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路芬



【摘要】小學低年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小,思維能力不強,缺乏知識經驗,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比較困難。如何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幫助小學低年段學生弄清數學概念、明白算理,以提高學生數學能力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根據小學低年段學生的認知和心理特點,探討如何利用微課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概念理解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力求提高并發展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微課;小學低年段學生;數學能力
根據小學數學新課標,小學低年段學生的知識技能目標為能從日常生活中抽取數的過程,理解常見的量,發展數感;能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了解一些簡單幾何體和常見的平面圖形,發展空間觀念;能經歷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過程,了解簡單的數據處理方法;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對簡單的調查數據歸類;能簡單表達自己的想法,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能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初步學會自己思考問題。
一、小學低年段學生數學學習存在的問題
第一,小學低年段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影響數學學習能力。小學低年段學生好奇心強,模仿力和記憶力強,但學習的注意力維持的時間不長,難以全面理解數學的題意。同時,他們的抽象思維比較弱,對于數學的一些概念理解模糊。這個年齡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較多地依賴師長的幫助和引導。第二,小學低年段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影響數學學習能力。小學低年段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局限性,生活環境的不同影響學生的思維和理解。比如在解決小區的大樓能夠住多少戶的問題上,大部分農村學生因為日常居住在獨立的房子里,不能清晰理解小區大樓的單元住戶的概念,但居住在城市的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大樓的單元住戶的概念。第三,單一的教學模式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和興趣。小學低年段的學生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善于通過活動和感興趣的事物進行學習,對具體形象的事物和經驗的知識更感興趣。如果課堂教學模式單一,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興趣,讓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動機。
二、微課教學的特點
“微課”(Microlecture)又名微課程,是一種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的形式微小、內容簡短的課程模式,通常由短時間的微課視頻(不超過10分鐘)為主要載體,輔以授課的配套資源,微課視頻一般記錄教師制作或講授的單一知識點或某個教學問題、教學片斷。其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微課教學的時間短。一般課堂教學的時間是40分鐘,微課的教學時間比較短,一線教師自行開發的微課程的時間在10分鐘內。第二,微課教學的內容精煉。微課根據和圍繞教學目標,開展知識的重難點教學,在微課中融入教學環節(學習活動、學習實驗和學習任務),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學習和理解知識點。第三,微課教學的模塊化和情景化。 微課教學有完整的教學視頻、教學設計、教學評價和教學支持服務,除了相關的教學資源,還包括相應的教學活動,其教學體現了模塊化。同時,在微課程視頻中,核心知識通過多樣化的形式與課程內容充分融合,在視頻中引入課程內容,講述知識概念,解決任務的途徑和方法,通過情景化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第四,微課教學資源使用重復性和開放性。教師制作的微課教學資源使用的方式和渠道方式比較多,學生可以根據老師分享的鏈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打開微課的方式。同時,微課教學資源可以反復使用,讓學生在反復觀看微課程視頻中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幫助學困生查漏補缺,掌握基礎知識。
三、利用微課提高小學低年段學生的數學能力
1.根據小學低年段制定微課程的計劃
根據小學低年段的學習內容,制定微課的教學計劃(表1)。
2.微課在小學低年段數學教學的應用
第一,小學低年段數學課前微課教學的應用。小學低年段學生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存在局限性,對一些數學概念理解不清晰。因此,課前的微課嘗試和數學知識點相聯系,介紹知識的背景,讓學生在觀看微課中擴大知識面,為課堂學習知識打下概念基礎。同時,可通過課前微課程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例如,教學一年級下冊《人民幣的認識》一課,一年級學生缺乏使用人民幣的經歷,對人民幣的概念比較模糊。在教學這一課前,可以布置學生在家觀看微課(表2)。
第二,小學低年段數學課中微課教學的應用。小學低年段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保持的時間不長,對此,可在小學課堂中穿插微課教學,豐富教學方式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通過多媒體深入分析數學問題和解決數學任務。例如,教學一年級下冊《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一課,在引導學生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課堂教學中,可能大多學生能根據以往的知識經驗類推出本課的計算方法,但還不能深入理解算理,熟練掌握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所以在課堂中我穿插一個微課視頻(表3)。
第三,小學低年段數學課后微課教學的應用。小學低年段學生學習容易遺忘,他們通過觀看老師制作的微課程視頻,可以重溫課堂知識點,強化數學概念,在微課程的再一次知識梳理中復習。同時,數學微課還可以方便那些缺乏家庭輔導的學生。學生通過課后微課程的學習也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例如,教學二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一課時,為了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和建立一定的空間觀念,課后作業布置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并自己動手操作(表4)。
總之,在小學低年段數學教學中應用微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幫助學生避免概念模糊化,自覺形成認真讀題的習慣,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展小學低年段數學微課的應用研究,可為以后開展小學數學微課教學提供調查資料和數據,通過調查資料結果,可以獲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對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微課實踐中的應用有著引導作用。
【注:本文研究內容是黃埔區2020年度面上一般課題“利用微課提高小學低年段學生數學能力的實踐探究”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4.
[2]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0-12.
[3]詹春香,胡鐵生.中小學微課制作與應用的現狀分析與建議[J]. 教育信息技術,2014(5):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