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儀式變遷中的族群認同研究

2021-03-30 05:47:42陳珊珊
藝術研究 2021年1期
關鍵詞:自覺自信儀式

陳珊珊

摘 要:儀式作為族群認同塑造的重要方式,為族群認同研究提供了觀察點。隨社會發展,儀式的變遷使族群認同亦產生變化。以京族哈節為例,國家在場使哈節儀式融入新符號,儀式的公共性增強,并由傳統民俗轉化為文化名片。因此,隨儀式變遷,京族的族群認同產生從自覺到自信的演進,具體表現在身份認同、族群行為、文化認同這三個方面。在儀式的變遷中可以捕捉族群認同演進的軌跡,也可洞見少數民族文化的不斷整合與再塑造。

關鍵詞:儀式 族群認同 京族哈節 自覺 自信

我國作為一個地域廣闊的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長期聚居于偏遠鄉村地區,在日常生產生活中逐漸形成固定的民俗活動和群體秩序,并抽象出獨特的族群文化和族群意識。儀式是諸多少數民族民俗生活中最鮮明的文化烙印,同時也作為不斷延續與發展族群認同的重要載體。隨社會結構不斷變遷,少數民族地區也在各種利好政策下加速發展,對少數民族的生活與文化產生一定影響,這直觀且具體地反映在儀式的變遷中。與儀式深刻關聯的族群認同自然也將隨儀式變遷發生變化,那么,儀式中何種變化影響族群認同?族群認同又將朝著什么軌跡演進?

一、族群認同:既有研究回顧

族群被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們看作是對人分群的一種工具性概念。族群是其組成成員自認為有共同血緣、歷史記憶、文化特征的群體,同時也是具有互動性的社會組織過程及其現實形態。因而社會諸多群體問題首先要從族群本身出發。同樣,族群認同的研究伊始對族群的探索,從族群的界定中延伸出對族群認同的解釋。在馬克斯·韋伯對族群(Ethnic Group)定義中已有跡可循:族群是建立在它的成員共享某種信仰的基礎上,這種信仰是族群成員主觀意識中關于來源于同一祖先的共同認同。族群認同研究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聚訟不已。弗雷德里克·巴斯(Fredrik Barth)提出族群界定的主觀認同,形成“邊界論”。巴斯認為族群最顯著的特征在于自我歸屬和由他人歸類(自我認同和他人認同),強調族群認同的社會邊界。后來關于族群認同如何產生與變遷的問題又發展出兩種理論分野,即“原生論”和“工具論”。“原生論”中的以格爾茲(Clifford Geertz)為代表的文化歷史學派偏重于分析族群成員因歷史與文化所產生“原生情感”或賦予自身歷史和文化的象征意義;“原生論”的另一學派——社會生物學派,以范·登·伯格(Van den Berghe)的觀點為代表,認為族群認同根植人類基因中的生物學理性,是自愛或自戀的延伸。“工具論”將族群認同看作是一種政治、社會或經濟現象,阿伯樂·庫恩(Abner Cohen)認為族群認同是由政治功能帶來的感召力,保羅·布拉斯(Paul Brass)則強調族群認同的功利性。隨后,持“建構論”觀點的學者發現前兩者共同忽略了族群認同中的另一種力量:現代民族國家意識形態與權力運作。蓋爾納(Ernest Gellner)將民族看做是“政治單元與文化邊界的重合”,強調政府對民族認同有構建作用。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則認為民族是“想象的共同體”,想象是任何群體認同所不同或缺的認知過程。以安東尼·史密斯(Anthony Smith)為代表的 “族群—象征主義”派別指正“建構論”的非歷史性觀點:強調族群的歷史性及族群認同中神話、記憶、價值和符號的作用,進一步指出族群的歷史記憶——包括與之緊密關聯的神話、象征等,難以避免在歷史演進過程中出現重新解釋的情況,由于外部事件的作用或者內部的群體及權力重新組合,都會刺激新解釋的產生。因而,納日碧力戈認為一個族群的神話、記憶、價值和象征符號,可以保持穩定并附著在不同的原有或外來的文化特征上。基于“族群—象征主義”的觀點,能更好探知在儀式的變遷中,歷史記憶在社會演進過程產生新的解釋是否會導致族群認同產生變化抑或保持變動中穩定。

