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實
摘? 要: 關于中國未來的發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實踐看,對外著力于開放合作,對內著力于改革創新,是增強國家治理體系生命力、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優越性的一個核心策略,有利于更好地實現全球化趨勢下的互利共贏,有利于發掘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相結合帶來的優勢。創新方面,應注意人工智能以及具有自我學習能力、相當自主能力的類人智能為主要目標的重大特性,運用系統科學有利于應對相關難題。
關鍵詞: 開放合作? 改革創新? 國家治理? 人工智能? 系統科學
一、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定,中國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40多年來,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雖經歷風雨,但心定意堅,生機勃勃,碩果累累。1978年到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實際增幅為95%,遠高于約29%的全球同期年均增幅,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生產總值的比重上升到152%\[1\];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28倍,就業人員數量增加了一倍,貧困人口減少了74億\[2\];脫貧人數約占到了全球脫貧總人數的70%\[3\]。40年來,累計吸引外資超過2萬億美元,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約200倍,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2\];與其它各國相比,中國已建立了全球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成為制造業第一大國\[1\]。2019年,按年平均匯率折算,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使得人均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的全球經濟體人口規模增加了約一倍\[4\]。
正如拉加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所評價的,40多年來,中國不僅實現了自身的發展,也推動了世界的發展,促進了相關各國生產率、創新水平、生活水準的提升,中國是國際合作、特別是貿易合作的典范\[3\]。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130多個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2\]。阿澤維多(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則談到,中國對世貿組織給予了堅定支持,并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國還幫助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通過各方互利合作來獲益\[3\]。
近年來,國際政治、經濟形勢風云變幻。美國對中國出口至該國的大量商品加征高額關稅\[5\],要求中國在經濟、軍事和政治方面做出全面、巨大的改變\[6\],指責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是約束別人的“帶”、“單向的道路”\[7\]。中國與美國兩國首腦達成開展協商的共識、兩國恢復高層次經貿接觸后\[8\],經過持續努力,雙方于2018年12月初決定,不再提高現有針對對方的關稅,不出臺新的加征關稅措施\[9\];雙方于2020年1月初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暫停原定2019年12月15日要加征的關稅,將2019年9月1日生效的對華已加征關稅稅率從15%降至75%\[10\]。而據2018年11月末的分析,二十國集團成員間月均新增貿易限制措施比半年前翻了一番\[11\]。朱民(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曾指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美聯儲曾經分別對美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進行研究,他們認為,美國經濟的增長率會有所下滑\[12\]。新冠肺炎疫情顯著抑制了全球經濟的發展。
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攻堅待解的多個國內難題,一些人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歷程產生了畏難、動搖或比較悲觀的看法。中國未來的發展道路要怎么走?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四中全會做出的決定,對此進行了重要的解答。四中全會強調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重申要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道路\[13\]。如何增強國家治理體系的生命力、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優越性,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關鍵問題。而從多年來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來看,對外著力于開放合作,對內著力于改革創新,是增強國家治理體系生命力、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優越性的一個核心策略。
二、開放合作、改革創新
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三次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等場合談到,相關各國應深化伙伴關系,共同構建開放型亞太經濟\[14\];各國協作、互補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世界經濟的大趨勢是走向開放、走向融合\[11\];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開放合作是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復蘇、促進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客觀要求,各國應該共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將推動多邊和雙邊合作深入發展\[15\];應該構建平等均衡的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增進人民福祉\[2\];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要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1\];各國應該堅持創新引領,敢于創新、勇于變革,共享創新成果,中國將繼續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不斷釋放發展動力\[15\]。中國向人類社會提出了“開放合作,改革創新”的宣言。
開放合作方面,中國舉辦了世界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首屆有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超過40萬名境內外采購商參會,成交額578億美元,而且每年都將舉辦\[14,15\];2018年11月1日進一步降低關稅后,中國關稅總水平已達到低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超出對世貿組織承諾的75%\[2\];未來15年,中國進口的商品和服務將分別超過30萬億美元、10萬億美元\[14\]。中國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已建設了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直接投資超過600億美元\[16\]。按鄭永年(時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的觀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強調了發展,對此應給予肯定\[17\]。潘圖奇(倫敦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國際安全研究主任)認為,許多面向發展中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項目的根本邏輯是成立的\[18\]。中國將推動開展多年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邁向深入發展新階段\[14\]。中國未來將堅持與各國共同建設開放型的世界經濟,推動相關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改革創新方面,中國將堅定、全面、深入地推進改革進程,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來激發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科技創新的活力。國家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行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實施了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等政策措施,賦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的管理自主權,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的試點工作,對國有科技型企業重要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實施股權、分紅激勵\[19,20,21\]。