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濤
【摘要】現階段,“互聯網大數據”應運而生,在教育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特別是在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過程中,微課的有效使用拓寬了教學資源,增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提升了課堂體驗度.本文以微課在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中的運用為出發點,對其應用作用和運用方式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日后的具體實施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微課;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運用
數學作為一門必修學科,能夠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運算思維能力.在小學高年級教學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性為日后學生知識能力的儲備和思維能力水平的拓展起到銜接作用.從知識內容和難易程度來看,小學數學所涉及的知識領域范圍并不寬泛,也不具備較高的難度.此階段的教學目標是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為避免實施過程的單一、枯燥,應增加數學科目的興趣性,以此提升學習效率,由此微課的實施顯得至關重要.
一、微課的概述
縱觀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現狀,部分學生并不能夠理解教師所講授的重難點.由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不同,使得學習進度無法整齊劃一,若學生存在想象思維受限的情況,會加大教學正常開展的難度.除此之外,在知識點的教授中,學生不能為了迎合應試教育而死記硬背知識點,需要理解、參透其中的知識要義,靈活應用.在互聯網大環境的趨勢下,各項教育事業的開展方向都偏向于智能化、現代化、數據化.其中,微課就是應運而生的一種產物.微課的實施過程主要依據于模擬形式,將所學知識點以視頻、動畫等方式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
二、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現狀
從受教育群體來看,小學生生性好動,且思維具有發散性、跳躍性.從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維持度和記憶周期來看,都較為短暫且不夠成熟,對高年級學生也是如此.雖然高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仍無法將興趣長久地投入學科的學習中.甚至一些學生由于無法及時消化知識點或是學習過程中無法解決存在的重難疑點,而產生困頓、厭倦的心理,從而降低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遏制整體教學質量的跟進.
三、微課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教學知識的理解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數學時,通常為達成教師下發的教學目標和課程安排而采取死記硬背的記憶方式,并不能對所學數學知識做出具象的理解和應用.而微課的利用,可以有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將所講授的重難點、疑點拆分成學生能夠理解的簡易知識點進行逐一講解.例如,教師在講解“圓”這一單元時,可以將生活中圓形的物體逐一羅列出來,讓學生自行從這些物體中找到它們具有的共同特征,帶著問題觀察實際生活中的物體,然后進行歸納和總結.這種自發的實踐,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便于學生理解.
(二)有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掌握知識的情況各不相同,并且處于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學習效率與學習習慣和精力分配等多項因素有關.數學學科自身具有的枯燥性和復雜性,也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極易出現厭倦、排斥的負面心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若得不到學生有效的反饋,就只能照本宣科地按學習目標進行教學.長此以往,累積的問題一旦過多,就會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微課的使用,能夠使教師的授課模式豐富、靈動且具象起來,微課中的視頻以及圖片的演示性播放,能夠提升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從而更好地汲取知識.例如,在學習“百分數”一章時,教師可以設置“數字闖關奪紅旗”游戲環節,游戲的難度應具有層次性,由簡至難.在整個闖關過程中,學生既能夠反復鞏固所學過的知識,又可以增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三)有助于學習興趣的激發
興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處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管理過程中會更傾向于教學目標的完成與否,而忽視了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除此之外,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做不到長時間的注意力管理,在課堂學習中常常會出現走神或產生困意等情況,小學數學又以單元劃分,每個單元和課時之間都有銜接性,一旦出現上述情況,學生在開展下一課時的學習時便會感到十分困難.微課的學習,能夠有效改善這一弊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反復觀看視頻對遺落的知識點進行多次學習.同時,教師可以在微課的課時設置中設定問題,讓學生能夠根據問題一一解答,以此加強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四、微課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方式
(一)緊密聯系實際生活
縱觀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課堂可以發現:即便是處于高年級的小學生,也不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數學這一學科中此特點尤為顯著.數學的抽象性,導致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并不能快速、完全的掌握知識.因此,教師在利用微課進行講授課時,需要緊密聯系實際生活,將抽象泛化的知識具象且細致地展現出來.例如,教師在講解“位置與方向”這一課時,可以通過微課將學校周圍的標志性建筑以地圖的形式展現出來,利用學生上學、放學路上對于距離和方位的感知,迅速消化相關概念.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教材內容進行規劃和整合,制訂出適宜學生學習、便于學生記憶的教學方案.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微課的使用和教學方案的制訂需要以學生為群體進行劃分.在保證教學目標和課程方案正常完成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逐一有針對性地制訂微課教學方案,有效解決學生的疑難點.創設優化學習情境,應從學生的學習模式入手,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而非過分關注學習成效和結果.
