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勤
紅色精神是老一輩革命家用鮮血鑄造的,是中華民族力量生生不息的一種體現,對紅色精神的傳承與踐行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項目之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讓幼兒感受祖國的優秀文化,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因此,幼兒園要充分挖掘本地區的紅色資源,并借助紅色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讓幼兒認識到紅色精神的偉大,同時讓幼兒在紅色精神的感染下堅定自己的意志力,錘煉自己的品質,不斷將紅色精神傳承下去,促進幼兒更好的發展。
幼兒大多是在“蜜罐里”長大的,從小被父母百般寵愛,導致他們自理能力較差、過分依賴大人、不愿與別人分享,而紅色文化中所蘊含的自強不息、堅強勇敢的精神可以彌補幼兒性格的不足。因此對幼兒進行紅色文化教育,采用幼兒樂于接受的方式,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幼兒課堂中,不僅可以傳承和發揚紅色精神,還可以培養幼兒的良好品質。
感恩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品質修養提升的基礎,是幼兒成長為對社會有用人才的關鍵。由于幼兒年齡較小,如果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單純地講“大道理”,幼兒可能難以理解,因此教師需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讓幼兒感受到感恩的力量,將其轉化成自己的行動。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到紅色教育基地學習參觀,給幼兒帶來視覺上的震撼,觸動幼兒的心靈,實現更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我在教授大班幼兒時,為了讓幼兒全面了解革命烈士一心為公的事跡,產生更強的感恩之情,我會帶領幼兒到烈士陵園去參觀學習。在參觀的時候,我會帶領幼兒瞻仰烈士們的生平事跡,告訴幼兒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引導幼兒認識到革命烈士的事跡對今天生活的意義,激發幼兒的感恩之心。
感恩不只是簡單地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體現。感恩教育活動能促進幼兒快速成長,具有更強的責任心,幫助幼兒養成回報父母、社會的優良品質。
幼兒正處于身體發育的基礎階段,戶外活動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要設置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主題,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教師在設置活動主題時,要充分考慮到戶外活動應兼具身體鍛煉和內在修養雙重教育作用,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標。教師可以借助紅色資源,設置“戰爭”場景,通過設置一些通道、圓木、土坡等設施,幫助幼兒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同時也能讓幼兒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偉大。
例如,我在中班創設了一個“游擊戰”戶外主題活動,主要內容是模仿游擊戰情景,在戶外活動區開展野外“游擊”。主要過程是將幼兒分為五個小組,每一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鉆涵洞、爬土坡、繞木樁等,最先到達終點的小組可以獲得獎勵。在我的引導下,幼兒都躍躍欲試,全身心投入活動中,讓幼兒親身感受革命先烈在開展游擊戰時的不易。
幼兒教師在借助紅色資源開展戶外活動時,要注意掌控活動的強度,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既不能太過激烈,也不能完全失真。同時,教師還應該讓幼兒參與活動的設計,以此不斷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
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是幼兒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我們國家發展的關鍵。幼兒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長期、系統的過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自然形成,而是需要幼兒教師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在言傳身教中引導,更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力量來開展專項教育。借助本地紅色資源是實現這一教育目標的有效方法,幼兒教師在借助紅色資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時候,要注重循序漸進的原則,多從細節方面著手,如觀看紅色電影、講革命先烈的故事等,實現由淺到深的教育目的。
例如,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經常會講一些革命先烈為解放全中國所做的貢獻,從一些小事講起,引導幼兒以小見大,讓幼兒意識到新中國成立的不易,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本土的紅色資源科學布置園內環境,通過營造紅色的環境氛圍,設置相關課程,更加生動直觀地向幼兒展示相關的歷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事跡。
綜上所述,隨著幼兒教育的全面提升,如何借助本土資源提供給幼兒更加豐富的教育內容,成了幼兒教育的新方向,而紅色資源是其中十分寶貴的財富。幼兒教師要充分利用紅色資源,一方面可以培養幼兒的感恩之心、愛國主義情感等內在修養,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幼兒的身體素質,以培養幼兒內外兼修的良好品質,為幼兒健康成長輸入力量。
(作者單位:江蘇省盱眙縣桂五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