族群認同在國內學術界的研究中,是諸多學科的經典議題。國內族群認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少數民族的差異、民族節日或儀式、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等方面。目前已有研究認為,儀式的展演是加深族群認同的方式。國家利好政策扶持下的少數民族地區發展伴隨著傳統民族文化的被開發,這使儀式的展演中新增政治、社會方面的因素,對族群認同產生了直接影響。在族群認同的建構或發展中,儀式是一個重要的觀察點,為我們探知族群認同提供了視角,讓族群認同作為一個動態過程有跡可循。

二、儀式:族群認同塑造的重要方式

儀式的研究一直沿神話儀式的歷史紐帶、宗教儀式的社會行為與功能兩條路徑發展,借助儀式可以透視社會。隨著各個領域對儀式的探究逐漸深入,其被解讀與賦予的意義也愈加復雜。馬林諾夫斯基(Malinowski)的觀點中,儀式行為建立在信仰之上,是一種族群內的功能性表演,用于滿足群體的基本需求;維克多·特納(Victor Turner)觀察到人們舉行儀式來過渡身份,憑借儀式的形式以換取對附著其中的象征價值的社會認同;涂爾干(Emile Durkheim)將儀式能夠提供社會群體共同體驗的瞬間,激發、增強或重塑個體成員的認同。儀式在一個社會群體內不斷展演,并與族群內的信仰、認同息息相關。將儀式與認同的研究置于國內土壤,可以發現儀式的確在不斷形塑族群認同。在關于少數民族儀式的經驗研究中,族群通過儀式的展演構建獨特的神話象征系統等來維持內部認同。

我們所知悉的一個經驗事實是:歷史傳統在族群認同中占據重要地位,集體記憶是一種重要的群體認同的文化資源。儀式是用歷史傳統塑造集體記憶的特殊形式,具有重復性,重復意味著延續歷史。因此,群體認同依托儀式來不斷維持和塑造。儀式中的制度文化、觀念習俗留存了族群共同信仰的神話起源證據,區分“我群”和“他群”的文化異殊,同時也在構建族群的文化認同。一個民族的特性有源可溯,但族性時刻隨社會文化和歷史條發生變遷。社會發展使民族儀式不可能因循舊章,而族群認同亦隨之呈現動態。

京族作為國內唯一的海洋民族,同時是廣西獨有的世居少數民族,在傳統生產生活中形成獨特的“海洋文化”和多神崇拜。哈節儀式則是二者的集中體現,是族內的祀神、祭祖的祈福禳災、團聚族人的具體實踐,以此不斷建構族群認同。近年,京族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備受地方政府的關注,京族的民俗活動、族群意識、文化發展也因此產生不一樣的走向。哈節儀式中某些內容被重新建構,族群認同也注定有所改變。因為這樣深刻的勾連,能夠從儀式變遷的微觀描述中洞察一個族群的社會心理尤其是族群認同的變化。

三、國家在場:哈節儀式展演的現代變遷

京族與越南的越族同源,后移居至廣西防城港市下轄的東興市江平鎮一帶不斷發展,逐漸演變為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京族三島①及附近的村落中。哈節形成于越族時期(大致在13世紀末),隨“越—京”的轉變有一定調整,但哈節儀式的展演延續至今。

“哈”在京語中意為“歌”,“哈節”即“歌節”。哈節儀式的展演最初源于京族人對神靈崇拜的實踐,供奉的主要是鎮海大王、高山大王。京族遷居江平鎮后,逐漸形成關于神靈傳說。鎮海大王源自“蜈蚣精”傳說,相傳長白尾的山洞中藏匿著吃人的蜈蚣精,而以漁為生的京族人出海必須經過長白尾,深受其害。鎮海大王化身為一位老者將經火燒紅的鐵瓜投到蜈蚣精口中,幫助京族漁民消滅了蜈蚣精,從此受京族人崇拜與供奉。關于高山大王,現今京族留存的歷史資料中沒有詳實記載,最早可追溯到越南的傘圓山傳說,在《京族五位圣神及其神績傳說》的“謹請高山大王”祝文中寫道“今謹請高山大王,從居住高山林。初一十五請香時,鄉民懇求神方回。” 證實高山大王是京族敬奉的神靈。

