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學習通、BOPPPS教學模型以及《病原生物與免疫學》課程,論述基于學習通和BOPPPS教學模型下的《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教學實踐及其特點,提出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設計;遵循科學理論,提高教學質量;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主動性;重塑管理模式,完善評價機制等教學建議,以期培養出高素質的綜合型醫學人才。
【關鍵詞】病原生物與免疫學 學習通 BOPPPS教學模型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2-0068-03
近年來,慕課等在線溝通技術被大量運用于教育教學領域,線上教學模式迅速發展起來并成為一種具備特殊優勢的先進教學手段。《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是一門醫學基礎課程,廣泛存在于大多數醫學專業教學體系中,其內容具有抽象、復雜、豐富的特點,其知識點之間存在多種交叉關系,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學習這門課程的最優選擇。學習通是一種大型慕課平臺,能夠為學生提供功能完備的在線教學。本文將以學習通為代表的互聯網教學技術與傳統教學技術相結合,形成一種混合式教學模式,以期滿足相應教學體制改革的具體要求,進而培養出具備更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促進我國科研能力的穩步提升。
一、相關理論概述
(一)學習通
學習通是當前高校普遍使用的一款線上教學交互軟件,是基于現代移動互聯網技術建設而成的一個知識傳播與分享平臺。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是學習通的慕課功能。這一功能能夠實現同一班級內部教師與學生的線上實時交流,進而豐富教學場景,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二)BOPPPS教學模型
BOPPPS教學模型是一種現代化教學模式,它源自加拿大的教師技能培訓,宗旨是將學生當作課堂的中心,并將課堂教學切分為六個具體環節:導入(Bridge-in)、學習目標(Objective/Outcome)、前測(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測(Post-assessment)和總結(Summary)。
具體而言,該模式具備以下特點。(1)導入:該模式的導入環節要求教師必須采取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學習目標:以學生為中心,制訂具有一定可行性的階段性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明確自身的學習任務以及需要達成的具體目標。(3)前測:通過課前測驗的方式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而對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進行適當調整。(4)參與式學習:教師設置重點問題,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探究問題結論,并自行組織語言進行回答,這種方式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5)后測:通過測驗的方式對學生的隨堂學習效果進行驗收,進而確定實際教學效果,便于教師對教學方式進行調整。(6)總結:由教師組織,在課堂上對本節課程所學內容進行梳理,進而加深學生的印象。
二、《病原生物與免疫學》課程介紹
本文所談及的《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是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醫藥衛生類專業互聯網精品教材。當前,在高職護理類專業、助產專業、藥學專業均開設了此課程,它對促進學生綜合醫學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主要包括兩大內容,即免疫學和病原微生物學。其中,免疫學部分主要包括超敏反應、免疫學應用、免疫系統、抗體、常見免疫學疾病等。系統學習這一知識,其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免疫學基礎知識,并在臨床中準確辨別各類免疫學疾病。而病原微生物學主要是對腸道桿菌、厭氧菌、弧菌等常見病原菌以及常見微生物和常見人體寄生蟲等知識進行系統講解。通過對上述知識進行系統學習,學生可以認識到常見病菌對人體的危害,系統掌握常見致病微生物的結構特點,最終使其在臨床工作中養成無菌操作意識,將所學知識巧妙應用于實際工作環節。
三、學習通和BOPPPS教學模型下的《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教學實踐
(一)基于學習通的BOPPPS教學設計思路
基于學習通的BOPPPS教學設計思路主要包括三個階段。(1)學習者特征分析。在初期階段,教師應該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本校需要學習《病原生物與免疫學》這一課程的相關專業學生展開問卷調查,對其專業知識掌握程度、基礎課程的學習效果以及計算機操作技術等內容進行詳細把握,在此基礎上進行具體教學內容及方法的設定。(2)BOPPPS教學內容設計。在這一階段,相關人員已經完成了問卷調查,可以根據其結果以及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課程教學內容、學習時長進行優化與整合,最終使課程的每個環節都能得到細化,提高學生對核心知識以及重難點知識的掌握程度。(3)線上線下教學環境創設。從本質來講,《病原生物與免疫學》需要學生進行實踐,只有在線下完成相關學習任務,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對該課程進行慕課設計時,不能忽視線下教學的重要意義,只有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才能為學生創造出趣味性、豐富性較強的學習環境,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知識掌握效果。
(二)線上教學實施
本文以抗原教學為例,設計出基于BOPPPS教學模型的在線教學,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三)教學效果評價
與傳統線下教學相比,線上教學在監督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本文設置了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分別對學生的線上以及線下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與量化考核。其中,線上教學評價主要包括課前預習、線上作業以及階段考試等。具體而言,首先,由學習通系統平臺對學生的簽到情況與課程完成度進行評價;其次,對學生的課上討論、連麥提問等互動情況進行統計分析。而線下教學評價主要包括對學生線下作業完成效果、學習筆記以及思維導圖的制作情況進行評價(圖1為學生成績綜合考核體系)。
四、學習通和BOPPPS教學模型下的《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教學實踐特點
(一)“教”的形式發生變化
學習通和BOPPPS教學模型下的線上《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其“教”的形式發生了明顯變化。具體而言,線上模式通過讓學生自主觀看慕課視頻,由教師對學生進行互動引導,并采用綜合性評價的方式來確保學生的學習質量。這種授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師對課堂的支配,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中心,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學”的形式發生變化
與線下課程相比,學生更加喜歡靈活多變的線上課程。原因如下:(1)線上課程時間靈活,學生可以自由支配時間;(2)線上慕課資源豐富,學生可以輕易看到名師教學的具體內容,教學質量與線下相比通常更高;(3)學習通系統慕課中的討論可以滿足學生自由探索知識的需求,使學生能夠自發尋求復雜問題的解決方法,化被動為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評”的形式發生變化
