些旅游勝地”“曾經去過哪些地方旅游”等問題,把政治文化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增強學生對文化內涵的理解。在學生對老師的問題進行討論。回答后,教師“乘勝追擊”,在原問題基礎上提出更具有思考意義的問題“對當地旅游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對當地旅游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等,全班學生及老師對小組建議的合理性及可行性進行探討。教師可以將學生一致認為有效的建議進行及時地整理,向有關政府部門形成建議書,或者在有關期刊上進行發表,提高學生的政治參與度,讓學生將政治學習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通過這樣的小組討論學習,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政治學習熱情,更是真正實現了新課標下學生的“小主人”的身份,讓學生參與到整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
(二)利用先進技術進行教學
先進技術教學是體現在互聯網大數據下的教學。教師不再使用單一的板書講授以及按照書本劃重點的講課方式,而是采用多媒體、PPT等現代化技術進行教學。最近新興起來的一種教學方式就是利用平板電腦進行教學。平板電腦教學優勢體現在哪里呢?首先,利用平板電腦可以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良好的教學情境是一種可以引起學生興趣,受學生喜愛的學習環境。即把課本上純文字的知識點、理論以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
比如在學習文化生活部分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平板電腦展示一些關于中國衣食住行發展變遷的文化視頻,以視頻形式呈現的政治教學更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文化的學習更加印象深刻。其次,利用平板電腦可以進行更加全面,多層次的教學。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即在學校學習中,因為各方面的原因,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吸收能力以及擅長方面各有不同。有的學生學習速度快,有的學生學習速度很慢。要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要求老師在進行政治教學的時候因材施教,更有針對性。但是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中,教師很難顧及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時候可以利用平板電腦教學,將同一課件分成不同的層次進行多方位的教學。比如在學習哲學部分中的三大規律時,可以將這部分教學內容分成三個層次:A層次針對理解力強,反應速度快的學生;B層析針對學習中等,需要加以例證輔助學習的學生;C層次針對平時學習理解力差,需要教師逐句分析解釋的學生。教師需要根據三個層次準備三份不同的課件,學生可以利用平板電腦選擇適合自己學習能力和需求的課件PPT進行自主學習,保證每個學生在政治課堂上都有收獲,彌補了傳統課堂的不足,充分提升了教學質量。最后,通過平板電腦教學可以拓展延伸學生的課外知識。我們知道,高中政治課堂學習的只是課本上的政治理論,而真正的政治是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上的新聞時事都與政治學習有關。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只能通過枯燥的口頭描述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發生的政治事件,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通過平板電腦教學,教師可以采取更多方式來促進學生對政治事件的接收和理解。比如教師在講解“人生價值”一課時,可以通過讓學生觀看抗疫前線視頻,增強學生對平凡的醫護人員和人民群眾的偉大愛國精神的感受,更加深刻地理解實現人生價值,樹立偉大理想的重要性。教師利用視頻播放的形式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提升教學質量。除此之外,平板電腦教學還可以充分與新課改中提倡的以學生為本完美結合,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發揮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在政治學習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學生可以利用平板電腦對老師下發的課件PPT進行自主的學習,打破了傳統教學中學生必須“步調一致”的學習弊端,使政治學習的效率得到最大保障。當然在進行平板電腦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扮演一個監督者和解惑者的角色。監督自制力較差的學生以防他們會有學習之外的小動作,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教師也要合理利用平板電腦教學,對于其不能解決的問題,加以傳統的黑板教學和口頭講授作為輔助進行更加細致的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