哈節儀式是京族人不斷鞏固民族信仰,強化族群內認同的重要手段。哈節儀式展演已經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族群行為、一種必須履行的義務。澫尾島、巫頭島的哈節于農歷六月初九舉行,山心島則是農歷八月初十,三地的儀式流程大體一致,其中澫尾島哈節最為盛大。哈節主要包括迎神、祭神、唱哈、送神四個環節。首日的迎神環節,京族村民穿戴民族服飾,齊聚哈亭②舉旗擎傘,跟隨迎神隊伍參與迎神儀式。迎神隊伍由翁村③、翁巫④、翁祝⑤、正祭員、陪祭員等人員構成。翁村先帶領翁巫和翁祝等人到鎮海大王廟前做迎神祈禱,而后,由翁巫跪拜在神位下拋杯珓,卦象顯示神靈同意后便可召集眾人將神靈迎接回哈亭。祭神儀式分為小祭和大祭,交替進行。每次祭拜前由翁祝誦讀祝文,眾翁祝聽翁村號令向神靈敬茶、敬酒。唱哈在祭神后進行,主要是開宴飲酒、聽歌看舞,由哈哥、哈妹⑥以京語歌唱,內容主要圍繞歌頌神靈,祈求安康。最后一日完成送神環節,至此哈節儀式結束。哈節儀式展現的神靈崇拜,是京族人借助某種“力量”來達成身體安康和生活美滿的愿望。

1996年開始,澫尾島哈節的迎神儀式開始以五星紅旗作為迎神隊伍的前導,2000年以后,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作為迎神開始成為迎神儀式的首項內容。京族哈節以符號的形式接納國家進入,而這項內容也逐步演變為“傳統”。在政府的支持下,哈節逐步增加獨弦琴⑦表演、文化晚會、原生態文藝活動等內容以展現與宣傳京族文化。在京族儀式中,國家在場主要表現為國家符號在儀式中長期存在、儀式的公共性增強和儀式意義的轉變。

1.儀式內容變遷:國家符號在儀式中長存

少數民族多聚居于偏遠鄉村,發展先天受限。早期依靠自然資源發展農業,同時以神靈庇佑為象征的儀式來祈求生產生活的順利,后期結合民族文化衍生的手工藝品、農副產品、鄉村旅游增加經濟收入。京族作為世居海洋民族,一直延續靠海吃海的傳統發展漁業,同時依托臨海邊境的區域位置、政府相關政策支持與越南芒街的同源關系大力發展邊境貿易,逐漸過上安定富裕的生活。但是漁業、邊境貿易的發展空間逐漸趨向于飽和,京族人面臨發展壓力。

2006年,哈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使地方政府的目光投轉到哈節上來,希望借此結合澫尾金灘、紅樹林等自然資源開拓民俗旅游市場。由此,國家權力正式介入哈節儀式中。此前國旗、國歌作為國家符號出現在儀式中的迎神環節,表現國家力量支持儀式的象征。2008年,地方政府首次主辦澫尾島京族哈節,將儀式作為治理工具,通過對儀式某些內容的重新安排完成國家權力對民間儀式的征用。直至2012年,地方政府還俗于民,將澫尾島哈節的舉辦權歸還澫尾哈亭民間事務委員會。但這并不代表國家權力的完全退出,地方政府的關注點轉移到哈節儀式的宣傳與開發上,但國家符號融入儀式的程度不斷加深。哈亭民間事務委員會每年均特意邀請地方政府相關官員入席儀式中的鄉飲,并且以播放歌頌祖國和社會主義的紅歌來增加政府人員的融入感。儀式中出現紅歌是在強調國家對于京族地區發展的重要,表明了京族人對國家力量的尊重與感激。

國家符號逐漸演變成為哈節儀式“傳統”之一。哈節儀式展演已不再是純粹的祀神、祭祖祈福與團聚的民族慶典,逐漸成為“處心積慮”編排的表演。國家權力昭示儀式中抽象的信仰“力量”已經轉化為具象的資源“支持”。國家“鄉村振興”“保護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的政策導向和京族地區自身的發展意愿不謀而合,促成儀式變遷。地方政府借助地方民俗輔助社會治理,通過哈節儀式的展演不斷為民族地區注入資金、政策、人力等方面的政府力量。從“族群—象征主義”的角度來看,國家符號哈節儀式的傳統流程進行重新組合,使儀式中的神話象征“庇護”糅入國家的“保駕護航”,加深了象征的權威性構建。

