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巖巖
【摘要】線上教學安全管理是教師、學生、教務管理部門和平臺的共同責任,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組成部分。因此,要通過普及基本網絡安全教育,提升不同主體安全技能;全面實施線上教學相關平臺實名制,構建統一、有序的信息溝通與保障系統;創建專門的線上教學監測系統,細化不同主體的權限,便于及時反饋教學安全信息。
【關鍵詞】線上教學;教學管理;安全防范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線上教學成為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主要方式。線上教學衍生的教學管理難題拓寬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內容,在諸多問題中,安全防范是值得關注的底線命題。
一、線上教學及其意義
線上教學是指教師通過直播平臺、社交平臺等進行在線授課、作業批改等及時性、互動性的教學形式。與線下教學相比,其核心特征是師生交互性較強。
線上教育是互聯網技術下具有極大潛力的行業,其合理利用了互聯網提供的云端數字化設施,跨越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障礙,保障了線上教學信息的穩定傳播。此外,線上教育在普及基礎教育和完善教育公平上面均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線上教育帶來的遠程互動性教育教學活動,促進了當前教育教學的改革,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種新型獲取信息的教學方式。
二、線上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直播教學中衍生教學風險
與線下教學相比,線上教學資源往往具有可重播、可復制、可分享等特征。雖然現行各平臺都依據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對直播教師的資格進行了審核,但在平臺無法及時監控的背景下,教師直播過程中不恰當的教學行為容易被放大,造成不良影響。
(二)平臺信息泄露
為了保障線上教學的開展,教師會通過各種社交平臺發布課程信息,收集學生疫情期間的信息。據統計,部分學生要完成教育廳、學校的疫情排查,不同課程的學習,學習強國等平臺的打卡簽到等操作,每一次操作都要留下個人信息。由于管理認證漏洞、社交群繁多等問題,詐騙分子會通過捏造圖片信息、虛構身份信息等加入班級微信群、QQ群等冒充學校教師或班主任發布詐騙信息,要求家長通過微信、支付寶等交納費用,導致部分家長上當受騙。
(三)黑客組織攻擊直播平臺造成潛在風險
互聯網營造的空間極易引發黑客組織的關注。黑客組織從未停止過網絡攻擊。黑客組織對線上教學攻擊帶來的潛在風險表現在:通過植入病毒,將涉黃視頻插入教學直播,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通過不合法的撞庫、拖庫和洗庫手段,竊取教師、學生賬號信息,造成個人信息泄露;制造轉播關于開學時間、教學安排等虛假消息,營造緊張氣氛。
三、線上教學管理難題產生的原因
(一)學生參與線上教學的意識不足
最大程度提升師生互動頻率是線上教學的重要特征。然而實踐證明,這種交互性并未得到真正發揮,學生并不愿意過多參與教學。在線上教學中,學生的參與意識不足,導致教師即使出現不恰當行為也沒有得到及時提醒。
(二)線上教學衍生龐大復雜的信息負擔
為了保障線上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不同層級教務管理者、學生等都建立了不同的溝通渠道,幾乎每節課程都有對應的微信群。然而,目前微信群的利用效率并不高,只用于教師臨時通知,加之微信群并不完全實行實名制,教師也不會逐一審核,導致無序和高風險成為信息溝通平臺的主要問題,因此,需要在有序、不重復的原則下整治現行的交流群。
(三)直播平臺化解在線教學風險的技術難題
現行的平臺管理中,主要是基于教師教學資格的直播前審核,大部分平臺并不能通過關鍵詞過濾等技術手段,對違法內容進行及時的線上監督。在這種情況下,直接導致了線上教學的安全風險。部分平臺雖有管理員,但其能力參差不齊,而大部分學校只是通過督導老師加入所在班級聽課的形式實現督導。部分平臺抵御黑客組織的能力不足,無法對有害插件進行及時防御,導致在直播過程中產生問題。
四、構建線上教學管理安全防范機制的策略
(一)不同主體要提升網絡安全技能
教師和學生要及時修改登錄密碼,避免使用僅包含簡單數字或字母等容易被破解的弱口令,維護個人信息安全。引導教師和學生從發布主體、發布時間等細節,辨別視頻與文字信息的可信度。
相對于直播教學,錄播教學較少需要教師注意外界信息的實時干擾。因此教師對自己即將上傳的教學視頻應進行篩選處理,在來源上遏制自身傳播不良教學信息,也要加強對上傳平臺安全情況的篩選,將視頻資源投放到正規合法的線上教育平臺上,對自己的教學視頻進行水印處理,定期檢查教學視頻的完整性,及時刪除和整改不利的教學資源,阻斷不良人員惡意傳播篡改教學視頻的行為,避免教育資源遭毀壞和玷污。
(二)全面實施線上教學相關平臺實名制
圍繞線上教學衍生的教學管理群、課程信息群、信息填報群等繁雜的信息系統,依據《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不同主體要嚴格落實群主管理責任,嚴格入群驗證、核實成員身份、落實實名制度,杜絕陌生人隨意入群現象,對身份存疑的盡快清除出群。基于統一、有序原則,及時解除不必要群聊,縮減各方主體的信息填報負擔,凈化線上教學的信息環境,最大程度預防由于信息泄露導致的風險。
在用戶信息的儲存上平臺應采取更加嚴密安全的信息處理辦法,對個人信息進行分級加密,對私密的個人信息進行隔離加密處理并增加這些信息被非法獲取和破譯的難度。平臺要完善應對惡意攻擊的處理方案,降低用戶個人信息被竊取的風險。平臺和用戶可及時向網警反應,打擊不法分子入侵教育平臺竊取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對這些不法人員追究其刑事責任。
(三)創建專門的線上教學監測系統
直播平臺要建立專門的線上教學安全防范系統,通過與網絡安全公司合作,預防黑客攻擊風險。通過系統優化將線上教學安全監測下發各學校,建立平臺負責直播前資格審核,各學校負責教學中的信息鑒別與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的權限分擔機制。通過技術手段凝聚平臺、督導人員和學生的不同優勢,共同防范不良信息的出現,從根本上消除直播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要對線上教育實行特定經營許可證,建立合理的線上教育類平臺注冊標準,要求機構創建者到市級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備案登記,未取得經營許可證的教育機構予以注銷,確保線上教育的教學項目和收費標準合理且公開,對不滿足審核標準的教育機構進行封停處理。最大程度保障教育平臺合法安全,使學生在相對規范有序的環境中學習。
參考文獻:
[1]張慧英.在線教育的發展及存在的問題[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05):265.
[2]楊歡.教育公平視角下網絡教育建設的途徑[J].教學與管理,2017(18):31-33.
[3]胡小勇,許婷.讓直播教學有感的10種方法[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Z2):8.
[4]吳向東.網課中的著作權問題要重視[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Z2):10.
[5]焦建利,周曉清,陳澤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案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0(03):107.
[6]陳欣.在線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39.
(作者單位:珠海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