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明翠
近幾年來,由于飲食結構及生活作息等多方面因素導致消化系統疾病成為臨床中較為普遍的疾病,胃腸疾病為慢性疾病,其發病與腸道與胃粘膜的炎癥有關,可導致患者發生嘔吐、惡心、腹瀉等臨床表現,長期影響下會導致人體消化系統出現其他類型病變,嚴重可導致患者發熱、失水,甚至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必要時需要通過手術治療。

對于消化系統疾病的手術治療,臨床統一將其稱為胃腸手術,可在消化內鏡(如腸鏡、胃鏡)或開腹手術方式下進行治療,腸息肉、腹腔膿腫、腸扭轉、胃穿孔等疾病均適用,手術治療效果良好。但良好的手術效果與術前精細完整的準備有關,術后護理及飲食等會影響患者預后康復,且患者的情緒、身體素質等也影響著手術的進程,因此在手術過程當中需要患者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才能有助于手術順利進行,且患者預后更佳。
胃腸手術術前護理內容主要包括術前檢查、胃腸道準備、血液準備、消毒準備及備皮準備共五項內容。其中術前檢查實施內容主要指通過術前專科檢查,如胃鏡、腸鏡、CT或磁共振確認患者疾病類型和胃腸病變位置,以積極制定詳細手術治療方案。胃腸道準備、血液準備、消毒準備及備皮準備的設施則是在手術治療需求基礎上,按需進行相關準備。血液準備主要用于對術中患者身體血液流失后的有效補充,以保障患者手術實施安全。在術前護理過程中,患者要積極配合各項護理措施的開展,及時將自身情況反饋給護士及醫生,并制定相關干預措施,提高手術安全性。
患者需要在術前進行飲食調節、腸道準備及皮膚準備。在術前飲食調節中,患者要盡可能避免高纖維含量蔬菜、主食的攝入,術前24h內飲食需以流食為主,術前8h要停止飲水、進食。腸道準備實施要在禁食禁飲后,依據護士護理指導通過服用導瀉劑或灌腸清潔腸道,并在口服腸道抗生素后,實現早期抗感染干預。完成腸道準備后,患者要洗澡、更換病號服,配合護士清除腹部或會陰部位體毛。
除上述護理準備外,胃腸道手術患者在護理期間,還需就自身健康狀況、藥物過敏史等情況與護士進行溝通,以便醫生及時調整術中麻醉方案及預后治療中抗生素藥物使用類型,保障治療安全。同時要保持良好的情緒,如對手術方面有所顧慮或疑慮,應盡早與醫護人員進行溝通,排遣內心壓力等緊張情緒,增強治療信心,避免因術前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引起術中的應激反應。
術后護理是胃腸手術護理中的另一項重點內容,其中多項護理措施對患者的術后恢復均具有顯著效果。患者需要在術后積極配合護士做好術后各項護理措施。首先,為避免腹部肌肉張力影響術后引流治療實施,患者應在護士輔助下采取低半坐臥位及斜坡臥位休養;手術結束后,應積極配合護士禁食禁飲要求,在口渴時告知護士,可用水浸潤口唇或涂抹潤唇膏緩解唇部干裂。手術第二天,患者可在護士指導下少量多次進食流食,以促進自身消化系統功能恢復,在飲食恢復后應及時根據自身恢復情況,由護士輔助進行活動,刺激腸道活動促進胃腸排氣。與此同時,患者應積極配合護士的每次查房,如實回復護理人員病情相關的問題,仔細觀察身體的變化以及傷口的愈合情況,尤其要注意傾聽護士對術后并發癥相關不適情況的介紹,對不理解的要提出相關疑問,一旦發生術后并發癥,應第一時間與護士進行溝通,配合干預措施,以促進術后恢復。
(作者單位:會理縣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