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山
摘? 要:農村初中生由于圖書資源匱乏、閱讀量有限、生活閱歷不豐富等原因造成閱讀和寫作能力相對薄弱。同時,缺少必要的指導,學生不懂得如何觀察和記錄生活細小、瑣碎的事例,對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感受不深,寫作資源和靈感匱乏導致寫作質量不高。教師必須正確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和尋找寫作素材,寫好身邊的人和事,尤其是寫好生活事例。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生活事例;寫作素材
在作文教學中,很多農村初中生難以在周而復始、簡單平淡的生活中找到能夠觸動自己內心的生活事例,難以在作文中寫出觸動心靈、引發共鳴的文字,要么平鋪直敘記錄流水賬,要么空洞無物不知所云,寫出來的內容沒有靈性,無法打動其他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切實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發現生活,將生活中的事例融入寫作中,豐富寫作素材。
一、觀察自然風光,收集寫作素材
農村學生在收集鄉村自然景色素材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們從小就接觸大自然,對自然風光有著更加豐富的認知和深厚的情感。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寫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脫離了生活,寫作就無從說起。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大自然當中發現生活的美好,感受自然界帶來的無窮樂趣。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感官,去觀察、聽聞、品嘗、觸摸大自然,去感知、了解和認識身邊的事物,積累素材。只有素材豐富了,學生才能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山野自然之間,借助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抒發自己的情感,只有用心觀察和感悟,才能寫出讓人感同身受的作文。同時,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及時記錄下這些素材,凝練成文章。當學生養成了隨時記錄、隨時積累的習慣后,在后續的寫作中才能做到下筆如有神,妙筆生花。
二、擴大學生閱讀量,強化語言積累
由于農村初中學校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加上信息溝通閉塞等特殊原因,導致學生的閱讀量和積累量都不充足,沒有足夠的閱讀量,學生即使有想要說的話,也不知道應該如何表達。現當代優秀的文學作品和中外文學名著對于信息接收不暢通的農村學生來說,是最為便捷的方式。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建議學生摘錄、背誦好詞好句好段,并且養成習慣。優秀的文學作品對生活事例的描寫更加細膩、生動,文采豐富的同時立意也非常新穎。學習這些作品,不僅能為學生的詞語積累和寫作提供借鑒,還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學生讀的書多了,摘抄和背誦做好了,積累就會自然而然地豐富起來。
三、豐富生活體驗,挖掘寫作素材
農村學生的生活環境比較樸素,可以活動的空間有限,使得本來就閉塞的生活環境更加單調、枯燥,難以寫出有血有肉、生動形象的文字。因此,學校和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條件,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增長學生的見識,豐富學生的頭腦,以便更好地積累寫作素材。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體驗農村特有的淳樸民風、傳統習俗和農事,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教師帶領學生去山間野炊、河里釣魚、林間捉鳥等,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寫作生活事例。在傳統節日時,學生可以在學校的組織下感受有濃郁民俗氛圍的傳統習俗,如除夕夜守歲、清明節祭祖、端午節賽龍舟等,這些生活中的事例對學生來說都可以是寫作的素材。從古至今,很多著名的詩人和作家創作了很多鄉村山水題材的作品流傳至今,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高鼎的《村居》、范成大的《夏日田園雜興》、徐志摩的《鄉村里的音籟》等,都是通過對鄉村生活的描寫和勞動人民的關注寫出了優秀的作品。鄉村中有很多可以描寫和記錄的事例,學生只不過還沒有發現而已。
四、優化作文指導,提高寫作水平
教師要主動培養學生情中求新的寫作習慣,避免將生活中的事例寫的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為了讓學生能夠寫出與眾不同、新穎靈動的文字,教師要拓寬學生的寫作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寫作練習的過程中,在明確寫作內容和訓練內容的基礎上,找到題目中能夠創新的部分,設計好教學方式,將可以創新的點作為整個寫作訓練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引導學生學會找到新角度、新觀點。一篇好的文章必然離不開優美的文字,文章結構中的美也非常重要,通過運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加文字上的美感;運用設置懸念的手法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勝;運用正面與側面相結合、伏筆呼應、過渡句等手法,增加文章的美感。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寫作如同溝渠中的流水,只有源頭中有源源不斷的泉水,寫作時才能做到文思泉涌。教師要引導學生立足于生活,在平凡樸素的生活中發現美,結合生活實際,多角度、多方面地觀察生活,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他們抒發情感的熱情,相信學生能夠從厭寫作文轉變為積極、主動地愛寫作文,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楊秀英. 讓鄉土素材在農村初中生作文中綻放:農村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鄉土素材淺談[J]. 好家長,2015(37).
[2]張玲玲. 讓文字鮮活起來:談鄉土文化融入寫作教學的策略[J]. 考試周刊,2016(61).
[3]林和芬. 引得源頭活水來:借助鄉土文化,挖掘寫作素材[J]. 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