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藝娟
摘 要:數學是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學科,其中涉及大量的計算內容。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與其數學素養的發展有著直接聯系。并且,小學生因學習方式、知識水平等原因,在數學計算上容易出現錯誤,導致學生不愿開展數學計算,也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造成一定的打擊。對此,下文對于小學生數學計算問題出現的成因進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學生解題正確率的相應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錯題成因;對策
引言: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尚處于成長階段,邏輯思維、知識經驗等還存在一定不足。在數學學習中,學生可能因認知、粗心等導致錯誤,影響其計算的準確。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結合學生錯題情況深入分析,教會學生正確的計算方式,引領學生在錯題中總結學習經驗,轉變學生以前數學學習的態度,正視錯題在學習中的作用,將其作為重要的學習資源,實現自身計算能力的不斷提升,也達成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小學五年級數學計算題錯題成因分析
在五年級數學教學中,計算內容較多。其中,包含小數乘除法、簡易方程等。學生計算過程可能出現不同類型錯誤,需要教師結合學生錯題,確定其計算出錯的原因,并制定解決方案,引導學生針對具體的錯誤改變學習方式,不斷提高計算效率。總體分析,五年級小學生在計算方面錯題成因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一)計算習慣方面問題
部分學生在做計算題時,讀題過程不細心;部分學生計算習慣不好,忽視運算律的運用,憑借主觀臆斷展開計算,導致計算出現錯誤;部分小學生喜歡口算,直接將自己的口算結果書寫;部分學生不會自覺進行檢查,得出結果后就結束計算。上述不良計算習慣都有可能出現計算錯誤。因此,需要結合真實問題有針對的指導,以學生良好計算習慣著手,幫助其改正不良學習習慣,提高計算能力[1]。
(二)計算知識方面問題
小學生對計算知識的掌握和其運算的正確率有直接關系。部分學生在口算時可能出現失誤。當做題時間較為緊迫時,常常會出現口訣應用錯誤的情況。或者是因算理未能有效掌握,導致錯誤。
比如:當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錯誤,就可能導致計算錯誤。(20+4)×25=20×25+4×25=500×100=50000。在解答本題時,學生可能會受到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負遷移影響。在計算的過程中,容易將運算符號全部寫為乘號。
(三)缺乏錯因分析意識
在實際教學中,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你告訴學生數學題做錯了,他會立刻將原本的做法擦掉。即使只是最后一個步驟錯誤了,學生也不會思考到底錯在了哪里。在第二次解答時,可能會因為步驟等問題反而出現更多的錯誤。基于此,教師要培養學生錯因分析這一意識,在教學中對學生出錯的地方進行適當的引導,帶領學生展開深入思考,也使學生在不自覺中學會解題方式。
二、小學五年級數學計算錯題解決對策
(一)培養學生計算習慣
為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計算習慣,在教學過程,教師應結合學生錯題,展開深入分析,幫助學生克服不良的計算習。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閱讀題目時需要仔細;第二,計算過程注意書寫規范;第三,按照正確的計算步驟,完成計算,并養成驗算的習慣。第四,注意思維定式產生的影響。因此,在感知計算題時,通常會受到熟悉部分、便于計算等部分的刺激,將運算律忽視,干擾其計算結果。對此,為幫助學生對于相似知識點進行準確區分,需要注意思維引導。
如:在“小數乘法”相關計算問題講解階段,可能出現2.5×0.4=1這樣的算式。當學生計算2.4×0.5這個算式時,可能受到上述思維定式的影響,直接將結果寫為1。結合錯題分析,需要教師高度關注學生解題習慣培養的同時,重視其思維引導,讓學生突破思維定式的影響,看清問題,正確運用運算律進行求解。
(二)幫助學生理清計算知識
五年級數學中,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等問題屬于學生計算易錯部分。針對學生容易出現的計算錯誤,教師需展開相應的練習活動,以不同方式組織學生開展強化訓練,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同時,學生計算的準確程度也會出現明顯的提高。
在小數除法相關計算時,部分學生對于計算方法的掌握不扎實,特別是小數除以整數時,對于“0”占位問題的掌握不足。如:學生計算0.5÷4時,未將小數部分上“0”,出現錯誤的計算結果1.25。對此,需要教學期間,重點強調“0”占位作用。
由此可知,當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后,才能準確計算,依據實際計算需求遷移知識。教師應從學生計算過程的出錯點著手,深入進行分析錯題,順利找到出錯原因,在學生后續求解同類計算題時的運用奠定基礎[2]。
(三)教會學生解題思路
在開展對數學習題的解答中,如果學生未能對知識牢牢的掌握,在進行問題的分析時就會出現錯誤,學生之后的解題自然也會出錯。因此,教師需要全面了解學生的思路,并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開展對學生的針對性教學,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能從根本上找到學生出現問題的原因。
例如,甲乙兩個數之間的差為7.92,將乙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正好等于甲。你知道甲乙兩數各為多少嗎?小學生在解決此問題時,會感到茫然,不知道其中的關系,導致解題錯誤。教師應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提醒,將乙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就是將乙擴大了十倍,乙原本是1倍。因此,甲是乙的10倍,甲比乙多9倍。依據教師的提示,學生會意識到甲比乙多9倍且差等于7.92。也就是,乙:7.92÷9=0.88。甲:0.88×10=8.8。當學生正確解答此類問題后,就會形成一定的解題經驗,在今后遇到相似問題時,能夠以正確的解題思路分析,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結束語:
總之,小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知識理解、做題習慣等因素的制約,阻礙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情況,教師需依據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實際情況分析,依據成因探究解決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幫助學生理清計算知識,也教會學生解題思路,降低小學生的錯題率,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詹仕文.錯例分析,從這里起飛——試析小學數學計算錯題成因分析及對策[J].學周刊,2019,(17):91-92.
[2]林鳳翔.試析小學數學計算錯題成因分析及對策[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8):77-78.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虹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