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尚品
【摘要】在數學課程中,問題是“心臟”,是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鑰匙,也是聯系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因此,設計要點問題、在課堂上進行有效提問是一線數學教師應該關注的問題,也是數學教育改革面臨的新課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提問;問題;策略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這說明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學習的“導火線”,沒有問題的學習可以說是一種無效的學習.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設計一系列問題,并且這些問題都要落在點子上,這樣教師才能有效提問,保證課堂教學效率.
一、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1.提問只顧數量,不求質量
相關研究顯示,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師每節課平均提問次數約為30次,但高頻率的提問不一定帶來好的教學效果,可能會導致課堂教學過程瑣碎.提問的時候也多是教師問,學生答,學生缺乏較多的思考空間.我曾經在聽某位數學教師講課的時候發現,該教師設計的課堂問題非常多,雖然問題都“掐中要害”,但是由于提問太密集,學生無法真正用心思考,提問的效果并不理想.
這位教師在講解“同分母分數加法”的時候,先給出一道例題:倉庫中存放了一堆化肥,第一天用去了它的15,第一天用去了它的25,兩天一共用去了這堆化肥的幾分之幾?
然后這位教師對學生提問:①你們誰來讀一下這道題?②通過閱讀題干,你們已知什么,要求什么?③這堆化肥用什么表示?④在計算的時候用什么方法?怎么列式?結果是多少?⑤為什么是用加法?⑥誰能敘述分數加法的意義?⑦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⑧除了這種計算方法,你們還知道其他方法嗎?⑨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法則是什么?
這些提問看似層層遞進,實際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只能跟在教師的后面,教師問什么,便答什么.
由此可見,數學教師在提問的時候,不要一味將關注點放在提問的數量上,要更注重提問的質量,設計出“直擊要害”的問題,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思維活動空間,達到“以問促思”的目的.
2.候答時間過短
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需要一定的思考時間與總結時間,而教師只給學生極短的思考時間,導致學生無法真正進行思考.斯苗兒老師曾說過,我們提倡“大問題”,是從發展學生思維的角度出發的;我們又要設計恰當的問題空間,是從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識水平出發的.”因此,數學教師在提問后要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時間,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開展思維活動,對問題進行探索.
就拿“圓”這個知識點來說,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問題.教師在提出“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圓的?”以后,馬上問學生“你們對圓有什么認識嗎?”“我們在日常生活經常看到圓,但是你們知道如何求出它們的周長嗎?”等.有些教師在提問以后沒有耐心等待學生思考,希望他們可以對答如流.如果某名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答不出來,教師便會提問其他學生,或者直接將正確答案說出來.這樣下去,越來越多的學生將不敢回答問題,害怕自己在規定時間內回答不上來被老師嫌棄.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1.明確課堂提問的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一定要明確提問的目的,這樣所提的問題才具有針對性,才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因此,在設置問題的時候,教師要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該情境.只有明確課堂導入環節的目的,才能更準確地提問;只有明白各個環節需要完成的任務是什么,所提的問題才能促進該環節的順利開展.
除此之外,在課堂提問中,教師還要明白本次提問是為了達到哪些目標,突破哪些教學重難點.在課堂教學中,從表面上看,一些教師的提問非常有效,實際卻沒有太大意義;還有一些數學教師完全可以說是隨心所欲,想到啥便問啥,目的性非常差,這樣的提問會讓學生感覺云里霧里,不知道教師到底要問什么,也不知道哪些問題是關鍵.這些課堂提問可以說是毫無意義的,甚至會影響課堂教學效率.
下面舉個簡單的小例子.在“比例”這一課中,為了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教師先設計了一個生活情境:在一個農場中,承包戶決定在面積為2400畝的地里種植兩種作物,一種是糧食作物,另一種是經濟作物,這兩種作物分別種植多少畝?一名學生不假思索地說各種1200畝.教師可以反問學生:“你們覺得這個答案正確嗎?如果不正確,還有哪些答案呢?”學生陷入深思.通過教師的提問,學生發現這道題沒有標準答案,可以各種1200畝;也可以種1000畝糧食作物,種1400畝經濟作物;還可以種800畝糧食作物,種1600畝經濟作物……只要兩者之和是2400就可以.接著,教師繼續提問:“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答案呢?”學生回答:“因為題干中沒有明確規定這兩種作物的分配比例,所以可以隨意分,只要和為2400畝就行.”由于該提問中包含了“比例”的相關知識,學生對比例的記憶會更加深刻.
