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春燕
摘?要:歷史這一門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歷史,就要讓學生喜愛歷史,讓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即整合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獲,滿足學生的高效學習,增強其學習的動力和學習自信心。鼓勵他們學習,靠努力更靠興趣,掌握方法歷史學習方法。
關鍵詞:新課標理念;高中歷史;有效教學;教學探究
新課標教學理念要求高中學生學習歷史學科的效率和質量得到實質性的提升,就要求學校教育培養出具有良好學習能力、具備較高學科素養的人才,而不是只期待獲得高分的“知識型人才”。對于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性實現的研究不僅在于技術關注新的教學理念、踐行新的教學理念,更在于學生對于教學設計、知識整合等方面的實質探究。此外,還有技術對于學生學習狀態、學習方法指導等方面的關注和努力。高中歷史教師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不僅要研究如何提升教學質量,更有思考如何提升引導學生學習的效率。因此,教師不僅應及時轉變教學方式,還應改變傳統“教師統領學生”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學習,將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感覺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一、高中歷史有效教學實現的必要性
(一)改進歷史課堂教學現狀的需要
隨著教師對教學經驗的積累,課堂教學活動開展形式在多方面已發生了諸多變化:教師的教學方法不斷革新,教學資源更加充足,教學活動形式增多,學生越來越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了。然而仍然需要注意,部分教師由于教育觀念的滯后等原因,對于教學活動的組織和開展還無法完全滿足新課程的要求,用傳統的方法影響教師的教學。因此,教師需要采取措施改進歷史課堂教學現狀,這對促進歷史教學的發展非常必要。
(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教師通過多種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可以營造生動活潑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氛圍,并使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體驗,提高學習質量,提升學習成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發展的需求
雖然踐行新課標教學理念日久,但是筆者每當靜下心來,重新反思自己的課堂實際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反饋,會不時發展許多繼續改革之處。“學生喜歡怎樣的課堂?”“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還有哪些方面值得改進?”“該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效?”這些讓教育工作者困惑的問題促使筆者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深入研究如何提升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以期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
二、高中歷史有效教學實踐策略
(一)大膽整合教材,理性選擇內容
對于新課標教學理念的理解和踐行,部分教師的理解容易出現偏差。一節課教學資料形式逐漸多樣,教學形式不斷更新,卻容易忽略最為根本的教學內容本身,從而導致教學活動的開展出現新的偏差。因此,教師應探索新的教學內容整合方式,讓學生對學習內容實現高興的理解。如教師對“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這一部分時專題教學內容的知識進行整合時,教師通過整理“榮氏兄弟”企業的發展歷史,對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過程幷分析出民族資本主義的特點和影響其發展的因素進行了深入了解,并鞏固了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
(二)創新教學方式,活用活用教法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傳統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弊端日益暴露,必須要加強課堂教學創新,以更好地適應新課改下的教學要求。一方面,創新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教學方式的創新,使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更加靈活,并且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豐富教學內容,促使學生在趣味性的歷史課堂中激發自身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通過教學方式的創新,有助于實現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學目標。通過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創新,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多元化教學模式中,對歷史知識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對其中的文化傳統、價值觀念等進行有效的掌握,進而更好地完成高中歷史教學目標。
首先,歷史教學是用語言描述最基本的歷史事件,因此,最重要的創設情境方法。情境教學法指的是教師運用多種形式的資料,包括語言、音樂、畫面等元素,為學生展示多樣的情境資料,加深學生對相應知識的理解。創造實物的情境。教師利用實物創造出一個情境,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第一,實物情境資料展示。在對一些特定朝代進行講解或者這對大型歷史藝術品講解的時候,教師可帶領學生前往博物館尋找相關資料,讓高中生通過觀看實物情境資料感受到歷史的變遷。這類由歷史變遷帶來的視覺震撼會給學生留下極深印象,并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他們的歷史人文素質發展。第二,借助音樂資料完善情境。教師可以結合課程在課堂上展示適當的音樂材料,以求渲染良好課堂教學氛圍,如教師在教學侵華戰爭中的“九·一八”事件期間,采取了《松花江上》音樂材料的播放。教師選這個樂曲原因是因為它可以幫助教師打造良好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增加民族感,深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
(三)設計有效問題,助力學生思考
高中歷史的提問教學是指教師根據特定的教學內容,創建幾個與歷史背景相符合的問題,并使用利用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對問題進行進行情景資料展示,引發學生思考。例如日益完善成熟的多媒體技術,讓學生體會到當時的歷史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隨著對于問題的思考提升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
根據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了關于提高高中歷史教師提問技巧的四個方面的建議:第一,充分發揮問題提出促進學生思考的功能。第二,巧妙設計歷史問題,要設置疑問,貼近學生的生活和認知水平,具體問題應當用舊促新,這樣的提問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進行課程知識總結。第三,教師應當準確把握提問教學的原則,即問題應當緊扣教學內容。此外,問題中的疑問應當非常清晰,還應讓學生有思考的方向,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最后,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適中,起到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第四,教師應注重提問過程中的細節。一方面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提問,另一方面要結合想的認知基礎和基本知識掌握水平,要把握提問的節奏與頻率,要給學生必要的思考時間,提問要與講授相結合,要及時引導學生回答,要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以此積累有效教學經驗,實現助力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是高中歷史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的實現,需要教師始終立足于自身不斷重新審視新課標教學理念基礎上,發現自身教學能力的不足。在教學實踐期間始終堅持課后反思,總結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對教學方法進行靈活應用。重視讓學生的思維靈活起來,實現學科有效教學,從實質上推動高中歷史教學的發展,為教育教學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李艷. 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26):59-61.
[2]李紅玉. 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研究[J]. 教育現代化,2017,4(11):240-241+248.
(重慶市酉陽第一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