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的教育教學體制實現了全面的改革,許多教育工作者結合學科教學中的教學困境,以學生為中心,充分關注中等生這一特殊群體。通過保障中等生在學科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實現向優等生的順利過渡和轉化,進而從整體上提升學科教學質量。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中等生轉化工作備受關注。教師需要在了解學生學習能動性的同時,落實應試教育的發展要求,結合教學現狀采取科學的教學手段,更好地促進中學語文學科中等生的順利轉化。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中等生;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09-0054-02
【本文著錄格式】康永春.容易被忽視的群體——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中等生轉化的策略[J].課外語文,2021,20(09):54-55.
在初中語文教學改革中,為了促進教學體系的平等化建設,教育工作者需要以中等生的轉化為工作重點,讓中等生能夠迅速轉化為優等生。教師需要了解初中語文中等生的具體成因,制定相應的解決對策,讓中等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進而逐步轉化為優等生。初中語文教師需要關注教學質量的提升要求,逐步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注重學生的平等化發展,充分體現教育教學的公平性和高效性。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中等生的成因
(一)學生家庭的原因
目前,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校和教師承擔著重要責任,學校教育對學生的影響非常直接。但是,家長對該階段學生的培養也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初中階段的家庭教育備受關注,同時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成長及發展有明顯的指導作用。有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夠理想,學習行為習慣有待規范及培養。有的家長對學生的學習不夠關心,有的家長自身的教育水平較為有限,學歷低,難以為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家庭輔導。因此,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速度較慢,長此以往就會成為中等生。
(二)學校的原因
在對學校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時發現,學校對中等生的影響非常顯著,具體原因包括兩個。首先,教學形式還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直接以升學率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不足,最終演變為中等生,中等生的數量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其次,教育工作者在評價學生時,以學生的成績為核心標準,根據學生的成績好壞來區別對待學生。這種不公平的教育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畏難情緒和厭倦感,即使是成績較好的學生,也會逐漸演變為中等生。
二、初中語文中等生轉化策略分析
(一)利用多種渠道,加強與中等生家長的聯系
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中等生數量偏多,教育工作者需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通過加強合作來共同監督學生的學習。
首先,教育工作者需要主動利用目前的教育資源和信息化渠道,與家長構建長效合作關系,深入探討目前的教育教學現狀和教學要求。其中網絡平臺的利用取得的效果比較明顯,教師需要注重定期家訪,采取線上交流和線下面談的形式,與家長保持密切的溝通及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其次,教育工作者還需要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主動利用微信等網絡社交平臺建立聯系,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有效改善目前的語文教學困境。讓中等生能夠逐步轉化為優等生,促進中等生的學習和成長。家長個人需要主動承擔起家庭教育的重任,積極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動,發揮合力作用。讓學生能夠在學校完成基礎學習任務,在家庭中能夠鞏固個人在學校學習的新知識。有的學生家長自身的教育能力比較有限,家庭教育理念出現了偏差,極易走極端。
最后,家長需要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峻性,分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主動與家庭教育經驗比較豐富的教師以及家長取得聯系。注重不斷地學習以及提升,借鑒其他家長的優秀做法,為教育創新以及教學現狀的改善做出自身的貢獻。保障學生能夠意識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進而通過自己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來轉化為優等生,從整體上提升個人的語文綜合成績。
(二)平等對待中等生,細致耐心引導學生
為了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教育工作者需要以公平教育為重點,平等對待每一個中等生。關注中等生轉化為優等生的規律以及相關要求,以極大的耐心和熱情與學生交流及溝通,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學生參與語文學習活動最為關鍵,為了讓學生全面參與學科學習,教師需要針對中學生的特殊要求,分析傳統教學模式的教育教學價值,對中等生進行細致的教育及引導。中等生的學習成績處于平均水平,教師要結合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及學習基礎,正確對待中等生,加強與中等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及互動。比如:有的中等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之中缺乏能動性,同時學習自信心不足。教師則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獎勵和鼓勵,讓學生在遇到難題無法解決時,能夠主動尋求他人的幫助。教師應關注學生的真實學習需求,適當調整教育教學的輔導方向,給予學生相應的方向指導及鼓勵。讓學生能夠自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中等生的順利轉化。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人教版新課標七年級語文上冊中的《論語十則》時,很多中等生對《論語》中的核心思想把握不夠準確和深刻。教師則可以先布置作業,讓學生在課外進行閱讀,然后利用課堂時間引導中等生歸納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句,在課下耐心引導學生,通過開小灶的形式順利轉化中等生。
(三)采取創造性的教學方法
為了讓學生取得良好的成績,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站在不同的角度,實現針對性的教學,確保對癥下藥。比如,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將課堂提問、黑板板書與小組合作模式相結合,不斷豐富初中語文教學的內容及策略。
課堂提問則可以促進中等生的自主分析,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語文課堂學習中。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學科教學的重點,以針對性的提問為原則,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比如在講解人教版七年級中的名著導讀《童年》時,教師則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播放相關的經典視頻,通過這種創造性的教學模式刺激中等生的各項感官,激發中等生的學習欲望。學生回答得正確與否并不重要,只要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其中,教師都需要公開表揚。如果學生的錯誤比較嚴重,教師則可以利用課外時間與學生互動和溝通。這一點能夠充分地尊重學生,維護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在與老師課堂交流以及線下互動時意識到自身的薄弱點和閃光處,進而發揮個人的優勢,主動創新、自主實踐。教師需要盡量避免照本宣科和全盤照搬,而應該結合目前的語文教學現狀,了解中等生在語文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選擇一個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在新舊教育方法組合利用的同時,充分彰顯語文教學方法的指導作用,促進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
(四)充分利用差異資源完成課外輔導工作
教育工作者可以積極利用當下的教育教學資源,開展課外輔導活動。確保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復習鞏固所學知識,打下扎實的語文學習基礎。有的初中班級人數較多,教育工作者個人的工作精力和時間比較有限,難以給予學生足夠的關心和輔導。學生在自主學習時遇到了許多不同程度的問題及困惑。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現實差異以及個性化發展需求,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指導及幫助,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
部分中等生語文學習意識不足,針對這一現狀,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簡單測試和評價,以此來警示學生,讓學生主動完成課外學習任務。中等生的學習經驗不足,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極易出現偏差。教師需要利用課外時間,給予學生相應的輔導,充分體現語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幫助學生主動鞏固個人的基礎知識,進一步提升個人的語文學習成績。
另外,盡管中等生的學習水平比較相似,都處于中游,但是每一個學生的需求仍然存在細節上的區分。教師一方面需要利用課堂教學中的差異資源,完成課外輔導工作。另一方面需要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小范圍內來引導學生,在小組課外輔導時實現有的放矢和對癥下藥。確保不同層次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學生都能夠獲得教師的公平對待和針對性輔導,進而產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動性。
三、結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中等生非常容易被教師所忽視,為了體現教育教學的公平性,語文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在師生交流與互動的過程之中豐富教育資源。中等生的學習成績有待提升,教師需要正確對待中等生,耐心細致地與中等生交流,給予中等生更多的教學輔導及幫助,讓中等生能夠實現順利轉化和過渡。
參考文獻
[1]徐韶華.重視被遺忘的角落——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中等生轉化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9(34).
[2]王春梅.讓“中間地帶”不再被遺忘——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中等生的轉化[J].數學教學通訊,2016(32).
作者簡介:康永春,1973年生,福建沙縣人,本科,中學一級,研究方向為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