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中,評價方式具有單一性,“以分數論英雄”是傳統課堂的主要評價方式。此外,部分學校雖然有以“平時成績”作為補充的評價方式,但平時成績的重要性較低,具體操作方式靈活性較大,無法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成績與學習態度的改善。
線上教學方式的普及變相推動了相關課程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具體而言,受當前技術的限制,在線上無法開展監管程度較高的考試,可操作空間較大。因此,在評價方式上必須選擇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即將學生的每一次討論、作業完成情況、課堂互動等內容進行全面量化評價。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能夠得到更大程度的尊重,且智能化慕課系統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多元化評價的難度,有助于促進學生《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學習成績與綜合素質的提升。
五、基于學習通與BOPPPS教學模型的《病原生物與免疫學》課程教學建議
在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線上教學成為更加常態化的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相比,線上教學的教學內容以及管理方式在研發方面均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本文基于上述研究對學習通與BOPPPS教學模型下的《病原生物與免疫學》課程的開展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的明確是開展線上教學的難點,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對教學目標進行提前設定。例如,在對常見病原菌進行教學之前,教師應對上節課所學的臨床免疫相關知識進行摸底,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常見病原菌內容進行細化,將掌握常見病原菌具體概念作為知識目標,將激發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作為情感目標,將培養學生獨自利用慕課系統完成相關知識點的查閱作為能力目標。對其中理論性較強的內容,應積極采取案例教學法(例如醫學臨床趣味案例)引起學生共鳴,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線上教學活動中。
(二)遵循科學理論,提高教學質量
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遵循認知負荷理論的具體要求,綜合提高教學效率。認知負荷理論是指學習者在處理具體學習任務時所耗費的多維結構認知資源,與學習過程中信息加工數量息息相關。在線上教學過程中,學生長期面對電腦屏幕,其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師在進行線上教學內容設計時應該注意幾個關鍵點:(1)注意課件制作的簡潔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2)注意教學方式的趣味性,積極引入案例,避免照本宣科,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提高教學內容的生活性。由于《病原生物與免疫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以選取教材內比較常見的幾種致病菌進行細致講解,幫助學生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對其進行驗證,增強學習效果。
(三)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主動性
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認識到活躍課堂氛圍的重要意義。與傳統課堂相比,線上課堂的互動方式具備更多的可能性,教師可以利用慕課平臺豐富的表現形式增強與學生之間互動的趣味性。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抗原相關知識內容進行回答時,可以提前通過設置問卷的方式調查學生的喜好,并邀請具備相關愛好的學生回答對應的知識點。此外,教師也可以設置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分組進行合作探討,并對其中優秀的回答給予適當的加分獎勵。
(四)重塑管理模式,完善評價機制
由于在線教育的特殊性,相關單位應該對管理模式以及評價機制進行適當改革。具體而言,相關人員應該強化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課程參與度等重要指標,聯合建立多元化的綜合評價體系,具體可以包括課前預習、階段考試、線上作業等。此外,對學生的學習筆記以及思維導圖等線下主觀性作業的考核也應納入過程性評價范圍內。
綜觀全文,隨著時代的發展,依托于學習通和BOPPPS教學模型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已經成為當前《病原生物與免疫學》課程的主要教學方式。本文通過研究《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混合教學方式,對其可行性進行了探討。結果表明,想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必須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積極創新,在實踐中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設計;遵循科學理論,提高教學質量;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主動性;重塑管理模式,完善評價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在新形勢下培養出高素質的綜合型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明勇.BOPPPS教學模型下基于超星學習通在線學習平臺的混合式教學實踐研究:以《HTML5 & CSS3》網頁設計課程為例[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4).
[2]賈瑞虹,衛星星,李銀濤.BOPPPS模型下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以有機化學實驗“蒸餾及沸點測定”為例[J].廣東化工,2020(18).
[3]謝智波,施炯,陳軍敢,等.基于BOPPPS模型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20(6).
[4]張偉華,王海英.基于BOPPPS模型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5).
[5]竇會娟,孫連海,周偉,等.基于在線課程的混合教學模式在《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20(3).
[6]袁芳,陳振,孟霞.基于超星學習通的化工原理BOPPPS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廣東化工,2019(20).
[7]張雄,張喻,單傳家,等.基于超星學習通的BOPPPS線上教學模式實踐探究:以湖北師范大學大學物理課程為例[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
[8]劉佳,王英,智敏,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在高職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中的應用[J].現代職業教育,2020(3).
注:本文系2020年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基于學習通平臺的BOPPPS教學模式在中職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課程的研究與實踐”(編號:GXZZJG2020B181)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韋雨含(1987— ),女,瑤族,廣西河池人,大學本科學歷,現就職于河池市衛生學校,主要研究方向為醫學檢驗。
(責編 唐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