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書生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表達、思考、寫作等各方面能力和素質的基本途徑。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興趣是閱讀的主要動力。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內心訴求,積極改進教學策略,構建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興趣;策略
除了學習文化和技能外,閱讀也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思想境界。而小學生正處于發展閱讀能力的重要時期,但是他們學習觀念薄弱,對閱讀沒有足夠的興趣,不能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影響了自身閱讀能力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知識需求和情感需求,要體現閱讀的趣味性,并發揮學生的價值,這樣才能讓學生愛上閱讀,并主動提升閱讀水平。
一、優化情境,體現閱讀趣味
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學生接收信息的渠道越來越豐富,圖畫、影像、音頻給學生構建了一個豐富而精彩的世界,在此背景下,文字顯得單調枯燥,無法對學生形成吸引力,這是閱讀教學面臨的一個阻礙。另外,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總是急于求成,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比如,在導入環節開門見山,直接讓學生展開閱讀,導致學生產生排斥心理,不能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為此,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師應適當引入趣味元素,構建生動活潑的情境,以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興趣,進而主動展開閱讀活動。
例如,在學習《精衛填海》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借視頻軟件給學生播放同名動畫片的一個片段,讓學生在觀看之后猜測動畫片的名字,并對情節進行補充。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可以被動畫片所吸引,并且思維更加活躍,能夠主動參與課堂討論。于是,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引出課文題目,并做導入性提問:“《精衛填海》具體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我們怎樣把這個故事清晰完整地講出來?”以促使學生主動閱讀課文。
此外,教師也可以嘗試在導入環節創設懸念。比如,在學習《梅蘭芳蓄須》一課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梅蘭芳的劇照和生活照,播放一段梅蘭芳的京劇作品,然后提問:“梅蘭芳在京劇表演中一直扮演旦角,不方便留胡子。那么是什么原因讓他蓄須呢?期間發生了什么故事?”這時,學生必定對梅蘭芳的遭遇產生好奇心,進而能夠主動從課文中尋找答案。通過以上方式,可以為閱讀課堂構建趣味情境,提高教學效率,并逐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任務驅動,體現主體地位
小學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雖然學習觀念尚不成熟,但是有著極強的好勝心,他們渴望得到關注和贊揚,渴望展現自己的個性和能力,如果教師能夠給學生提供這樣的環境,學生在學習中會更加積極主動。但是,小學階段師生之間的年齡、閱歷、學識差距較大,所以教師對學生缺乏信任,沒有與學生交流的欲望,在教學中總是給學生過多干預,學生基本沒有獨立思考的余地,久而久之,失去自主閱讀的興趣。因此,為了避免這一問題,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師應加強任務驅動,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探究和表達的機會,以體現其主體地位,提升其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母雞》一課時,鑒于這篇課文簡單有趣,所以教師可以適當構建問題情境,把思考和探究的任務轉移給學生,借此強調學生的重要性。比如,在學生閱讀第一段后,教師可以設置問題:“作者對母雞是什么態度?這一段是怎樣刻畫母雞的?”引導學生對這一段的表現手法進行分析和鑒賞。在學生表達看法時,教師要予以回應和鼓勵,以保護學生的熱情。而在學生閱讀全文后,教師可以提問:“我”對母雞的態度經歷了哪些變化?這篇文章采取了什么寫作手法?文中描述母雞時用了“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等詞匯,你覺得是否合適?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必須從各個角度對文章進行全面的分析,理解其中運用的先抑后揚的寫法,認識老舍的語言風格,同時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技巧。通過以上方式,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并讓學生在探究和表現的過程中得到滿足感,從而進一步提升閱讀興趣。
三、組織活動,體現閱讀意義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的閱讀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是,教材內的閱讀文本畢竟數量有限,且題材狹窄,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這體現了課外閱讀拓展的必要性。但是,很多小學生把課外閱讀當成附加的學習任務,不愿主動投入其中,在課余時間,他們更愿意選擇影視劇、網絡游戲來充實生活。所以,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體會閱讀的樂趣,認識到閱讀對自身成長的益處,讓學生在自我發展意識的驅動下主動選擇閱讀。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可以適當舉辦各種形式的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以使學生發現自己的成長與進步,從而真正愛上閱讀。
例如,在學習《景陽岡》一課之后,筆者給學生推薦書籍《水滸傳》,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認真閱讀。而在讀書交流會上,為了激發學生的表達欲,筆者會設置一些有趣的話題,比如:①《水滸傳》中你最喜歡哪個人物?最討厭哪個人物?為什么?②你看過幾個版本的《水滸傳》電視劇?你覺得哪個版本更貼合原著?③這本書又被稱為《忠義水滸傳》,那么從你的視角看到了什么不同的東西,你對這本書有什么特別的評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觀點,比如針對第三個問題,有的學生認為其中并未體現“忠義”二字,因為即便是梁山伯的一些好漢,在做事過程中也采取了很多不光明的手段,甚至濫殺無辜,十分暴力。同時,筆者也會參與到討論過程中。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發現自己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思想深度明顯提升,從而認識到閱讀的意義,在接下來的生活中,能夠保持閱讀的習慣。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極力體現閱讀的趣味和價值,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進而為學生日后在語文以及其他領域的學習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郭莉.激發閱讀興趣,提升閱讀效果[J].家長,2019(35):161.
[2]李秀杰.淺談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方法[J].黑河教育,2019(12):39-40.
(貴州省遵義市杉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