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濤 徐斌 李若男



摘 要:本科專業課程體系是教學課程質量提升的必要條件,其中多學交叉新農科園林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改革尤為重要。該文以安徽農業大學園林專業為例,分析了前期大思政教育和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的薄弱環節,即存在多元聯動協同的缺陷。據此制定了人才課程體系構建的思路與策略,建立了以大思政為引導的“聯動雙核心”的多元課程體系,實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賽”“創新創業”和社會需求教學的模式,構建了課程生態體系,優化了培養方案,在學生競賽、就業和教學研究中都取得了豐碩成果。
關鍵詞:園林專業;雙核心聯動;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2.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05-0148-06
Abstract: The system of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training curriculum is the core of the research content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undergraduate major of new agricultural landscape major is a multidisciplinary subject.To 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actice reform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are imperative.Taking the landscape major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weakness in 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and multi-linkage coordin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Based on this, the idea and strateg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verall talent curriculum system was formulated and the multidisciplinary crossed curriculum system of “Linkage Dual Core” was establish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is course system practiced the “student-centered”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implemented the model of the "matc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social demand teaching.Through hard works, the curriculum eco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training plan has been optimized and corresponding teaching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student competitions, employment and teaching research projects.
Key words: Landscape major; Cross linkage;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高校教育唱響了新農科建設“三部曲”,出臺了“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提出了“四新”建設要求,本科教學要求“以本為本、四個回歸”;“雙一萬”“一流課程”的建設開展,特別是“北京指南”“北大倉行動”和“安吉宣言”,提出了“三條路徑”,突出新農科質量的多科性融合發展、多元發展、協同發展新特色,加快培養創新型、復合應用型、實用技能型農林人才[1]。這些都指明了新農科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系統構建的方向。在國際上,高等教育領域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跨學科和跨專業融合性[2],在全球范圍內的高等教育跨學科多樣的培養方案已得到了實施[3]。國內學者認為,學科交叉、思維路線的交叉是創新的動力和源泉[4]。而且工程類專業的教育多地已經運用學科交叉、思維路線的交叉方法,也必將促進工程創新人才的培養[5]。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以風景園林一級學科為核心,目前已經形成風景園林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城鄉規劃學、建筑學和旅游管理學多學科交叉融合、五位一體的人居環境學科群[6]。目前,農林院校的園林專業面臨風景園林一級學科下的思考,專業定位又基于林學和建筑學之下的復雜多重交叉,研究新農科園林多學科聯動的培養方案勢在必行。