2.儀式規模變遷:突破族際交流限制與陳規舊俗

在傳統的京族生活中,參與儀式是京族人族群行為的一種自覺,是身為“京族人不能忘本”的族群觀念。由于越族與京族同源,京族的哈節儀式與越族大致相同。為加深雙方的交流,本世紀初開始互相邀請對方共度我方哈節,但總體未超越族群身份邊界。隨著地方政府對京族三島旅游資源的開發力度不斷增大,在地方政府與京族長老們的共同規劃下,京族歌舞表演納入哈節儀式的迎神環節中,在迎神方隊紅增加喃字⑧方隊和獨弦琴方隊。此外,在儀式期間,增加東興京族哈節美食節、東興京族文藝晚會等各項活動,促成少數民族特色旅游的產業化發展。哈節儀式逐漸發展成族際交往的特定情境,透過儀式輸出京族風土人情。近年,參加哈節的社會人士不斷增加:當地和外來的其它民族的群眾、地方政府部門的領導、研究京族文化的專家和學者、新聞媒體的記者等等。2015年的澫尾哈節中迎神方隊新增中國大學生方隊、越南大學生方隊、貴賓方隊、干部方隊等的群體。哈節儀式公共性的增強,使京族人由以“他者”作為鏡像確認族群身份。雖然儀式參與范圍突破身份限制,但只要群體之間本質關聯未發生改變,族群的社會邊界就依舊穩定。

傳統的哈節鄉飲中只允許京族成年男性入席,女性雖打理餐務但不得入席就餐⑨。在京族傳統的生產生活中,以男性為家庭主要勞動力,因此男性在傳統的京族社會中地位較高。哈節儀式中鄉飲主要是為犒勞京族男子辛勤勞動,同時加深京族男性與京族長老們的交流。現今,哈節儀式成為京族發展民俗旅游的一張名片,京族人在儀式中接觸了不同地區的旅客,鄉飲已演變為“萬人餐”。鄉飲不再限制女性入席,在外工作的京族人返鄉時還會邀請族外人共慶哈節。至此,哈節儀式已經成為一場聲勢浩大、場面隆重的慶典儀式。

3.儀式意義的變遷:將傳統民俗打造為文化名片

哈節儀式作為京族民俗的典型代表,包含獨弦琴、京族服飾、喃字等諸多民族元素,同時展現對自然神靈的崇拜。哈節儀式集京族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于一體,是京族的文化的縮影。地方政府正是洞察哈節儀式的深刻意義,有意將哈節儀式打造成一張文化名片。通過對哈節儀式的資源注入助推京族文化產業化發展,謀求存續民族文化與發展民族地區經濟的雙贏。地方政府的介入為京族儀式帶來社會關注度,也燃起京族青年對民族文化傳承的熱情,打破京族青年不斷外流導致傳統民族文化后繼無人的困境。

獨弦琴演奏原是京族內代代傳承的民族藝術。按照傳統規定,技藝只在京族男性中傳承,獨弦琴的長久存續面臨后續力量薄弱的問題。隨哈節儀式展演的規模擴大,亟待更多人參與到迎神儀式中的獨弦琴演奏環節中來。地方政府為此扶持京族獨弦琴演奏技藝發展,在學校、社會中推廣獨弦琴的教學與培訓。獨弦琴演奏技藝傳承放開民族身份的限制,承襲隊伍不斷壯大。哈節儀式中的獨弦琴演奏已成為老幼共聚的合奏。儀式中的唱哈環節須使用京語,哈哥、哈妹需熟知喃字。京族字喃文化傳承研究中心成立使更多的京族青少年通過定期培訓掌握本民族文字,哈哥哈妹因此后繼有人。傳統技藝的傳承是避免儀式在社會變遷中出現某些方面的缺失,以保證展演內容的完整性和觀賞性。

