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陳江五一小學 黃錦業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打造高效課堂成了一線教師的追求。在“互聯網+教育”的影響下,微課等學科資源不斷充實,智慧課堂應運而生,學科與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再次掀起了課堂教學改革的高潮。事實上,越來越多的教師認為:無論應用何種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還是堅持“以生為本”,把課堂的主角還給學生。筆者根據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學習金字塔”的結論,積極探索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提出小學數學“雙導制”教學模式。
所謂“雙導制”,即“導學案”與“小導師”,其教學模式基本與翻轉課堂相似,主要由三個模塊構成:一是“預學模塊”,將教師的“教”放在家庭完成;二是“教學模塊”,學生的“練”作為課堂教學;三是“家庭作業”,強化練習,繼續鞏固當天學習內容,并為下一課時的拓展研究做好準備。一般情況,一節新課需要兩個課時完成。
“一看”是看微課,要求教師利用視頻錄制即將學習的新課的教學內容,時間不得超過10 分鐘。微課作為第一項預習作業的優點是可以反復觀看,有利于學生提前消化。“一做”是做導學案,要求學生看完微課后進行導學案練習,對需要掌握的知識要點進一步強化鞏固。“一看一做”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是學習金字塔中“做中學、實際演練”的學習方式,其知識鞏固率可達75%。
環節一:問題導入。教師在教學新課時直接拋出問題,出示本課學習目標,提出問題:“這個實際問題如何解決?”時間控制在3 分鐘左右。
環節二:小導師教學。教師拋出問題后,一是可以讓已準備好的小導師進行板演講解,讓臺下學生質疑反思;二是可以組織小組學習,要求學生在小組內先談談自己的解題思路,然后進行匯報,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提點和小結。時間控制在15 分鐘左右。
環節三:課堂練習。教師選擇的習題主要是基礎題1 ~3 道,練習時間為10 分鐘。此時,教師首先要巡查,及時發現問題,然后要求先做好的學生為小導師,查看同學做題的情況,并指導做錯的同學,最后集體對查答案。
環節四:練習鞏固。基礎題完成后,繼續完成解決問題的練習,練習2 ~4 道,練習時間為10 分鐘。教學方式與環節三一樣。
環節五:課堂小結。對應環節一的問題導入,引導學生總結解題方法。時間約為2 分鐘。
教學模塊的五個環節主要運用了“學習金字塔”中“教會別人、馬上應用”“小組討論”“做中學、實際演練”等學習方式,體現了主動學習的方式,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表達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要有選擇性地布置作業,要做到有目的、有規劃、有方向、有選擇,由易入難,逐步引導學生在鞏固練習的過程中深刻理解學習內容,使學生生成解決問題經驗。
拓展教學內容研究,讓學生更充分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最后形成解題經驗,這一經驗又將內化成學生的能力,同時也要發揮“小導師”的作用。
小學數學“雙導制”教學模式是全新的教學模式,教師需要有一定的準備:一是要有改變現狀的決心,二是要深入了解并掌握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也要對整個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有系統性的認識,三是需要制作或尋找適合學情的微課資源,四是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編制導學案,五是需要做好常規教學的準備,六是需要培養多名小導師。
學生也需要一定的準備:有可以上網的電子設備;隨堂練習冊及紅筆,以供課堂練習及互批練習;有一本較好的教輔材料,以供家庭作業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