1 安徽農業大學園林專業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
1.1 大思政教育與新時代聯動性欠缺 新時代,新理論、新技術日新月異,園林專業與生態文明關系密切,需要融入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目標的剖析,課后倡導學生關注新時期的發展理念、園林人才的歷史使命等,促使學生建立生態文明理念和專業擔當意識。可是,“三全教育”與專業課程內容教學聯動融入不足,拔高園林專業的思想意識形態培養方案的構建與實踐存在缺陷,形成了學生的專業信仰、專業精神和專業定位存在缺陷,致使部分畢業生對本專業的專注力不足,缺乏對專業尊重和信心[11]。
1.2 以學生為中心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有待探索 當前,青年學生發生轉變,部分學生存在跟風選擇專業,急于求成。在教學中我們過于保護學生,在課程設置時,一度過于遷就學生,欠缺針對學生心理階段和學習狀況融合度的課程內容,教和學各自唱獨角戲的狀態也曾出現。例如,學生在理論學習中處于被動地位,在實驗實踐實習課程中缺乏主動思考動手的能力,跟隨教師指導按部就班進行專業知識學習,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或是只注重考試,缺乏實際專業應用的能力,“高分低能”現象頻現,這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不一致,也不利于將來就業及工作。
1.3 專業培養方案的多科多元交叉聯動有待優化 植物應用方向的縱向聯動課程體系脫節,例如花卉學、園林樹木學、課程內容基本處于認知的時期,缺乏植物基礎理論應用理論與實踐課程系統性問題。規劃設計課程多層次交叉聯動課程系統不明確,例如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建筑設計和園林工程課程內容為基本通識教學,與設計初步、計算機制圖、綠地系統規劃、地理信息系統和城市設計等前后期課程內容體系脫節,整體教學內容急需拔高,教學體系出現欠缺。另外,理論課內容和實踐課程內容沒有落到實處,課內大作業沒有與實際項目銜接,與校外實習基地聯動性教學欠缺,缺少“賽”“創新創業”與實踐教學的聯動,導致其與園林專業的匹配率較低。
1.4 專業培養方案的實踐教學體系協同聯動有待完善 創建產學研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旋轉門”,推動建設每省“一校一所”聯盟、農科教合作育人基地,推進人才培養鏈與產業鏈對接融合、教育資源與科研資源緊密整合。舉全國涉農高校人才培養和科技服務之力,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匯聚起新時代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發展的磅礴力量。
植物應用教學和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教學內容沒有貫穿教學,相對獨立,實驗實踐內容陳舊,演示重復性內容偏多,缺乏具體空間認知教學,當“賽”“創新創業”和小型科研項目導入時,由于學生所學理論不扎實,實踐能力沒有真正得到提高,學生很難介入。另外,實習場所單一而不固定,綜合性和連通性差,缺乏實訓和實戰訓練場所,這就出現“賽”“創新創業”和小型科研項目教學沒有達到目的,出現學生畢業后較慢融入行業工作和相關研究的問題。
2 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思路與舉措
專業的發展和強起來要有其思想性、科學性和時代性,要突出滿足社會發展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項目組開展強化應用能力為導向的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的改革,其主旨是通過強化“聯動雙核心”的培養方案內容拔高學生專業素養和能力,以此為基礎,推動教學資源、團隊和教學模式不斷創新和持續發展。例如,“‘教-學-練一體化的培養體系”的建立、“‘1-2-3-4培養方案”的建立[8]以及優化了實踐教學內容建立“多元化實踐教學模式”,培養適應行業發展需求的高級人才。
2.1 建立思想性、科學性和時代性“聯動雙核心”的課程內容體系建設[9] 以思政教育和專業品質為引導,在2017年和2019年培養方案修編中,強調“拔高建設園林專業一流課程內容體系,建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園林植物應用“雙核心”培養方案內容,實現課程內容建設體系“縱向延展”與“橫向延展”的融合度,形成符合“新農科”“新工科”“新文科”標準的多層次多“課程生態網絡鏈”式的培養方案。例如,園林生態學、園林植物栽培和園林植物組織培養學是實現了林學學科的縱向延展,地理系新系統、城市設計和園林古建筑測繪是橫向延展了建筑學學科。同時,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與物質資源,通過優質高效的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就業信心,培養能夠面向園林產業全過程的高級人才,以提高用人單位對所畢業生的認可程度,這一直是我們教學導向的研究內容。
