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
摘? 要:初中英語詞匯教學要從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重視發(fā)展學生的英語跨文化能力,打破“文化失語”的困境。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跨文化策略可以有效幫助學生認識中外語言文化差異,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文章從漢英對比、英語故事、文化意識等角度分析跨文化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詞匯教學;跨文化;教學策略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是順應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要求,導入英語文化概念,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英語交際能力的發(fā)展,拓展學生文化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從而打破“啞巴英語”和“文化失語”的教學困境,顯著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質(zhì)量。
一、巧用漢英對比,形成詞匯跨文化意識
在日常教學中,許多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會對某個單詞進行深度剖析,想要通過更全面、更細致地教學加深學生對該單詞的印象,提升學生對英語詞匯的理解能力。為了提升學生的跨文化能力,教師要在詞匯教學中巧用漢英對比,讓學生真正了解中外語言文化的異同,進而建立詞匯跨文化意識。
例如,許多學生對于“green”這一詞匯的解讀僅限于“綠色、綠色的”這一含義,少部分學生能夠認識到“green”還代表“青春、青春的”。因此,學生在用“green”這類詞匯進行溝通與交流時,多半限于“green grass”(綠色的草)的形式。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這類詞匯,并能夠認識到在英語文化中這類詞匯的應用特點,筆者在教學中引入了“green with envy”這一短語,讓學生猜測其含義。許多學生回答應該是“因為嫉妒而臉色發(fā)青”的意思。筆者并沒有直接評判這個答案的對錯,而是讓學生從書面語言的角度再次分析短語的含義,在筆者的指導下,學生了解到這里的“green”不再具有顏色的象征意義。而是表示了一種“程度”,在短語中表示的是“嫉妒的程度”,所以這個短語的含義是“非常嫉妒”,而非“因為嫉妒而臉色發(fā)青”。這就是語言差異造成的理解上的偏差,通過對漢英語義的對比教學,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因為語言文化之間的差異而帶來的困擾和問題,從而不斷幫助學生建立跨文化意識。
二、利用英語故事,培養(yǎng)詞匯跨文化意識
教師還可以利用英語故事和經(jīng)典案例在詞匯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詞匯跨文化意識。這種教學策略實際上就是將某個詞匯的應用背景或者文化習慣融入故事中,從而讓學生在特定地語境中準確理解詞匯的文化差異,實施起來非常容易。
例如,在講解“where”這個單詞時,筆者引入了一個英語小故事:在一次中外商務談判中,談判雙方都帶了翻譯人員,在談判結束之際,外方夸贊中方談判人員的妻子漂亮,中方談判人員謙虛地說了一句“哪里哪里”,其翻譯人員直接翻譯成了“where where”,而對面的回答則是“every where”。原本是表示謙虛客套的話語,被翻譯出來顯得有些吹噓。
過后,中外雙方談判人員在進行晚餐時,外方人員舉杯時說了一句“Mud in your eye.”中方人員誤解成了“你眼里有泥”,因而造成了極大的誤解。這句話其實是英語祝酒詞,相當于“祝你健康”或“干杯”。原本是友好之意,結果由于文化差異及對英文文化的認知偏差,使這句話的理解出現(xiàn)了偏差。這樣的交流障礙和交流困境在中外社交過程中屢見不鮮,如果沒有一定的英語文化素養(yǎng),即便掌握再扎實的英語語言技能也無法進行正常的英語社交活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文化失語”。案例和故事更加生動形象,且具有說服力,通過類似的英語故事可以顯著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跨文化意識”等的理解,這種教學策略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綜合水平。
三、順應時代潮流,滲透詞匯跨文化內(nèi)容
英語教學與其說是對某一學科的教學,不如說是對一項技能的教學。英語教師要深刻認識到英語教學的本質(zhì)和內(nèi)涵。在目前經(jīng)濟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們運用英語進行交流不僅局限于語法和詞匯,大多數(shù)時候在英語交流過程中對于交際禮儀、文化背景的滲透更加重要,這也是學生英語學習一直以來所缺失的部分。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順應時代潮流,多為學生滲透英語詞匯跨文化內(nèi)容。
例如,在譯林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1“This is me!”的教學中,因為這節(jié)課涉及到的英語詞匯較為簡單,所以教師可以為學生深入挖掘英語詞匯內(nèi)容和背景,從而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使其對英語文化形成更加深刻地認識。在學習“name”(n.名稱,名字;姓名;名譽)一詞時,筆者提問學生:王曉雅的姓是什么、名是什么?學生回答:姓王、名曉雅。接著,筆者又問道:那么Taylor Swift姓什么、名什么呢?學生回答:姓Swift、名Taylor。最后筆者問道:大家想一想,同樣是姓名,中外差異是什么?教師引導學生從一個單詞作為切入口,探尋詞匯背后截然不同的中外文化差異,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洞察力,提升學生跨文化英語學習的意識和思維。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為學生滲透跨文化意識是大勢所趨。在目前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學生的英語學習應該包括文化背景、交流差異等各個方面。教師可以巧用漢英對比,幫助學生形成詞匯跨文化意識;利用英語故事,培養(yǎng)詞匯跨文化意識;順應時代潮流,滲透詞匯跨文化內(nèi)容。從而逐步改變初中英語教學“文化失語”的情況,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
參考文獻:
[1]白帆. 初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初探[J]. 現(xiàn)代交際(學術版),2017(5).
[2]張道新. 初中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探討[J]. 華夏教師,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