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麗
摘?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近些年來,社會對小學生德智體美勞的發展狀況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縱觀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通過對主流課程的學習,基本可以滿足小學生德智體等方面發展的需求,但是對于美育和勞動教育兩方面來說,依舊存在較大的探索與實踐空間。在小學階段,通過開設中草藥課程,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和勞動技能的發展,還可以提高學生合作和表達等能力,幫助學生可持續發展。本文主要圍繞小學中草藥校本課程開發指南展開研討,并提供課程實踐策略,希望對相關人士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小學;校本課程;策略;中草藥
一、引言
在中醫藥學中,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中草藥是百姓數千年來持之以恒探索出來的智慧結晶,是一筆不可估量的寶貴財富,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在教育不斷變革的當下階段,越來越多的兒童對中草藥慢慢產生了距離感,對于中草藥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越發使人憂心忡忡。為了加強小學生對中草藥文化的認知,學校還應該從實際出發,在教育中融入中草藥文化瑰寶的知識,在科學教育發展觀的指導下,促進中草藥課程改革的發展,開發獨具特色的中草藥課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二、小學中草藥校本課程開發指南
(一)課程性質
在小學階段,中草藥校本課程的設立,有利于廣泛普及中草藥的相關知識,以及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屬于一門科學啟蒙課程,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小學生而言,中草藥課程滿足其強烈的好奇心,通過學習有價值的中草藥知識,并經歷對知識體驗與探索的過程,可以潛移默化培育與發展學生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讓學生的童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這樣有利于促進小學生的個性發展,挖掘其創造潛能,推動學生綜合能力和終身可持續的發展。
(二)課程目標
通過引導小學生學習中草藥的知識,讓學生了解比較常見的12種中草藥,并可以準確識別相關的功效與主治,可以做到將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通過學生對中草藥的種植與觀察,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并為其拓展相關中草藥知識,擴充學生知識面;通過讓學生親近自然,提高學生的認知、審美、勞動等多方面能力,促使學生學樹立珍愛生命的意識,并積極參與到中草藥資源保護中,有利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三)教材編寫建議
1.體現課程內容。在小學中草藥教材中的素材選擇方面,可以設置多樣化的內容,吸引學生閱讀與學習,比如圖片、情境和欄目等。應該利用其他課程資源,為學生對中草藥知識進行拓展,比如與語文、美術等學科課程資源進行整合。這樣有利于學生萌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提高對科學本質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
2.有一定的實踐依據。中草藥課程的編寫需要建立在學生認知規律之上,在課程內容和活動等方面,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實踐依據之上,要經過教學的實踐,根據實踐結果研討此課程是否具有可行性,再對課程進行調整與完善。
3.體現整體性。考慮到中草藥知識整體性較強,再對知識進行課程欄目設置時,需要體現出知識的整體性,展現出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在這樣的欄目設置下,有利于學生對中草藥知識的理解與感悟,從而構建整體知識框架。無論是在校本課程內容的素材選擇上,還是編排體系等方面,都應該體現出中草藥知識的實質性聯系,讓課程開發與編排更加科學合理。
4.遵循螺旋上升原則。對于一些重要的知識與方法等內容,學生需要投入較多的時間才能產生清晰的認識,對知識與方法完全理解與掌握。因此,中草藥校本課程在呈現相關的知識與方法時,應該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接受能力,并以科學性為前提,遵循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在知識的廣度、難度等方面有一定規律的變化,保證學生可以完全吸收與接受,體現階級性要求。
5.設計探究活動。中草藥校本課程的編寫,并不只是傳輸相關的知識,學生學習相關知識也不僅僅是單純地記憶。所以,課本中需要選取恰當的學習素材,全面展現相關知識的背景,便于學生了解;還應加入必要性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親身感受與體驗,展開觀察、溝通、推理、想象等,進一步掌握中草藥知識,并加強對知識的應用,從而提高解決與中草藥相關問題的能力。
三、小學中草藥校本課程實踐研究
(一)校本課程研究主要內容
通過對小學生中草藥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調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評判研究內容是否具有可行性,確定課程研究的中草藥品種;根據學生學習能力與實際情況,研究課程主要方向;制定好課程綱要之后,再結合各單元具體內容,確定中草藥教學重難點內容。
(二)創新教學的形式與內容
在日常授課中,教師需要遵循實踐性、主體性原則,根據相關中草藥知識,創設趣味性的情境,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教師還要創新教學手段,采用常規課堂+社團的形式,帶領學生探索中草藥知識的功效。學校還可以專門預留出一間屋子,專門展示中草藥標本,提供給學生進行觀賞,或者打造“一班一草一品”展示架,這些都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對中草藥知識的興致,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三)不同學段課程編寫特點
通過多年的實踐經驗,結合學生認知規律與個性發展特征,在小學生中草藥課程內容實踐方面,需要在不同時段體現出不同的特點。對于小學低段年級來說,編寫內容主要以“觀察、聯想”為主;對于中段年級來說,主要以“認知、發現”為主;對于高段年級,主要以“實踐、探究”為主。
四、結束語
綜合而言,中草藥進校園已經得到了各界人士的普遍支持。為了更好地傳承與弘揚中草藥文化,在小學階段需要引導學生對中草藥的認識與了解,在課程開發與實踐方面,需要迎合學生認知和學習能力,課程設置遵循螺旋上升原則,在課上要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萌生對中草藥知識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學習中草藥知識的過程中,提高審美能力與勞動技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章澤君,溫思黨.依托中草藥校本課程開創綜合實踐新模式[J].新課程(上),2018(07):103.
[2]張躍.“百草園”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研究[J].新課程評論,2020(03):72-79.
[3]王海.校本課程開發要注意的四個維度[J].課程教學研究,2020(12):94-96.
(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鹿山小學教育集團三塘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