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代表的全國性賽事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一大舉措。是激勵大學生面向社會主義建設的主戰場,促使大學生將專業知識與社會熱點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運用到社會生產實踐的各個領域,促進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創業教育
一、學校開展“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情況綜述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由教育部與政府、各高校共同主辦。大賽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培養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力軍;推動賽事成果轉化,促進“互聯網+”新業態形成,服務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以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推動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本賽事是目前全國高校大學生關注度最高高的賽事,它所提倡的“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的理念已逐漸滲透到大學校園文化之中,為創新型人才培養做出了貢獻。
近年來,衡水學院一直關注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專業創新能力、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為目標,促進學生優質就業,先后制定出臺了《衡水學院全面提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能力行動方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工作的意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考評暫行辦法》,《衡水學院創新創業學分認定管理辦法》等文件,積極尋找服務載體,鼓勵引導學生積極進入實驗室參與導師研究的課題,促進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與教師科研相結合、與學生素質發展相貼近、與學校培養目標相統一。
二、高校師生參與課外創新創業大賽的意義
以“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代表的大學生課外創新創業大賽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一大舉措。是激勵大學生面向社會主義建設的主戰場,促使大學生將專業知識與社會熱點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運用到社會生產實踐的各個領域,促進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1、團隊合作意識的增強
要完成一個創業大廈項目,一般需要有一個團隊,團隊成員彼此分工協作,團隊成員各有專長,在項目中各有側重,各負責項目的一部分,同心協力,才能把項目做的比較完善,鼓勵跨學科、跨專業團隊的組合,也就是希望有不同專業背景的人組合在一起來完成一個項目,這就使得大學生在科研學術方面,團隊合作意識大大增強。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及科研探索能力。
2、提高了大學生的科研及創新能力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被譽為中國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的“奧林匹克”,由此可見它在同類賽事中的地位,大賽項目可以依托學生的專業知識開展,但如果想要獲獎,其作品就必須有創新性,創新的前提是要全面掌握本專業領域的前沿知識,因此,僅僅靠課堂上所學來的專業知識是難以滿足大賽項目的需要的,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都需要拓展。這就需要學生在上課之余,主動學習相關領域的前沿知識、進實驗室圍繞項目開展相關實驗。此外,在老師的指導下,團隊成員要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實地走訪與調查、收集與整理數據、撰寫相關報告等,而在做這一系列工作的同時,為了準確把握項目、不斷提升項目的層次和水平,學生也要自學很多知識,寫作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3、培養和提高了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素養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秉承著“崇尚科學、追求真知、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的宗旨,引導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科技創新創業之中來。為大學生提供了創新創業的平臺與途徑,在做項目的過程中,團隊學生肯定會碰到各種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就激發學生探索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證明,在完成“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項目的同時,大學生不斷迸發出創新的火花,顯現出創新的活力與激情。
4、提高了就業的能力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賽事為龍頭的系列科技創新大賽,在做項目的過程中,提高了專業水平,讓自身的專業知識更加扎實,還增加了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使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這樣在招聘考試中,筆試如果考察專業知識,那參加過“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學生就能夠輕松應對。面試時,大賽的作用更是顯而易見的。大賽包括了項目展示及答辯環節,從專業方面講,答辯專家問的問題一般要比面試官問的難度要大,而就業考察的還是專業基礎的知識。另外,答辯的場景與面試也是相似的,參加過比賽的學生從談吐、著裝、回答問題的技巧等方面也得到過鍛煉,這也是他們的優勢所在。
5、增強了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選題要求貼近現實、服務社會,同時,要立足于科學前沿,有較強的應用前景;選題范圍涵蓋了農林、畜牧、食品及相關產業,生物醫藥,化工技術和環境科學,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材料,機械能源,文化創意和服務咨詢等諸多方面。團隊成員在選題之初一般要做市場調研。拿農業方面的選題為例,團隊成員要全面了解情況,就要走出學校,走到田間地頭,和農民聊天,實地去考察農村的現狀。在這個過程中,會激發學生們學以致用、投身農村建設的熱情和責任感,調研的過程讓學生真正走出課堂、了解社會在本專業領域的發展現狀,防止了在學校所學理論知識與社會現實的脫節。由此可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有助于大學生了解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勇挑社會建設的重任。
三、采取相關措施,引導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中,有效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1、進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素養的教育機制
《高等教育法》中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可以,做好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也是和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及國家的相關政策相一致的。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逐步建立能夠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素養的教育機制。在傳統教育的基礎上解放思想,以學生為本,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設置教學方法和編排教學內容時,考慮如何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gzslib2022040114462、注重學生人才梯隊建設
低年級學生沒有參賽經驗,專業知識積累的也少,但他們積極性很高,如果能有團隊帶領他們參與到項目中來,在老師和學長的指導下,先做些簡單的工作。隨著他們知識的不斷積累、經驗的不斷豐富,當一屆屆高年級的同學畢業時,低年級的同學在做項目方面也逐漸成長起來,可以擔當起負責人的角色,長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環,也形成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系列科技創新創業賽事的可持續發展。徹底改變目前這種有興趣的學生找不到團隊,有指導熱情的老師組建不了合適團隊的無奈狀況。
3、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普遍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及創新創業素養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系列賽事在高校內起到了很好地引導作用,但不可能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競賽中來,真正參加競賽并獲獎的,只是學生中的精英分子,這只占很小一部分比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所宣揚的精神即“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真正能夠滲透到高校教育中來,普遍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素養。首先,在專門的創業學院或學生的選修課中開設相關創新創業類的課程。其次,可以定期開展“企業家講堂”、“創業論壇”、“創業者說”等相關專題活動,邀請企業家或正在創業路上的大學生現身說法、分享創業精神,以啟發思路、開闊視野。再次,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科技創新創業競賽。另外,要積極扶持創新創業類學生社團。網羅一批有共同興趣的學生在一起,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輻射帶動作用。
4、完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廣大師生的參與積極性
要做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項目,首先要調動廣大老師的積極性,沒有老師的指導、點撥與把關,學生不可能高質量地完成項目,而這個過程要耗費老師大量的精力與時間,有的老師還要自己掏錢去買一些項目所需的材料。因此,筆者建議在經費、設備、場地等方面給予支持,獲獎的項目可與老師的晉升掛鉤或計算工作量等,徹底解決指導老師的后顧之憂。
從學生團隊方面來講,建議給予獲獎團隊一定的獎勵,可以是獎金、學分、榮譽稱號或評優評先的優先考慮。這對獲獎學生是一種肯定,也鼓勵他們以更大地熱情投入到科技創新大賽中去。同時也起到示范和帶動的作用,引領更多的學生投身到科技創新大賽中。
創新創業賽事的順利開展、指導老師及學生的積極參與,說到底還離不開學校的大力支持和領導的高度重視,還需要科研部門、教學部門、學生管理部門及二級學院的配合與支持。建議由校領導牽頭組成涵蓋相關部門在內的領導小組,各部門通力合作,形成強大的合力,才能確保推選具有特色、創新性強、應用前景好、能代表學校水平的精品項目參加省賽、國賽,才能將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的理念落到實處。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