國家對試點創新企業制定了境內發行股票、發行股票存托憑證方面的特殊激勵政策;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技創新板并試點相關企業發行股票注冊制,對相關科技創新企業的盈利狀況、股權結構等方面實施更有針對性的政策,并在投資者適當性、引入中長期資金、信息披露、鼓勵中小投資者通過公募基金參與投資等領域采取配套措施,這有利于彌補現有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企業的不足之處\[15,22,23\]。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西瓜涂上國內研發的某種結構增強涂料,從3米的高處落下表面不會破碎\[24\]。液態金屬被我國的科研人員制作成可自主運動的變形機器\[25\]。2018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安排了一次以某項新科技為主題的集體學習,這項備受重視的新科技就是人工智能技術。習近平主席指出,人工智能技術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正在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等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各級領導干部也要把握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規律和特點\[26\]。國家專門制定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規劃,強調人工智能技術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有望引發經濟結構的重大變革,深刻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預期在2030年形成規模超過1萬億元的人工智能核心產業\[27\]。與此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到,人工智能技術與其它科技相比存在著特殊的重大差異,人工智能技術的一個主要發展目標是讓機器或軟件系統具有類似人類乃至超越人類的智能,讓機器或軟件系統具有自我學習能力、相當的自主能力,這樣的機器或軟件系統就會具有多樣性、變異性,它們的行為就有可能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一定的危害性。國家強調,人工智能技術具有高度復雜的特點,必須高度重視可能的安全風險與挑戰,加強潛在風險研判和防范,處理好人工智能在法律、安全、道德倫理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新課題,確保人工智能技術安全、可靠、可控發展\[26,27,28\]。為應對這一可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應當綜合運用體制機制創新、科技創新的方法和手段來突破人工智能技術、產業發展的法規、倫理準則難題。在此,可以借鑒錢學森先生(著名科學家、曾任我國科技事業的重要領導者)倡導的復雜性科學、系統科學的方法與技術。錢學森等認為,社會系統應該涵蓋人工智能系統、以人為主的子系統等,屬于開放的特殊復雜巨系統\[29\]。錢學森倡導的復雜性科學、系統科學的綜合集成研討廳方法等,既可以提升自然科學的科研成效,如其在力學基礎研究973項目“飛行器氣動力學與光學設計中的關鍵湍流問題”中的應用\[30\],也有望能夠比較有效地應對人工智能法規、倫理準則這類橫貫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難題。
三、展望
2019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從系統論出發來優化我國的經濟治理方式\[31\]。開放合作、改革創新,則分別從對外、對內兩個方面來系統性地增強國家治理體系的生命力、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優越性,有利于系統性地、比較全面地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對外著力于開放合作,有利于順應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更好地實現經濟全球化趨勢下的互利共贏。對內著力于改革創新,有利于持續發掘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相結合帶來的國家治理體系優勢,更好地優化生產關系、解放生產力,更好地完成向經濟高質量發展轉型的艱巨任務。
據國家統計局的研究,2017年全國(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三新”經濟增加值約為13萬億元,相當于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57%,比2016年提高0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三新”經濟增加值約為7萬億元,相當于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84%,增長迅速\[32\]。2018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7%;規模以上服務業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6%\[33\]。2019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為140萬件,多年居于世界首位\[34\];中國位居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14位,比2018年上升了3位\[35\]。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三新”經濟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等方面的積極變化,多角度說明了中國的改革創新取得了新的成效。拉加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認為,中國已主動采取了經濟再平衡措施,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已經轉向,五年前消費支出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50%,而2018年前三個季度該貢獻率已達到78%\[3\]。國家就促進消費已出臺了進一步的措施,在實物消費方面推動提擋升級,在服務消費方面提質擴容、放寬服務消費領域的市場準入,試點失信企業懲罰性賠償制度\[36,37\]。而人口因素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在一定時期內仍將起到積極的作用。王培安(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指出,中國正處于有利于經濟發展的人口紅利期的后半段,預計2030年中國的人口總撫養比仍低于50%\[38\]。
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提出,中國將采取一系列的重大改革開放舉措,中國既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將進一步降低關稅水平,更大規模地增加商品和服務進口\[39\];創新就是生產力,國家賴創新而興盛,要更大力度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以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39\];要與各國深化在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等前沿領域的創新合作\[40\]。
古特雷斯(聯合國秘書長)指出,當今世界充滿不確定性,全球法治、多邊主義受到挑戰,而中國給了世界以確定性、信心和希望;歷史將證明,中國的發展不僅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也是對人類進步的重大貢獻\[41\]。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四中全會做出決定,要在2035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049年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42\]。將對外著力于開放合作、對內著力于改革創新,作為增強國家治理體系生命力、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優越性的一個核心策略,對在并不遙遠的未來就要實現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宏偉目標而言,將會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也會是中國對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重大貢獻。
參考文獻:
\[1\][ZK(#]新華社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12/18/c_1123872025htm,2018-12-18
\[2\]新華社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全文)\[EB/OL\]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leaders/2018-11/17/c_1123728402htm,2018-11-17
\[3\]田帆,劉麗娜,陳俊俠三大國際組織負責人盛贊中國開放新舉措增益世界\[EB/OL\]http://wwwxinhuanet com/world/2018-11/05/c_1123667799 htm,2018-11-05
\[4\]陸婭楠人均1萬美元,了不起\[N\]人民日報,2020-01-18(04)
\[5\]陳煒偉,韓潔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決定對美國原產的約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實施加征關稅\[EB/OL\]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8-09/18/c_1123449925htm,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