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冬茜
第一次見面
開學第一天,我正在教室安排開學事宜。一個個子很高的男孩推開后門,徑直走進教室,找了一個沒人的座位坐下,全程與站在講臺上的我毫無交流,著實讓我驚詫。要不是校長提前告訴我今天會有一個新生來報到,我真的會以為是哪個班的孩子走錯教室了。
安排完其他學生,我來到他身邊。“你好,同學,請問你是不是……” “剛轉來的!”沒等我把話說完,他就冷冰冰地回了我一句。“你叫什么?”我又問。“石陽。”他依舊低著頭生硬地說。
與石陽的第一次對話,給我的感覺并不友好。此后,通過對他的觀察,我發現他很少說話,也從未笑過,總是一個人坐在角落,除了上廁所基本不出教室。石陽上課經常發呆,但更多的時候是在睡覺。問他哪里不舒服,他也不說話,只是搖搖頭。他從不回答問題,也不會多看老師一眼,學習成績也是一塌糊涂。我向他以前學校的班主任打聽情況,原班主任只對我說了這么一句話:“這孩子無藥可救了,啥都不會,還經常打架!”
第一場糾紛
沒過多久,這塊冷冰冰的石頭就惹事了。鄰班班主任來找我,說石陽拿雨傘打破了他們班孩子的頭,對方家長糾纏不休。我找來石陽詢問原因,石陽承認自己打了人,但說是那個孩子先說臟話辱罵他,他才動手的。于是,我對他們批評教育了一番,然后讓兩個孩子相互道歉,握手言和。此事算是過去了,我也終于松了一口氣。
誰知,剛過三天,對方家長又找來,說他家孩子受石陽的威脅不敢來上學了。詢問得知,打架事件的第二天,兩個孩子在樓梯上狹路相逢,又起了口角,石陽抓住那個孩子的衣領狠狠地教訓了他一番,并揚言:“若敢告訴老師,碰到你一次就打你一次。”聽到這,我心里很不安:這帥氣的外表下怎么會有如此冰冷的心?
第一次了解
我約見了石陽的爸爸。這是一位談吐很有禮貌的爸爸,通過與他交談,我知道了石陽父母剛離婚,媽媽再婚了,石陽便轉學過來與爸爸一起生活。平時爸爸工作忙,便把石陽放在爺爺奶奶家,年長的爺爺奶奶只能照顧石陽的生活,從未關注過孩子的思想變化。
可憐的石陽沒有媽媽的呵護,沒有爸爸的關愛,每天面對兩個難以交流的老人,他逐漸變得不愛說話,對什么都漠不關心,不感興趣。
通過談話,石陽爸爸意識到兒子確實出現了很多思想變化,答應一定多陪伴孩子,多與他溝通。
了解了石陽的情況,我知道了他只是一個孤獨可憐的孩子,我該怎么做才能焐熱他的心呢?
給他找個朋友
我知道石陽沒有朋友,便特意安排了幾個和他同村的學生坐在他的周圍,囑咐他們下課帶著石陽一起玩。這幾個孩子都很懂事,上課圍著石陽學習,下課圍著他玩,上體育課拉著他,做課間操帶著他,上廁所都要喊他一起去。
石陽終于有了朋友,他們在教室外玩石子,在樹蔭下跳房子,在運動場上跑來跑去,每次都是響了預備鈴才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地奔回教室。他依舊不跟我說話,也從不多看我一眼,但是我已經很欣慰了,至少,他不再每天一個人坐在角落里了。至少,我知道了他是會笑的。
邀他參與班務
周五下午,我帶著一些學生開展教室衛生大掃除,發現幾個擦玻璃的同學因為個子不夠高,擦不到最上層的玻璃。于是,我接過抹布想試一試,可是,我也夠不著,這可怎么辦?
正在我發愁的時候,我看到了坐在角落的石陽。“小石,你可以幫幫我們嗎?”我跟他招手。“對對對,讓石陽擦,他比老師還高。”同學們一邊附和著一邊過去拉他。果然,比我高一頭的石陽稍微一伸手就把最上層的玻璃擦干凈了。
“哇!你可真厲害。”同學們在后邊嘰嘰喳喳講開了。“陽哥,你是這個……”一旁的王浩對著石陽豎起了大拇指。石陽一口氣把前前后后4個玻璃都擦了一遍,連前門后門上的玻璃也擦干凈了。同學們圍著他,幫他洗抹布,拎水……我在旁邊看著,感嘆道:多么和諧的一幕。
“小石,謝謝你,多虧了你啊!”我對他說。石陽拿胳膊擦擦汗,沒說話,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從那以后,每周五同學們都邀請石陽幫忙擦最上層的玻璃,石陽也從未拒絕過。
與他秘密交流
有一次,我見石陽作業本的反面畫了一個恐龍。雖說畫的位置不對,但線條平滑,畫得很是可愛。于是,我留了一張紙條在他的作業本里:恐龍很可愛,若是畫在圖畫紙上,定會保存得更長久。第二天,恐龍不見了。自此以后,寫紙條成了我和他的秘密交流方式。“帥哥,你有心事?說來聽聽!”“聽說今天王浩和李健打架是你拉開的,給你一個贊。”“今天沒趕上頭班車,回家晚了吧?”“今天算對了三道題,不錯!”“明天有雨,記得把雨傘裝書包里哦!”……有時候他會回我一兩句,更多的時候不回復,但我知道他一定看到了我的紙條。
過年的時候,我看到石陽的QQ空間更新了動態:一本書夾著一沓反扣著的紙條,一個大大的笑臉,還有一張與爺爺奶奶、爸爸一起包餃子的照片。配文:我都知道的,謝謝您。是的,他都看到了,他都知道,雖然不說,但他都明白。
焐熱小石頭
疫情后的新學期,石陽表現很好,再也沒有打過架,他經常跟伙伴玩耍,經常幫同學,和同學鬧著、笑著。石陽爸爸說孩子現在開朗多了,在家里話也多了。
事實證明,這顆頑固的石頭并不是真的冰冷,他只是缺少關愛。
陪他一道上學放學,和他一起做作業,跟他一起玩耍;和他一起看看電視,陪他講講故事,與他一起吃吃飯;請他一起出板報,與他一起打掃衛生,邀他一起參與班務……這樣的陪伴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他雖小,但也有感情,他能感受到自己被關愛,被需要,即便是石頭,也一定有被焐熱的時候。(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萬德界首小學)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