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 要:歷史知識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它不僅是知識,更指引著我們去體會現代生活。我們應該從歷史中吸取教訓,繼承優秀的文化,增強自身的能力。初中歷史新課程采用中外歷史合編和專題化的課程結構,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必須精通中國通史、世界通史、課標所涉及的主要專題史、國別史、斷代史和史學理論知識等內容。這是一個龐雜的體系,如果缺乏了這些內容,就無從滿足教學的需要。教師應鉆研教材,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因此,本文以初中歷史為載體,并結合筆者自身實踐,對構建優質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策略這一問題進行一番詳細的個人說明與探討。
關鍵詞:初中歷史;優質教學;學習狀況;教學策略
初中歷史的教師要構建有趣的教學課,增強學生的整體修養,為學生構建一個積極有趣的歷史課堂,運用綜合的教學手法。教師要運用信息化的設備,運用合作化的形式以及運用德育化的功用,提升學生質量。
一、初中生在學習歷史知識時的學習狀況
歷史學科的特點是背誦性較強。一些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比較單一,對于課本的教學更多的是一種“照本宣科”的朗讀式教學,這樣學生在理解上缺乏理解深度,難以真正進行教材概念的理解。而對于一些課本中出現的時間、人名、地點的記憶是正常的,學生卻會產生厭煩的情緒,畏難情緒,學生懶于背誦。歷史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動向,讓學生感到歷史學習中的樂趣,知道歷史學科對現實的應用。
二、構建優質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策略
(一)教師要運用信息化設備,提升學生的歷史興趣
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利用信息設備制作微課、翻轉課堂以及白板教學的教學模式,利用多樣化的教學設備將學生的薄弱處一一打消。運用數字化的教學形式更能使學生理解內涵,將復雜的知識變得更加容易,將混亂的章節變得更有邏輯。多媒體可以衍延伸到課下,歷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一些課下的作業,并可以采取線上的方式與學生進行課下的實時互動。這樣的課堂更具有吸引性,學生的興趣也會逐漸提升。
例如,在講解《太平天國運動》這一課的時候,筆者就要運用信息化的設備。筆者設計情境時,創設了天國夢這一大情境。天國夢筑,天國夢思貫穿教學始終,使學生完全融入洪秀全的天國夢中。學生仿佛重溫了當時的歷史,與洪秀全一起見證夢起,一起目睹夢滅。情景化教學可以使學生進行更好的縱向聯系和橫向聯系。教師可以繼續以夢為主題拓展至孫中山的救國夢、鄧小平的改革夢以及習近平的中國夢,調動學習興趣。
(二)教師要運用合作化的形式,提升學生的歷史思維
歷史教學可以運用合作化的形式,讓學生暢所欲言。小組合作討論是一項可以的好方法。學生自由結組,以3~5人的小組為單位進行自由學習,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互相討論。學生這時更易發現問題,提升了學生的責任心與耐心,讓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此時學生會擁有一種的角色感,增加了自信心。教師提出合理的歷史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就歷史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與講解,充分發揮主體性。學生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了對歷史的興趣與熱忱,提升了與人溝通的能力。學生在對具有批判性的歷史問題進行合作討論時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調動了全體成員的積極性。
(三)教師要運用德育化的功用,提升學生的歷史素質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筆者認為應該通過對學生歷史史實的講授弘揚傳統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的思想意識。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播放一些愛國經典電影,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比如說《英雄兒女》《閃閃的紅星》《董存瑞》等優秀作品。教師可以根據電影歌曲開展相關的主題班會,鼓勵學生發言,小組討論深化愛國主義的情感,還可以開展讀后感、觀后感等相關活動,組織全班同學參加愛國主題的活動。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歷史教師需要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日常教學中,從而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例如,在講解《甲午戰爭后民族危機的加深》一課的時候,筆者就運用德育化的功用。我為學生播放了《甲午中日戰爭》這部電影,電影生動逼真的畫面將同學們拉回到那個戰爭的年代。影片播放結束后,我鼓勵全班學生寫下觀后感,以此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學生的正確價值觀,明確西方列強的野蠻和民族英雄的英勇就義,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歷史學習須有所思、學有所得,教師要指導學生知榮辱,知興替,提升學生的歷史素質,增強家國情懷與愛國主義思想。
綜上所述,歷史學科具有客觀性,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把握正確的歷史思想意識,對于歷史上的人物、事件都要有一個正確的評判。教師要運用信息化的設備,運用合作化的形式,運用德育化的功用,提升學生的正確思想態度。
參考文獻:
[1]周曉瓊.論初中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相互融合策略[J].文理導航(上旬),2012(02):40+42.
[2]龔新美.初中歷史課堂實施“知識整合學習法”的實踐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15(02):44+46.
(陜西省三原縣龍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