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玲
摘 要:做好少數民族幼兒在園以外普通話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家長、教師與家長共同努力,共同學習。文章針對如何做好民族幼兒在園外普通話表達能力提高工作進行了詳細探討。
關鍵詞:少數民族幼兒;園外;普通話;表達能力
關注民族幼兒家庭教育和普通話教育的指導,規范語言文字,普及普通話,對提高全民素質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除了幼兒教育外,我們還可以開展針對家長的宣傳和教育活動,為了規范幼兒園用語,引起家長對幼兒普通話語言能力的培養的關注和思考。在普通話表達能力的培養上,我們組織各種各樣的親子活動,利用家園園地、家園小報、家長會、與家長個別訪談等有效形式,向家長宣傳自身使用普通話的重要性,傳授創設家庭普通話教育環境的方法,幫助家長了解和掌握自己孩子普通話發展水平,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一、指導家長為孩子創設普通話學習環境
首先,必須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普通話表達環境。民族幼兒語言學習需要良好的語言環境。家庭普通話表達環境直接影響幼兒普通話表達能力的發展,兒童與主要照料者的溝通是影響幼兒語言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家庭成員必須克服各種障礙,為兒童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普通話表達環境。例如,家庭成員應該努力規范自己的語言,堅持用普通話交流。無論是吃飯、睡覺,還是給孩子講故事,都會用到普通話,為孩子學習普通話創造良好的環境。要注意提高自己語言表達的水平和熟練程度,保證發音的規律性和正確性。有些媽媽,特別是他們的祖父母,總是擔心:“我們的普通話不標準,很難說,聽上去很不舒服,這可能會妨礙我們的孩子學習普通話。”事實上,家長不能因為不太懂普通話而放棄在家里和孩子們說普通話。要知道,即使是有方言腔的普通話,也比不用強。總之,只要幼兒家長堅持不懈,幼兒就自然會受到滲透式的影響,從而學會說普通話。
二、引導家長科學指導以培養孩子說普通話
3至6歲是民族幼兒學說普通話的最適合時期。我們應該堅持讓他們參與各種活動,讓他們多聽、多讀、多說。我們要指導家長積極開展各種游戲活動,讓孩子們有機會練習普通話,如引導他們講故事、讀兒歌、談論所見所聞等都可以使用普通話。受年齡限制的兒童在詞匯量和詞語的發音上存在不足,如果他們受到許多方言或本民族語言的干擾,有些發音可能出現錯誤,此時,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學習正確發音。孩子會說正確的普通話時,家長應該積極鼓勵孩子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感到被接受和認可,從而培養孩子說普通話的信心和勇氣。如果孩子說普通話時出現錯誤,他需要的是再次得到糾正,而不是被指責。幼兒常常因贊揚而更加努力,在良性循環中實現進步,而這需要教育者愛護幼兒內心深處渴望進步的幼苗,不要吝惜表揚,及時祝賀,引導他們更努力地學習普通話。如果對孩子學習普通話的熱情置之不理,很容易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指導家長鼓勵和支持孩子用普通話進行語言表達,并使用自然的幼兒語言,以達到幼兒學習語言的目的。只有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家庭教育指導方法,靈活運用不同的手段,才能使他們在寬松的環境中培養起講普通話的興趣。
三、指導家長在自然而然中培養孩子說普通話
在自然而然中引導孩子學習說普通話時,一些母親看著孩子不會用普通話與人交流時,很不耐煩,經常在行動上表現為,例如經常提醒孩子“這件事,用說普通話怎么說”等。孩子很小,如果你通過外部壓力、命令等強迫他說普通話,你會給他帶來心理負擔。最好讓孩子們在一個非正式的、自然的、不受約束的環境中說普通話,例如聽兒童歌唱磁帶、聽收音機、看電視新聞和模仿別人的發音。當孩子對周圍的生活充滿新鮮感并表現出強烈的欲望時,你必須能夠捕捉到“信息”,并以多種形式激勵他們。例如,在看到電視里公共汽車上,會有報告車站,孩子們也會跟著報告車站:“下一站,光明小區到了,請乘客帶好隨身攜帶的物品……”孩子們在一個非常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普通話,在這種自由玩耍的氣氛中更能感受到學說普通話的樂趣。在幼兒家庭語言教育中,我們始終強調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要培養幼兒表達的興趣。一方面,我們可以結合幼兒喜歡模仿的特點,主動給他們樹立積極的榜樣,比如主動溝通和說話,主動閱讀,這反過來又影響了他們探索語言的能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注意的是,一些娛樂場所為幼兒普通話表達能力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雖然很多時候大人們覺得幼兒是在咿咿呀呀,甚至不知所云,正是這種同齡人之間的交流,幼兒更容易學會發音,不斷地提高他們的普通話表達能力。此外,還應選擇更多的有聲圖像的教材,鼓勵幼兒積極模仿,培養他們學習運用普通話表達的興趣。
四、培養幼兒的普通話表達能力
無論是創造普通話學習環境,還是培養和激發普通話學習興趣,最終都要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豐富詞匯的積累。注意,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把這些詞匯傳遞給孩子,并在實踐中加以應用,例如,去菜市場購物,教孩子辨認蔬菜名字和顏色,水靈靈、綠油油等;出去散步時,家長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認識溫暖的陽光和蔚藍的天空。當再次去菜市場購物時,我們要引導他們回憶曾經學過的普通話。家長也要有意識地學習一些關于普通話的知識,并積極鼓勵孩子在做中學,在玩中學。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還要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功能,開發社區資源,豐富幼兒的生活,使幼兒能夠進入社會、進入市場,積累豐富的生活體驗。我們要定期帶領幼兒到公園進行實用的社交活動,與老年人、叔叔阿姨交談,培養他們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培養他們的普通話表達能力。
幼兒期是普通話表達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是積累普通話詞匯的最敏感階段。在這一階段,最早和最容易接觸到的是父母,他們是第一任教師,在發展民族幼兒的普通話表達能力方面,家庭教育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幼兒在園外的普通話教育工作不局限于家庭,還包括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我們還將持續開展相關的實踐探索,為民族幼兒普通話表達能力的提高做出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朱永新.在民族地區全面推進“學前學會普通話”.民主,2018(12):25-27.
[2]李夢婷.民族縣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策略.中國校外教育,2019(35):151-152.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拉爾市托喀依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