2.2 以學生為中心推動聯動雙核心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設定 園林是應用型專業,教學不是簡單理論驗證,而是要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其創新精神。因此,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進行“聯動雙核心”培養方案的教學目的設定,確立專業方向決定課程教學方法與內容的指導思想,將“賽”和“創新創業”等教學活動與培養方案教學緊密結合。例如,結合園林植物應用方向的插花藝術、水培和美術,以“以學生為中心和教師為主導”,進行聯動“園林植物和美學原理”教學,同時實現“聯動雙核心”培養方案。另外,也可以以作品評選的形式替代簡單的成績評定,作品經過優化,可參加安徽省和合肥市等地區和國家的插花大賽等;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方向以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景觀生態學為主導課程,“聯動雙核心”園林樹木學、花卉學、地理信息系統和城市設計等課程,最終以規劃設計創新創業大作業為導引課程,進行綜合實踐訓練;集合線上線下課程,以及虛擬仿真課程針對每個同學的作品進行師生共同評析和矯正,最終選擇優秀作品進行展出,并參加相關國內外風景園林大賽、挑戰杯、生態環境創新比賽和雙百比賽等,實現“以學生為中心和教師為主導”進行“聯動雙核心”培養方案教學。所有教學過程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和教師為主導,實現“聯動雙核心”培養方案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理論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專業思想教育,著實落實參與意識,達到對學生的培養目標。
2.3 聯動雙核心實踐多元化課程體系的建設
2.3.1 構建以“聯動雙核心”培養方案為導向的科學合理的多元化教學新體系 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新體系,調整教學內容,使前后銜接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連續性。建立多元化的教學體系,抓好理論課程內容、課程實驗、課程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提倡線上線下和虛擬教學手段補充和應用。做好課程內容循序漸進銜接,減少內容和教學的重復性,以綜合實踐性課程實現“聯動雙核心”的培養方案的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專業精神、創新精神、理論實踐應用能力。
2.3.2 積極以“聯動雙核心”培養方案探索多元化實踐教學形式 結合專業特點和目前硬、軟件建設的實際情況,以強化專業應用能力為導向,將各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歸并,從能力培養角度提煉出以下幾種教學模式:
2.3.2.1 將實戰項目引入教學 近年來風景園林項目較多,以教授工作室落實“聯動雙核心”培養方案,探索多元化實踐教學新模式。橫向項目都需滿足市場要求,進行招投標程序、簽訂合同、設計施工(作業設計)和后期項目服務等階段。在教學中通過學校的教授工作室的實際項目帶動高年級學生,進行實戰鍛煉,熟悉行業市場的操作標準。同時,將“教授工作室”縱向項目研究引入教學,從申報書撰寫、研究任務書的制定、外業調查、成果的評審、論文發表等讓學生全程參與。這涉及園林樹木學、花卉學、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建筑設計、景觀生態學和園林生態學等多門課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通過深入園林企業和研究教學單位,更提高了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專業素養。
2.3.2.2 “賽”和“創新創業”項目導引教學 教學內容通過“挑戰杯”、行業學會年會論文投稿等作品大賽得以完成,以“學生為中心”聯動專業課程內容,以“教師為主導”設定的要件發散性思維,學生“聯動雙核心”課程內容自行擬定方向,鞏固了理論教學效果。以相關設計類的競賽為抓手,在方案實施過程中找出其優缺點,進而優化方案形成最終作品。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更可迸發青春的靈感,讓學生學會“跳起來摘果子”。目前,安徽農業大學林學與園林學院園林規劃設計、風景園林模型設計、水培技術、插花技術、生物標本大賽等課程已經按照該模式進行教學,取得了優異的教學效果獎項。
2.3.2.3 風景園林實境式教學形式 課堂教學延展至生產和施工現場[10],結合優秀經典案例開展綜合實習,讓學生到生產一線體會真實的工作環境,注重學生的崗位針對性和適應性,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實境式教學模式非常適合與生產實際結合緊密的實驗項目,如園林專業綜合勞動周、園林栽培學、園林樹木學和花卉學課程進入苗圃進行實踐操作,《風景園林工程》《風景園林工程》以實際工程項目和優秀經典案例進行測繪恢復進行教學,教學效果極佳,實現上崗的應用型人才的“零適應期”培養。
2.3.2.4 社會需求導引的教學模式 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實踐條件,以社會需求為導引,依托校外企業搭建教學基地,進行“聯動雙核心”培養方案教學,將以學生為中心和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相結合,在校內外教師團隊的指導下,構建由校外教學基地提供相應條件、設備及經費等支持的實戰教學模式。這樣可以優化教學資源,實現社會需求和學校教學的“雙贏”。目前,園林專業已經建立虛擬教學和線上線下教學多元化教學形式,限于風景園林實際特點,一些大型建筑項目都已實施BIM體系,風景園林也在進行中,所以虛擬教學勢在必行。由于5G的實施,很多網絡課程以及很多優秀的施工現場都可以進行現場轉播式施工教學。因此應綜合優勢資源,如個性化慕課和微課,結合優質高效資源,開展線上課程學習,有效結合自身學校“聯動雙核心”培養方案進行線下課程學習,進一步引領指導線上課程。園林建筑、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和景觀生態學等規劃類課程優先突出,園林植物應用類課程《花卉學》《園林樹木學》《園林遺傳與育種》線上資源更為豐富,使得學生對園林“聯動雙核心”培養方案原理與過程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感性認識。
