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提問在語文教學中,主要是發(fā)生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從問題出發(fā)交流思想,加深對所學的知識的理解。課堂提問可以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與學生進行問答互動,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因此受到了教師的關注。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關鍵階段,他們的思維正在由具象到抽象轉變。教師借助課堂提問,可以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層次思考,完善對學生的認知,推動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07-0033-02
【本文著錄格式】劉霞.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策略分析[J].課外語文,2021,20(07):33-34.
在語文知識的講授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主要是通過問題實施。課堂提問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方式,關系到整堂課的效果,是課堂好壞的標準。教師高效率講授知識,學生高效率學習知識,課堂提問是一種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這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孔子的“啟發(fā)教學”。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秉承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不僅給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和能力,還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從而讓學生真正掌握技能。課堂提問不僅可以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可以開發(fā)學生的語文思維。課堂提問是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知識相關的情景,運用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并找到問題的結論,這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做好課前準備,精心設計問題
教師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都需要展現(xiàn)出一定的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為學生精心設計問題。提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課堂提問不能只是走個形式,需要充分考量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才能開發(fā)學生的語文思維,實現(xiàn)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和整節(jié)課的效果有一定的關聯(lián)。在提出問題時,教師要呈現(xiàn)出針對性,充分考量教學目標、重難點知識以及學生的學習水平。
(一)從教學目標出發(fā)提出問題
在小學語文知識的講授中,如果教師隨便提出問題,并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能實現(xiàn)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提出問題時應該從教學目標著手,認真設計,這樣在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開發(fā)學生的語文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教學目標基本上都是語文文章中的重難點知識,怎樣突破重難點知識,是教師應該考量的問題。
突破重難點知識的講授是指在語文知識的講授中,提問時要從關鍵之處著手,主要是著重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水平。那么教師應該怎樣突破重難點知識呢?提出的問題應該精練,不能提出過于瑣碎的問題,要從整體著手,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引導學生思考知識。
文章中的重難點知識是教學目標中的重點。文章中的難點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關鍵。因此,教師在提出問題時應該緊緊圍繞重點知識。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將總問題進行分解,秉承由淺到難的原則,幫助學生對文章中的知識產生透徹的理解。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愛蓮說》和《陋室銘》時,因為學生在平常的學習中很少學習古詩,對古詩的理解就成了困難。教師在提出問題時,應該秉承由淺到難的原則,先從字的理解再到詞的理解、句子的理解,運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對古詩進行深層次思考,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古詩的內涵。
(二)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出發(fā)提出問題
在語文知識的講授中,教師以學生為主體,要發(fā)揮好引導的作用,因此在課堂提問時應該注重解放學生的天性。在蘇格拉底的“產婆術”理論中,真理存在于每個人的心中,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心中找到真相。因此,教師可以運用課堂提問的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心中存在的矛盾,讓學生找到問題的結論,其教育原則就是秉承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體,教師應該與學生的學習水平是一致的,既不能給學生提出過于簡單的題目,這樣會限制學生思維的開發(fā),也不能提出過于復雜的問題,這樣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畏懼之心,應該聚焦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通過“跳一跳”的形式對語文知識進行思考。
學生們雖然在一起學習,但是因為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身心發(fā)展特征、家庭環(huán)境等方面都不同,因此學生也會有很大的差異,這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的學習水平、理解、思維和學習能力。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教師的提問效果。教師不能對學生統(tǒng)一提問,針對不同的特征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因材施教早就出現(xiàn)在了我們國家。在春秋時期,孔子雖然沒有直接提出因材施教,但是卻采取了行動,因材施教后來經(jīng)過代代相傳,成為我們國家的教育特征。這一教育理念被提出后,一直沿用到今天。教師在提出問題時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著手,考量到學生的差異,注重提問的方式、頻率和難度。針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些有難度的問題,這些學生具有強烈的學習欲望,給他們提出過于復雜的問題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相信他們也能依靠自己學習的知識解決自己的問題。在題型設計方面,教師要為學生準備一些分析類的問題,讓學生運用綜合能力對問題進行分析,找到問題的關鍵,并進行推理。教師還要注重為學生提出一些綜合類的問題,學生運用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文章中的知識進行理解的前提下鍛煉學生的想象力,有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針對中等學習能力的學生,教師在提出問題時應該能夠啟迪學生的智慧,將總問題轉化為幾個小問題,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慢慢增加難度。學生可以在小步子中進步。在問題類型設置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理解類的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問題進行對比,找到問題中的差異。針對學習能力比較低的學生,教師要注重提問的角度,多給學生提供一些簡單并且充滿趣味性的問題,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在問題類型設計方面,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記憶性的問題,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貓》這篇文章時,可以給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貓的性格這樣古怪?”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教師充分考量學生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問題。針對學習基礎差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貓的什么特點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針對中等學習能力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借助創(chuàng)作者對貓的描述,同學們感受到了什么?”針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從創(chuàng)作者對貓的描述,展現(xiàn)了哪些語言手法?”教師分層次提問,考慮到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這樣可以讓全班學生都能有所提高。
二、提問起點要契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
“最近發(fā)展區(qū)”是由維果茨基提出的。他認為學生的發(fā)展一共有兩個水平,一種是學生現(xiàn)有的水平,一種是學生可能發(fā)展的水平。學生不可能單獨完成學習目標,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才能實現(xiàn)學習目標。兩種發(fā)展水平之間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如果教師只關心學生現(xiàn)有的學習水平,就會限制住學生的思維,也會阻礙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教師不能只考量學生現(xiàn)有的學習水平,還應該關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引導學生的思維不斷發(fā)展,接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這樣才算實現(xiàn)了高水平的發(fā)展。教師在課堂提問時應該聚焦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將學生已有的水平和新的發(fā)展水平聯(lián)系起來,將新掌握的知識與已有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這樣學生在面對新知識時,就能對已有的知識產生一種熟悉感,從而對所學的知識產生透徹的理解,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三、提問的核心是激活學生的語文思維
思維發(fā)展主要展現(xiàn)在遺傳和生理兩個層次上,但這只展現(xiàn)出了學生發(fā)展的可能,將可能變?yōu)楝F(xiàn)實還需要環(huán)境和教育的作用。學生進入小學階段,他們生長的環(huán)境變得復雜了,然后進入學校環(huán)境,雖然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能開發(fā)學生的思維,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學校教育。教師在學校教育中是組織者,在與學生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就體現(xiàn)在了提問方面。在語文知識的講授中,每一節(jié)課、每一篇課文、每一單元都應該在教學目標下開發(fā)學生的思維。運用怎樣的提問方式,準備哪些問題,都需要教師充分考量教學大綱和課本,從開發(fā)學生的語文思維方面確定。課堂提問需要教師發(fā)揮出引導的作用。因為教師需要主動給學生傳授知識,只有注重訓練學生的思維,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很快的發(fā)展,發(fā)展為高階思維。如果教師沒有運用正確的教學行為,可能就會限制學生的思維,還會影響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這些從側面也說明了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
當前國家和社會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堂提問可以加強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關注。在語文知識的講授中,教師要掌握豐富的教學理論,站在實踐的層面,充分研究語文知識,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知識,引導學生提出質疑,發(fā)揮出提問的意義,鍛煉學生的思維。
參考文獻
[1]李曉芳.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策略探索分析[J].科技展望,2016(1).
[2]魏文坤.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策略探索分析——以語文為例[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7).
[3]袁月.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及優(yōu)化策略[J].國際公關,2020(3).
作者簡介:劉霞,女,1978年生,河北唐山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