(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當前,教學目標和執行方案均以“確立學生主體位置、提升學生主觀能動性”為主,并不局限于教師單一講授這一途徑.由此可見,在微課的講授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明確學生的想法,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從而針對疑難點做出更有針對性的回饋.由于微課本身具有內容簡單、主旨明確的特點,因此在教學導入環節、復習環節具有明顯的優勢.教師可以在教學導入環節,設計2~3個教學問題,以游戲、視頻等方式通過多媒體展現出來,在此過程中學生所回答的答案正確與否并不重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具象印象,便于講授環節的開展.復習環節中,教師應傾向于知識點的鞏固,時刻把控學生的學習進度,可以反復展現課程導入環節中所提出的問題,在幫助學生記憶的同時,協同學生一起獲得學習的成效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學習“負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時講授完畢,為學生播放溫度計的使用方法,視頻播放完畢向學生們提出問題,比如:當溫度是負數的時候,溫度是高還是低?學生自由回答后,教師不要急于給出答案,應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行尋找答案,并在下次課前予以回答正確的第一人獎勵.這樣一來,不僅回答正確的同學會努力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還能夠間接促進其他學生再接再厲.
(三)完善微課制作手段
微課的制作手段直接影響教師的授課過程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利用微課時出現展示圖片不清晰或是視頻播放卡頓、無法正常播出等,都會使學生從內心產生排斥、抗拒等情緒.特別處于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此類特征更為明顯.有些教師在課件選擇時,往往會在互聯網上選擇成品課件直接應用.有些教師甚至對課件并不了解只是為了迎合形式而應付了事,導致本人無法掌握講授進度和情況,學生自然也無從反饋,久而久之產生消極情緒.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教師在課前沒有先行播放課件就開課,導致在講課過程中時常出現音頻變軌、視頻畫屏等情況,不僅延誤教學進度,還挫傷了教師講課的積極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遏制上述情況的出現,教師應當完善微課制作手段.在微課制作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制作課程.例如,教師可以在“圓錐的體積”一課講授中,利用Flash演示動畫向學生展示圓柱的底面積與高同體積之間的關系,還可以在時間安排允許的情況下結合找不同的游戲,在多種形狀中找到屬于“圓錐”一類的物體,找到圖片中所隱藏的數字計算出其體積.教師在整個講授過程中需要明確,只有對微課教學環節做出有針對性、趣味性的設計,才能夠發揮它的最大效能,實現知識的延伸.
四、結 語
總之,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微課發揮著十分顯著的作用.教師需要掌握微課的優勢和制作精髓,將其有效地利用到數學教學中,做到緊密聯系實際生活,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和探索數學問題,突破傳統教學模式下死記硬背或是照本宣科的學習模式,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為主,發揮其最大的課堂價值.相信通過微課的不斷優化,必將會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得到全面應用,展現其真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殷海燕.微課在小學高年級數學立體圖形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學周刊,2018(1):148-149.
[2]梁慧儀.微課在小學中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教學的應用[J].珠江教育論壇,2017(4):50-51.
[3]萬廣濤.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中微課的應用與建設[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12):25.
[4]許冬圓.微課在小學高年級數學幾何教學中的應用:以“外方內圓與外圓內方”一課為例[J].教育觀察(下旬),2018(7):34-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