3 “聯動雙核心”專業課程體系實踐成果
2019年,安徽農業大學園林專業被安徽省教育的推薦申報國家“雙一萬”的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我們修編了園林專業培養方案,通過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審查。安徽農業大學園林專業先后建設了“園林特色專業”[7]、“園林專業‘工作室制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園林專業實踐教學創新團隊”,建設風景園林工程精品課程和線上線下園林花卉學等2項省級質量工程項目。在安徽農業大學的培養計劃中,突出了建設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園林植物應用為專業培養雙核心培養方案設置,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本土行動、創新思維”的高素質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新農科園林高級人才。從整體上為園林專業“聯動雙核心”培養方案的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教師自覺形成以教學聯動科研,建立培養以學生為中心和教師為主導的“聯動雙核心”專業教育,以“賽”和“創新創新”作為專業能力培養質量評價重要依據,同時聯動教師的成果也融入科研和論文中,凝練的成果得以進一步傳承和發展。
3.1 構建“聯動雙核心”基礎和拔高課程并重的生態網絡鏈結構體系 在培養方案中,改變過去搖擺的特色與重點,堅定制定了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園林植物應用的“雙核心”培養方案內容,實現課程內容建設體系的縱向延展與橫向延展的融合發展。將專業內所有課程內容進行梳理,相同的內容加以合并,建立以“聯動雙核心”的通識教育平臺-基礎教育平臺-專業教育平臺-實踐教學平臺主體“課程生態網絡”(見圖1)。實現針對低年級到高年級不同階段的針對性“基礎—拔高-創新”教學過程,從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園林植物應用雙核心培養”的聯動性的路線執行。增加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內容。
3.2 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優化培養方案運行 園林專業培養方案設有93門實驗課程,其中,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方向核心課程27門,園林植物應用方向核心課程24門,聯動性課程11門(見圖2),功能構建三平臺聯動兩核心的一平臺。另外,實踐教學運行方式實現管理“四化同步”,即管理集約化(實行教、管分離,即管理事務采取院、系、學科組加督導、督教的“3+1”管理模式,確保實踐教學時間、內容、質量和效果不縮水;教學事務由專業建設負責人牽頭,系教學副主任和院實驗教學中心協管,設置教學內容、擬定建設方案、籌建校內、外實習基地)、任務模塊化(實驗技術人員、實習指導教師、學生分別填寫工作日志、教學日志及實習日志)、過程規范化(形成一條完整的“生產線”,即實習前動員會、指導教師配備、實習任務書編制,實習中過程質量控制、實習后總結與成果展示)、成果個性化(競技競賽、作品展示、課程論文、日志評選),健全教學運行體系(見圖3)。
3.3 以立體教學形式讓聯動課程內容建設成為人才培養的引泵 “聯動雙核心”培養方案利于促進學生的專業方向個性思維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2017年和2019年開始的培養計劃和教學大綱修改為契機,各門課程根據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在課程建設中對課程內容增加、刪改、濃縮等方面下足了功夫。目前,現有的課程教學方法、手段、資源三大部分切合教學目標,進行科學性、時代性和創新性調整,一些課程“水分”大大減少,增加了基礎性、創新性內容,學生在完成必做的課程任務后,可根據自己的課程方向特長、愛好選做其他課程聯動學習。線上線下和虛擬課程教學形式可以使學生由“被動式”轉變為“主動探索式”,大大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使培養方案真正成為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引泵。
3.4 與專業結合緊密的多個實訓項目落地實訓平臺 結合安徽農業大學實訓中心的建設,林學與園林學院立足專業需要,建立了農業園實訓基地、皖北新農村實驗站實訓基地。結合課程設計,實訓平臺的運行采用項目入駐式,即通過各級各類項目將學生引入實訓中心,以達到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提升的目的。目前,已有多個項目入駐實訓中心,后期進一步整合凝練項目,提高實訓平臺的利用效率。在花卉學課程的基礎上,遴選了面向企業的實戰性項目,吸引了大批學生參與其中,從花卉扦插、修剪,以及進行市場商業運行等一系列的動手實踐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素養,而且使得學生直接面向企業,了解了行業動態,鞏固了專業思想。為發揮農林院校林業精準扶貧的作用,學院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將全國大部分的牡丹玫瑰品種栽培在皖北新農村實驗站基地,建立1個重要的牡丹玫瑰品種基地,在基地就能完成栽培、修剪、維護、采果以及后加工等工藝過程,這不僅為林學與園林學院在爭取花卉推廣應用產業項目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支撐,也為后期園林植物應用核心課的實踐教學搭建了很好的平臺。
