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英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代謝性疾病——由多種固有危險因素和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導致的骨量下降、骨微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易發骨折的疾病。也就是說它是一種原發不在骨骼,但癥狀表現在骨骼的疾病。骨質疏松癥最嚴重的并發癥是骨質疏松性骨折,或稱脆性骨折。
骨質疏松癥與雌激素、患者營養狀態、物理因素等相關,多發于絕經后女性及老年男女患者,與患者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及遺傳因素等息息相關。比如患者長期臥床、體力勞動量不足、長期吸煙酗酒、過度飲用咖啡、營養失調、蛋白質攝入量不足等。
骨質疏松癥在初期癥狀不明顯,也被人稱為“沉默的疾病”。隨著病情不斷發展,患者機體骨量大量流失,骨關節的微結構發生破壞,患者會出現疼痛及脊椎變形等問題,甚至發生骨折,部分患者臨床癥狀不典型,在骨質疏松癥引發骨折后才確診疾病。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骨質疏松癥還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骨質疏松癥的致病因素可分為兩大類,即固有危險因素和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固有危險因素指的是年齡、性別、骨質疏松癥家族史、骨折史、種族(亞洲人高發)、絕經期以及其他內分泌因素。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指的是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和不佳的飲食結構等,如過量飲酒、吸煙、維生素D攝入缺乏、營養不良、缺乏鍛煉等。由此可知,年齡只是骨質疏松癥致病因素中的一個,骨質疏松癥絕不是上了歲數才會得的病。
很多人認為補充維生素D可以治療骨質疏松癥。然而近年來,很多臨床試驗研究表明,雖然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質的吸收,協助維持骨骼健康,但維生素D的大量補充對預防骨質疏松、骨折并沒有作用。盲目補充大量的維生素D可能并不是明智的選擇。
骨質疏松癥的發病過程是破骨大于成骨,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而這個過程有多種促進因素,例如年齡、激素水平、營養等。因此,單純補充鈣劑并不能治療骨質疏松癥。鈣劑可以維持骨骼健康,但并不能治療骨質疏松癥以及緩解骨質疏松癥的進程。治療骨質疏松癥有著專用的藥物,如唑來膦酸鈉,它的作用機理是抑制破骨活性增加,從而減少骨吸收。
劇烈運動容易發生骨折。部分人錯誤地認為骨質疏松患者要少一些活動甚至不運動。但是缺失運動往往會加速老年人機體的骨質流失,容易發生惡性循環。這種疾病如同肩周炎,人們長時間不活動,關節便會僵化。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提升老年人的身體素質,預防骨質疏松癥及骨折,當然在運動時也要注意活動的安全性。
部分人對骨頭湯的認識較為盲目,認為“缺啥補啥”。對于老年人來講,骨頭湯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長期食用反而會影響健康。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很嚴重、很棘手的疾病,人們要從健康飲食、規律生活、戒煙戒酒、多運動控制體重等方面入手,防患于未然。另外,骨質疏松癥患者要糾正一些不正確的觀念,比如骨質疏松癥不需要治療、補鈣補維D就可以治療骨質疏松癥等,積極就醫治療。
(作者單位: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