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偲姮
摘 要:小學六年的學習階段是學生從懵懂到成長的一個過程。而三年級從教育方面來說是一個教育方法改變的一個轉折點,也是學生學習能力大幅度提升的一個階段。三年級的語文學習就與一二年級有所不同,一二年級的語文學習著重在于識字認字,而到了三年級之后,將是進行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時候,因鍛煉能獨立學習,擴大學生詞匯量的積累以及視野的開闊。所以在該三年級階段,教師除了要求學生記背課文中的內容,積累實詞之外,還需要提高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語文;應用探討;提高能力
三年級的學習,學生需要大量的詞匯積累,除了課本中本身的詞匯之外。還需要結合課外的一些內容。課外讀本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文學素養,獲取一些課本中沒有的知識與概念,豐富學生的內涵開闊學生眼界的同時進化學生的心靈世界。不僅如此,通過閱讀課外讀物,可以積累一些好詞好句,運用在自己將來的寫作中,對于寫作水平也是一種很好的提升。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要合理運用時間和使用有效的方法。只有鼓勵學生選對正確的讀物進行閱讀,并合理安排自己的閱讀時間才能使學生養成優秀的閱讀習慣,并且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引導選擇優秀讀物
三年級還屬于一種不太與現實接軌的一個階段。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還不足以完善。所以在教師推薦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應對學生所讀的書籍進行指導,不是什么書都可以讓學生來閱讀,都適合學生閱讀。如果學生不能合理地找到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不僅不能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傷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還有可能會將學生往不好的方向發展。所以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讀物選擇,閱讀經典文學,閱讀名言,古文,古詩300首,大家的散文等等。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為他們推薦一些書,能更加激發學生與這些文章的情感共鳴,使學生能更積極地去進行課外閱讀,并且很好地提升學習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荷花》時,這篇文章是圍繞著“大自然的朋友”,向學生展示了古人眼中的春天荷花,帶領學生感受一下作者筆下大自然的生動美麗,以及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學生對美都是充滿期待的,教師可運用這一點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美的關于景物描寫的文章。例如朱自清的《匆匆》,這篇文章將景物描繪得淋漓盡致;周敦頤所著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愛蓮說》,在學生品味蓮之美的同時,感受蓮所展現的精神。從課堂中帶到課外,鼓勵學生進行閱讀正能量的讀品,優美的文章,品味文章豐富的精神以及學習作者的優秀手法。所以教師對于學生讀物選擇的引領是非常重要的。
二、有效利用課余時間
推薦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但不是無時無刻都在進行閱讀。有些學生本身就對閱讀很有興趣。加上教師的推薦,他有可能將精力完全都放在了課外閱讀本身身上。然而在上課的時候也在進行閱讀,逐漸忽視了本身課本內容的重要性,最后一本上課外閱讀的所帶來的正確引導背道而馳。課外閱讀是好的,但要使用正確的方法,正確的時間進行閱讀。教師在推薦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也需要將這一要求向學生說明。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地好好聽講課下有時間時就可以拿出圖書進行閱讀。這樣以來,上課下課都收獲頗豐,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會大大提升。
例如,在教授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海底世界》時,這是一篇自然科學類的文章,介紹了海底世界不同的魚類動物,展現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學生總會對新奇的事物充滿興趣。有關海底內容的圖書教師可以在課后向大家推薦《海底兩萬里》。這本書里描繪的海底世界更為全面,更加吸引學生閱讀。當然,即使有多吸引人。也需要在合理的時間進行閱讀。教師要告訴學生,課堂上需要認真地聽講,在課后,回家完成作業之后,晚上睡覺之前都可以再進行閱讀,那一定不能浪費課堂的寶貴時間進行閱讀。孰重孰輕教師一定要教導學生好好分清楚。
三、培養優秀閱讀習慣
根據數據統計來看,我國平均閱讀的數量在全球內算很少的。所以我國教育領域重視學生的閱讀程度。培養學生優秀的閱讀習慣是無論家長還是教師都應該去完成的。優秀的閱讀習慣是選擇優秀的閱讀讀物,在正確的時間內進行閱讀。真正的好的閱讀習慣,不是僅僅讀過就算是讀過了,需要去深度地揣摩和理解,有感觸的地方可以做上筆記進行勾畫,寫上批注,不懂的地方可以拿來與同學探討老師交流。從深層次的閱讀文章,理解文章,嘗試與作者感同身受,這才是真正的優秀的閱讀。
例如,在教授三年級下冊《陶罐與鐵罐》中,這篇文章是以對話的形式來展現的。篇幅不多,但是蘊含著深意和不同的情感與態度要告訴學生全面地看待事物,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發現他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教師在教授該文章時,可先讓學生進行分角色的對話。自己揣摩一下這篇文章所應該表達的什么感情,自己適應的這個角色應該用怎樣的態度,來說自己的臺詞。并且在仔細揣摩后再在自己所要表達的語氣旁邊進行勾畫,認為這個時候應該用怎樣的情緒,內心應該是怎樣的一個心理活動,在講該文章時也同時告訴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也應該如此。不能囫圇吞棗,要仔細揣摩每一句話的含義,這才是正確的閱讀方式,學生應該養成這樣優秀的閱讀習慣。
四、鍛煉學生閱讀能力
課本中的課文內容對于學生需要的閱讀量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課本的內容是在保證學生學習的基礎,而不能得到一定的高水平提升。不僅是小學,未來的初中,高中,閱讀理解都是考試中所不可缺少的內容。可見,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何等重要。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不僅僅是開闊學生的眼界,更是在提高學生對文章理解的能力,了解不同作者的寫作手法,從字詞句中揣摩文章感情,結合現實生活談談自己的看法,不斷地閱讀,不斷地練習。學生的閱讀能力自然會大大提升。
例如在教授《火燒云》時,這篇是蕭紅所著《呼蘭河傳》一個片段。將晚飯過后火燒云的變化多端的形態描繪的極為生動。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將云描繪為馬頭向南,馬尾向西的馬,描繪成一只兇猛的大狗,一會又變成了廟前蹲坐的石獅子,變化莫測,生動形象。作者細致的手法,將火燒云的色彩描繪得十分仔細,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生在學習該文章時應認真地體會和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將重要的詞句進行勾畫批注,教師在教授該文章時結合文章內容告訴學生擬人的手法可以展現怎樣的形態,比喻又能是一個怎樣的作用,這些都是在以后閱讀理解題目中會出現的。
總之,課外閱讀不僅是對小學階段,對將來更深層次的語文學習都是非常有益的,所以教師所做的,首先要提高學生對課外圖書的閱讀興趣,重視圖書閱讀的重要性,在合理安排閱讀時間的同時,完成高效深度的閱讀,字詞句的理解,與作者的感情相通,提高認知,鍛煉寫作手法。擁有這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會使學生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余玲艷,代建軍.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探析[J].現代教育科學,2017(08).
[2]蔡文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6(15).
(浙江省江山市城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