哈節儀式已經超越原有的意義,作為一張文化名片遞交到更多人手中。越來越多學者投身于京族文化的研究,哈節儀式也屢次登上政府與社會媒體的新聞版面。哈節儀式的變遷也是傳統民俗到文化名片的轉變,這為京族地區創造不可限量的經濟價值與社會效益。

四、族群認同演進:從自覺到自信

族群認同主要來自兩個方面:自我認同,即族群成員個體對自己族群身份的確認以及整個群體對自己族群名稱和特征的確定;社會認同,即其他族群以及族群所在地方的各種社會力量對該族群的界定。京族人依靠自覺參與例行的哈節儀式,被一致認為是對族群身份確認。進一步說,這種自覺在體現京族人對儀式的重視,認可與遵守族群規約,保持一致的族群信仰,共同追求族群的發展。哈節儀式的變遷受國家權力的輸入型建構,也在傳導國家力量對于京族的支持。并且在此過程中,其他族群與京族的交流加深,使京族人同時感知其他族群對京族的認同。他者的認同使以京族儀式為代表的京族文化的社會地位被抬高,京族人的自信。儀式變遷中,京族人的族群認同也因此發生一定程度的演進,體現在族群身份認同、族群行動、族群文化認同中。

1.從身份認同自覺到身份認同自信

對于京族人而言,每年參與哈節是標識族群身份的重要方式。京族人世代遵守著這項傳統的“規矩”,在外的京族人在哈節舉行之際都會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和生意回鄉參加儀式,以顯示自己沒有“忘本”。實在無法返鄉的京族人也會出資“做功德”,表示自己對族群的關心。京族長老在儀式中不斷考察族人對京族事務的重視程度和才干能力,掌握族人大致情況。哈節儀式凝聚著諸多京族的內生規則,而遵守約定俗成的族群規則是京族人族群認同的一種自覺。

國家符號的植入不僅促使儀式的內容有所變化,同時以增加京族的社會認同來推動其身份認同。獲得聚光燈一樣關注的哈節儀式使京族人每年都擁有一次“高光”時刻,伴隨知名度上升而來的是京族人身份認同的變化。地方政府對哈節儀式的重新整合,是國家權力對于京族民俗文化予以肯定的一種訊號。對于長期依靠自身資源稟賦進行生產生活的京族人而言,國家的支持促使京族人地位提升,由此樂于展示自己的族群身份。過去,哈節儀式只在族群內引起重視,京族人的族群認同是基于共同的族群信仰與民俗生活。哈節儀式聲名遠揚,京族人得到諸多關注,甚至成為被解讀被研究的對象。此時京族人的族群身份認同,已不僅僅取決于自我身份意識,也同時受到社會對其身份定義的影響。在外界探知京族文化的過程中,京族人的身份認同已經由自覺轉變為自信。

2.從族群行為自覺到族群行為自信

從根本上說,所有儀式都與群體塑造的共同愿景密切相關。哈節儀式是京族人敬畏自然、信仰神靈,寄托風調雨順愿望的族群行為。少數民族生活環境相對閉塞,社會運作與族群發展主要依靠地區的天然資源稟賦。因而少數民族的發展的自主性,在儀式展演的參與自覺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自覺參與儀式的各項工作代表京族人維護共同信仰與族群集體記憶,幾乎沒有人在參與儀式上出現掉隊的情況。

儀式中規制的突破使儀式的公共性擴大,恰好增加了社會群眾京族的認知。地方政府對哈節儀式大造聲勢,并主動或被動重新編排儀式中的具體環節,給社會群眾灌輸一種無形的意識:參與哈節儀式是一件增加見聞的事情。官方宣介哈節儀式賦予了京族在對外交流時的優勢地位,放大了京族的經濟實力與文化魅力。地方政府將哈節儀式推向社會,隨著儀式中的交流功能不斷凸顯,一些不合時宜的舊俗也被打破。哈節儀式的公共性也對京族人的族群行為產生另一種效力。儀式展演不僅僅被京族人看作是族群行為義務的責任在肩,同時也是地方政府賦予的一種光榮使命。在雙重效力的驅使下,京族人對哈節儀式的參與自覺上升為樂于展現、積極對外表達京族文化的自信。