3.5 考核模式改革穩步推進 根據“聯動雙核心”培養方案特點,結合任課教師意見和建議,積極改變傳統考試模式,擬定了筆試以外的幾種考試方式,分別為:理論課體系綜述、提交作品式(園林模型制作、森林病蟲害實驗、樹木學實驗等)、師生共評式(將各類設計課程、美術課程的設計圖紙、作業等集中展示,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加權計算)、課程論文式(概論類課程)、競賽競技式(教學活動與學生活動結合,以賽代評,如插花藝術、花卉學、規劃類、模型制作類等)、工程項目式(假題真做或真題真做,如木材加工類、規劃類等),目前已逐步推進實施。讓任課教師結合所上課程,參考但不拘泥于此,積極改變傳統考試模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6 以賽代訓成果豐碩 精心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學校各項教學賽事活動,申報國家級大創9項和省級5項,先后獲得中國花卉博覽會展品類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第7屆安徽省百所高校百萬大學生科普創意創新大賽三等獎3項,安徽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一等獎2項,2018年全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調研報告一等獎1項,2019年中國計算機設計大賽三等獎1項、省級三等獎2項;孟艷瓊老師指導安徽省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獲三等獎1項,安徽省大學生生物標本制作大賽二等獎2項;在2016—2017年度第六屆國際園林景觀設計“艾景獎”大賽中,由李春濤老師指導的研究生獲得銅獎和銀獎各1項,2018年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大學生設計佳作獎1項;在第9屆教學競賽中,林學與園林學院教師表現突出,有4位教師順利進入決賽,大學生英語競賽園林專業龔惠莉、邵壯等同學多次一等獎等。林學與園林學院教師和學生多次獲獎也充分彰顯了此次教學改革的成效顯著。
3.7 質量工程項目申報與產出豐富 嚴格按照項目書督促主持人高效完成已申報項目,確保不流于形式;同時,積極鼓勵和組織教師申報各級各類教研項目,將項目申報與教學成果,同步推進(教材、教學論文及獎項),發揮對教學水平提升的探索和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燕,旦藝豪,王春.“新農科”背景下應用型高校園林專業建設路徑探討[J].黑河學院學報,2019(11):115-117.
[2]MCMURTRY A.The complexities of interdisciplinarity:integrating tw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education[J].Complic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lexity&education,2011,8(2):19-35.
[3]SPELT E J H,LUNING P A.Constructively align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what do students perceive as contributing to the learning of interdisciplinary thinking?[J].Europe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4,40(5):459-475.
[4]張文范.學科交叉是創新的動力和源泉[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8(3):10.
[5]李濤,宗士增,徐建成,等.構建多學科交叉融合創新實踐平臺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3(7):79-81.
[6]張云路,李雄,石磊.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梁希實驗班人才培養方案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園林,2015(5):23-26.
[7]陳永生.園林特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初探——以安徽農業大學為例[J].中國林業教育,2015,33(3):24,25-27.
[8]王嘉楠,劉慧,李春濤,等.風景園林專業碩士“1-2-3-4”培養方案的探索——以安徽農業大學為例[J].大學教育,2017,05:178-180.
[9]韓麗瑩,王云才.本科工學與農學風景園林專業教育培養方案比較[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7):76-79.
[10]李春濤,鄭宏兵.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風景園林綜合實習”課程教學的優化——以安徽農業大學為例[J].中國林業教育,2020(38)1:66-69.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