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國新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事業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多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將教學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往往導致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在課堂中呈現出低迷的學習狀態。因此教師應該做好有效的目標轉化,側重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綜合品質。道德與法制這一學科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影響。這門學科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塑造學生的良好品格。本文以初中七年級的道德與法制教學為例,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互動式教學,實現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旨在為其他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動教學模式;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初中道德與法制課程教育不同于其他文化課程教學內容,具有明顯的人文性特征,對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提高個人思想品質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互動式教學方式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某些觀點意義及學習方法進行了探索、討論,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能以活躍的情緒來參與課堂的活動,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進一步加深,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確立互動目標,建立互動小組
實施道德與法治課互動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按照道德與法治課的課程標準要求和互動教學的理念和模式要求,在課程標準三維目標的導向和規范下,在學情分析、教材解構的基礎上,確立各個單元、各個部分具體教學的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同時,道德與法治課互動教學主要的課堂互動形式是學習主體之間即生生之間的互動,因此構建合理的互動學習小組是順利實施互動教學的基礎。在課外活動時,也要依據一定的原則,構建各類互動學習小組。例如:在進行《友誼的天空》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在成長的歲月里,哪些朋友曾與我們相伴?并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朋友在年齡、性別、性格、地域、民族、與你的空間距離等方面,在不同時間段有什么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交友的范圍、與朋友的活動內容有什么變化。同時引導學生討論“友誼的力量”,并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朋友之間是怎樣加油打氣,互相幫助,因為朋友的幫助自己曾經又做了哪些改變。學生討論完后,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總結陳述,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發表的觀點進行點評。教師借助這種形式的教學,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并通過在活動中積極的互動交流,學生高效地掌握了教學的內容,從而實現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創設互動情境,互動討論問題
在教學目標確立、互動學習小組組建的基礎上,實施道德與法治課互動教學需要以教師為主導,創設互動教學環境和生成互動教學的問題。由教師創設的互動教學情境可以是質疑情境、交流情境、想象情境、生活情境等;而生成的互動問題可以是教師提出的理論知識概括問題、互動討論問題、疑難解答問題、小組辯論問題、師生交流問題等,也可以是在互動教學中由學生生成、發現或質疑的各類問題。例如:在進行《做情緒情感的主人》一課的教學時,教師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情境,并對學生說出:你們正值青春期,情緒也在發生著奇妙的變化。接著教師為學生播放各種詩詞,引導學生思考詩詞的語句都表現了哪些心理感受,并讓學生思考,不同情緒的表達方式,引導學生說出思考的種類,接著教師為學生展示各種情境:①我把自己的生日忘了,卻意外收到了好朋友的生日祝福。②我因為睡懶覺而遲到,受到老師的批評。③同伴誤解我,賭氣不理我了。④還有許多作業要做卻突然停電了。教師提出問題:上述情景中自己會產生什么樣的情緒?教師提示:突出不同的情景下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即可。引導學生積極地討論后,教師總結:我們的情緒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例如,個人的生理周期、對某件事情的預期、周圍的輿論氛圍、自然環境等。隨著周圍情況的變化,我們的情緒也經常變化。教師創設有效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帶入自己的情感進行體會,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共鳴,并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組織合作探究,體驗互動活動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在課堂中適當地引入案例,讓學生以小組辯論賽的形式進行激烈的討論,并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激烈的討論與分析,能使學生高效地理解與掌握教學的知識點,有效地提升了教學的效率。例如:在進行《法律為我們護航》一課的教學時,教師為學生出示了兩個案例:①情景一:珍珍的媽媽是一家美容院的老板,生意紅火,人手不夠,一天,珍珍的媽媽對珍珍說,今天不要上學了,家里很忙,你留在家里幫忙吧!情景二:小剛和小強放學回家時,經過一家營業性網吧,老板熱情地向他們打招呼,并邀請他們到網吧玩玩。面對上述情景,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教師將班級中的學生分為“原告方與被告方”讓學生自由選擇辯論的一方,并讓班級中的學生先自由地閱讀教學的內容后進行總結,然后陳述自己的觀點,一方學生陳述后,另一方的學生根據“對手”的觀點進行反駁、點評。學生之間在進行激烈的討論與陳述的過程中,能對教學的知識點,進行快速的理解與記憶,同時學生體會到了法律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升了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實現了理想的教學效率。同時教師在講解“學校保護”“司法保護”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在列舉生活中看到或學到的一些案例來分析,為什么要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關于對未成年人保護的具體內容有哪些等。教師借助這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改變了傳統單一、枯燥的模式,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情感上樂于參與,組織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枯燥單調的法律知識教學變得豐富生動。結合情景材料展示問題、啟發學生多思考、多討論,要給學生多理解的時間和交流的空間。
綜上所述,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時,教師通過多種教學形式來完成互動式的課堂教學,促使學生在互動教學中,有效地實現了師生、生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促使學生學會總結與運用教學的知識,提升自身的價值,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鐘巧平.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才智,2019(07):56.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定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