3.從文化認同自覺到文化認同自信

這里所說的自覺,沿襲費孝通先生所提出“文化自覺”,是一種對文化的自知之明,善于發揮原有文化的特長。儀式展演京族人對自身族群文化的一種“覺悟”,以族群文化來維系社會秩序穩定與族群團結。國家權力在場使儀式中的神話與象征符號增加新的解釋,儀式中的神話與象征符號無非是文化的一種形式,究其根本,族群認同基于文化認同。過去,儀式將符號、神話勾連在一起,各種符號背后的“神力”給予族群發展的庇佑,京族人出于族群生活的需求自覺保持對族群文化的認同。現在,儀式中增加新的符號,這些符號背后的政治象征賦予了哈節更多的社會功能。在民族自我意識作用和外界支持之下,京族人努力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接納并保留國家符號。國家在場使哈節的規模不斷擴大,儀式展演不再單純是報本反始,同時也作為地方政府打造的一個少數民族文化名片。地方政府對于哈節儀式展演給予的支持,使京族文化、經濟發展日益增強,無形中也使京族人的文化自覺發生轉變。

盡管地方政府依托儀式展演對京族文化進行整合改變了某些族群規則,卻也促成族群認同的正向發展。哈節儀式在政治作用下重新解讀為卷入文化權力和社會發展的族群文化。“政治搭臺,文化唱戲”的發展優勢使京族人逐漸意識到政治力量是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助推器。哈節儀式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與社會的認可,京族人才能從“他群”的行動與評價中不斷加深對京族文化的肯定,蓄足自信的底氣。京族人過去對儀式的參與更多是出于對文化認同的自覺,而現今不斷深化為一種文化認同的自信。

結語

儀式能夠通過民族文化塑造形成穩定持續的族群情感,國家權力的介入國內族群認同研究文化傾向性較為明顯,儀式也在特殊的文化情境中產生。若少數民族的族群認同必須經過某一特定場景去構建,那這個場景必定與民族文化相勾連。哈節儀式正是在京族深厚的海洋文化中產生,又通過展演不斷鞏固京族人對海洋文化的認同。少數民族的族群認同的研究直觀但不易深入。隨著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進入田野并非難事,但是想要獲知少數民族的族群認同發展狀態,還需借力于具象的民族事物。族群認同常附著在民族文化上,因此從儀式中探尋答案能夠有理有據。哈節儀式的變遷清晰展示了社會現代化發展給少數民族帶來的影響,特別是對其文化發展的影響。這種影響實際上增進京族人在族群身份、族群行為、民族文化方面的認知,使族群認同由自覺發展到自信。

國家權力不斷以溫和的方式介入民族地區,以資源輸入為主,為民族文化的存續發展留出空間。在外部力量作用下,少數民族民俗經過重新整合,將民族性與時代性結合得恰到好處。儀式的變遷只是其中一方面,能夠從中感知的是民族文化的時代烙印。儀式展演是一種具體的實踐,為族群認同的具體演進提供事實依據。儀式是一個族群文化、信仰的集中表現,每一次儀式展演的過程都是塑造族群認同的一次體驗。在儀式的變遷中可以捕捉族群認同演進的軌跡,人的意識總是隨著某些具體事物的變化重新被建構。同時也洞見了以儀式為代表的少數民族文化在時代發展助推下不斷再塑造,變得更具生命力。

注釋:

①目前京族人絕大部分聚居于京族三島(澫尾島、山心島、巫頭島),少部分居住在周邊的紅坎村、譚吉村,京族三島的哈節舉辦因得到政府支持而場面盛大,其中澫尾島是本文實證分析的主要田野點.

②哈亭:用于舉辦哈節和日常議事的固定場所.

③翁村:京族中擔任哈亭亭長、村長的人.

④翁巫:掌管哈亭香火、哈節的主要神事人員之一,也稱香公.

⑤翁祝:負責哈節祭祀工作的神事人員之一.

⑥哈哥、哈妹:哈節中負責歌唱的京族年輕男女.

⑦獨弦琴:京族獨有彈弦樂器,以一條琴弦彈奏曲目,彈奏手法較為獨特.

⑧又稱“字喃”,由越族創造并使用,京族一直延續使用至今.

⑨筆者在于澫尾島前任的村支書蘇明芳的訪談中得知.

