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懷玉
摘要:目的:進一步探討HRCT三維重建技術對腸傷寒穿孔定性診斷的價值。材料與方法:結合筆者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腸傷寒穿孔患者的檢查診斷情況,通過HRCT三維重建技術的熟練運用,利用軸位、矢狀位、冠狀位圖像對照,結合窗寬、窗位調節及CT值測量,及時準確發現患者腹腔游離氣體影,從而作出腸穿孔的正確診斷。設備:GE CT 660結果:高分辨率CT三維重建技術,可清晰、準確顯示腹腔游離氣體影,結合臨床化驗檢查,對腸傷寒穿孔的診斷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關鍵詞:HRCT;三維重建;腸傷寒穿孔;診斷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2-053-01
腸傷寒患者,有時因其癥狀不典型,臨床難以及時作出正確診斷,從而延誤病情。常因腸道壓力增高,而誤以為腸梗阻,甚至予以胃腸減壓,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痛苦。特別是以急腹癥就診患者,臨床如能針對患者病情,合理選擇影像檢查手段,對及早作出正確診斷頗有意義。HRCT三維重建技術可較好地彌補腹部超聲、腹部平片等檢查方式的不足,優勢明顯。
對因病不能站立,無法拍攝立位腹部平片患者,或者因腸道氣體干擾,超聲顯像較差的患者,可及時行HRCT檢查,對腹部病變情況予以了解診斷。
腸穿孔的HRCT三維重建征象:軸位成像可于肝頂與右側膈肌之間見氣性密度影,相應右側膈肌抬高至右肺盤狀不張。胸腹交界區可見少量積液及胸膜輕度粘連。冠狀位成像,結合CT值測量,可達到立位胸片的效果,右側膈下可見明顯的氣性密度影,也可見到胸腔的少量積液及胸腹膜的粘連征象。由于患者檢查時取平臥位,矢狀位重建圖像,游離氣體積聚于上方,此時可于前方腹壁下見到游離氣性密度影。
診斷中的注意事項:HRCT診斷腸穿孔時,一定要結合CT值測量,與腹腔內脂肪加以區別。或者結合窗寬窗位的調節,使腹內脂肪和氣體形成鮮明對比。同時,注意分辨腸內氣體和腸外游離氣體。
討論:腸穿孔是傷寒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死亡率比較高。[1]腸穿孔后,能否早期明確診斷,對挽救患者的生命至關重要。
傷寒病由沙門菌屬傷寒桿菌所引起,經口進入腸道,侵入回腸末段的淋巴濾泡和淋巴集結,引起炎性水腫,在發病的第2周開始發生壞死,形成潰瘍。潰瘍的長軸與腸的長軸平行,深及黏膜下層,壞死嚴重者可深達肌層及漿膜層,當腸腔壓力增高時可急性穿孔。由于腸傷寒極少引起腹腔反應與粘連,因此穿孔后立即形成急性彌漫性腹膜炎。80%的穿孔發生在距回盲瓣50cm以內,多為單發,多發穿孔約占10%-25%。[2]
腸傷寒如能結合臨床體征,比如玫瑰疹,早期明確診斷,對癥治療,多能很快治愈。當出現腹部癥狀時,應結合臨床,及時予以影像學檢查。腹部立位平片應作為常規檢查,必要時可一日多次檢查,以便及早明確腸道病變特別是穿孔情形。如患者不便站立,可行腹部HRCT掃描檢查診斷。如能發現腹腔游離氣體影,可明確診斷腸道穿孔可能。
腸傷寒穿孔患者HRCT三維重建圖像示:右側膈下游離氣體與腸管積氣擴張同時存在,胸腹膜粘連,胸腹腔少量積液。
參考文獻
[1]《外科學》,陳孝平 汪建平 趙繼宗,第35章第2節,腸感染性疾病,第356頁。
[2]《外科學》,陳孝平 汪建平 趙繼宗,第35章第2節,腸感染性疾病,第357頁。
河北定州武警醫院醫學影像科?07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