2.注重問題的創造性
在以往的觀點中,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傳授相關知識,但是在現代教育理念中,一些學者不認同該觀點.他們認為,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傳授學習方法.因此,教師要將問題的發現方法、思考方法傳授給學生,這一點在實際教學中非常重要.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想要達到教學目的,教師必須設計出富有創造性的問題,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也就是說,創造性問題可以將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出來,幫助學生在腦海中生成知識,同時可以實現對學生創新思維、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數學課堂上,創造性問題的設置至關重要,這也是實現課堂有效提問的重要保障.
在實際教學中,數學教師要做到“掰開揉碎”,也就是將知識點和問題“掰開”,將其中的重要因素“提煉”出來,最后設置出具有創造性的問題.教師要注意,這些問題應是學生自己難以解決,但在教師的分解和引導下能較好解決的問題,課堂學習也將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課堂提問應體現挑戰性
在提問的時候,問題僅具有創造性是不夠的,還必須具有挑戰性.教師所提的問題要讓學生有思考、探究的欲望,然后學生通過分析、討論、探究等一系列過程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得出最終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努力探究,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課為例,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有挑戰性的問題,將學生的解題興趣激發出來.
如教師問:“現在有一個長方體魚缸,如果將它裝滿水,那么需要用多少升水?”
學生肯定會想,可以用標有單位的桶裝水,然后用桶將水倒入魚缸中,這樣就可以輕而易舉計算出水用了多少升.
但是有學生提出,這種方法雖然有效,但是不可取,在實際生活中可以采用這種方法,但是在做題的時候不行,應計算出魚缸的大小,這樣才可以有效解決類似問題.
這一問題具有挑戰性,可以將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激發出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找到答案,明白計算出長方體魚缸的體積就可以知道需要用多少升水.
4.注意課堂提問的啟發性
在課堂提問中,數學教師要讓自己從“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下來,明白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與學生一同參與問題的分析、解決與探究,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找到問題的關鍵.以“圓柱的體積”為例,教師可以設置判斷題:“現在有兩個圓柱,它們的側面積相等,那么它們的體積也一定相等.”部分學生在聽到這個問題后,根據“側面積相等”這一條件直接判斷這句話是正確的,不會進行深入思考.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對該結論進行驗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給予指導:“用兩張大小一樣的長方形紙片圍成圓柱,你們可以得出哪些結論?”在該提示下,學生紛紛用長方形紙圍成圓柱.在操作中,他們發現雖然用的長方形紙相同,但是圍成的圓柱的底面周長卻不一定相等,這樣體積定然存在差異,所以這句話是錯誤的.在這種啟發性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被徹底打開.
5.注意提問對象的廣泛性
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明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提問的時候一定要知道提問對象是學生.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每名學生之間都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在設計相關問題的時候要照顧到每名學生,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如果教師的課堂提問只針對學優生,那么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會受到打擊;同樣,如果所提問題非常簡單,只顧滿足學困生的學習需求,那么學優生會慢慢放棄參與課堂提問.因此,教師在提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提問對象,確保問題兼顧到每名學生.
每名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不同,教師在設置課堂問題的時候既要考慮學優生,又要兼顧學困生.在提問的時候,教師不要將所有有難度的問題留給學優生,這樣會打擊學困生的學習信心;也不要將所有簡單的問題留給學困生,這樣課堂效率得不到提高.因此,數學教師一定要做到兼顧,既增強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滿足學優生的學習需求.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具體來說,教師在設置課堂問題的時候要考慮以下三個因素:①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教學情境設計出難度適當的問題.通過“最近發展區”可以得出,教師在設置課堂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及知識水平,確保問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可過于簡單,也不可過于困難.②教師在課堂提問的時候要做到面向全班同學,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所以教師要吃透教材,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有全面的了解,做到面向全班同學.③在提問的時候,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對學優生多提比較性問題和創新性問題,可以對中等生多提分析性問題,可以對學困生多提概念性問題.這樣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學習活動,學習效果也會進一步提高.
總體來說,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提問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問題,確保問題的層次性、創造性、挑戰性、啟發性,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讓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活、活潑.
【參考文獻】
[1]施雷鳴.“鼓”要敲在點子上:管窺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提問[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6(11):56.
[2]方淑蘭.提問,擦出思維的火花:談小學數學提問藝術[J].好家長,2019(5):181.
[3]王麗紅.提出新意 問出精彩: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提問[J].小學生(中旬刊),2017(9):39.
[4]李萍.精心設計,有效提問: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策略[C].教育理論研究(第六輯).2019.
[5]張艷.“問”到點子上“學”得一級棒:例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J].考試周刊,2018(5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