參考文獻:

[1]Thomas Hylland Eriksen. Ethnicity and Nationalism: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M]. London: Pluto Press,1993.

[2]Max Weber, Economy and Society, G. Roth and C. Wittich, eds[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8.

[3]Fredik Barth. Ethnic Groups and Social Boundaries: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Difference[J]. Geographical Review, 1972, 62(1).

[4]Clifford Geertz.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M]. New York: Basic Books,1973.

[5]Pierre L. van den Berghe. The Ethnic phenomenon[M]. New York:Elseviver,1981.

[6]Abner Cohen. The lesson of ethnicity[J]. Urban ethnicity, 1974: (9).

[7]Paul R. Brass. Ethnicity and Nationalism: Theory and Comparison[M].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1991.

[8]厄內斯特·蓋爾納.民族與民族主義[M].韓紅,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9]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M].吳睿人,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0]安東尼·史密斯.民族主義:理論、意識形態、歷史(第2版)[M].葉江,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1]納日碧力戈.現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構[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12]祁進玉. 群體身份與多元認同: 基于三個土族社區的人類學對比研究[M].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13]蔣立松.苗族“鼓社祭”中的族群認同整合——以黔東南J村為例[J].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2015,7(2).

[14]袁娥.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研究述評[J].民族研究,2011(05).

[15]馬林諾夫斯基.文化論[M].費孝通,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16]維克多·特納.儀式過程:結構與反結構[M].黃劍波,柳博贅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17]愛彌爾·涂爾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東,汲喆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8]羅彩娟.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作為壯族主源的“駱越”文化表征[J].廣西民族研究,2017(6).

[19]艾娟,汪新建.集體記憶:研究群體認同的新路徑[J].新疆社會科學,2011(2).

[20][美]保羅·康納頓.社會如何記憶[M].納日碧力戈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1]蘭林友.論族群與族群認同理論[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

[22]Brown A , Mccrone D , Paterson L . Ethnicity, Culture and Identity[M].Politics and Society in Scotland. Macmillan Education UK, 1998.

[23]彭兆榮.人類學儀式研究評述[J].民族研究,2002(2).

[24]《京族簡史》編寫組.京族簡史[M]. 南寧: 廣西民族出版社, 2008.

[25]黃安輝.中國京族哈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8:20-31.

[26]廣西壯族自治區組編. 廣西京族社會歷史調查[M]. 民族出版社, 2009.

[27]符達升,過竹,韋堅平,蘇維光,過偉.京族風俗志[M]. 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1993.

[28]呂俊彪.儀式、權力與族群認同的建構——中國西南部一個京族村莊的個案研究[J].廣西民族研究,2011(2).

[29]菅志翔.“族群”:社會群體研究的基礎性概念工具[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

[30]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猜你喜歡
自覺自信儀式
十歲成長儀式
少先隊活動(2020年7期)2020-08-14 01:18:12
儀式感重要嗎?
海峽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5:08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藏語文自覺性教學新思考
做一個自信的“小小音樂家”
考試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5:09:53
淺談認同危機語境中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自覺
商(2016年34期)2016-11-24 13:28:56
深化年輕化戰略108萬已是“小目標”
汽車生活(2016年9期)2016-11-03 18:11:07
基于快樂教學的投擲課教學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4:10
淺談高職學生內力覺醒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2:17
《詩觀》中鄧漢儀詩史觀的自覺
公眾道德自覺的培育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7期)2016-04-01 09:00: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区精品|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欧美精品啪啪| 青青青草国产|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欧美www在线观看|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午夜视频www| 97成人在线视频| 婷婷激情亚洲|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日本91视频|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综合亚洲色图|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人妻21p大胆|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亚洲综合在线网| 国产a网站|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91成人免费观看| 成人蜜桃网|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无码人中文字幕|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国产青榴视频| 在线欧美国产|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2020极品精品国产| 五月天天天色|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国产迷奸在线看|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国产欧美日韩18|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国产99视频在线| 黄色片中文字幕|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97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91精品视频播放| 福利国产在线|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久久91精品牛牛|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免费在线色| 国产91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亚洲第七页|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日韩天堂视频| 午夜日韩久久影院|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一级片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