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大齡聾童書法寫字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通過微課突破形式和時空的限制、開展因材施教、激發寫字興趣等教學建議,從而幫助聾童克服學習障礙,喜歡上書法寫字課。
【關鍵詞】微課 聾童 書法 寫字 應用
本文中的大齡聾童特指年齡在7歲以上的聽障兒童,他們植入人工耳蝸、佩戴助聽器的年齡稍晚,或者持續康復的時間較長,導致在學齡段仍然在康復機構接受聽覺言語康復訓練。對這類孩子,教師既要考慮到幼小銜接,在課程上設置專業的聽覺言語康復訓練內容,還應該選修一些偏重于文化學業學習的課程,如設置書法寫字課,讓大齡聾童做到學業學習和聽覺言語康復兩不誤,并互相促進。然而,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在康復中心開展書法寫字課并不順利。
一、大齡聾童在書法寫字課中存在的問題
(一)聾童對書法寫字課不夠重視
受傳統康復觀念的影響,在康復機構里特教教師、康復師、家長都會不由自主地緊抓孩子的康復課程,而對一些針對幼小銜接設置的選修課程不夠重視。比如,他們認為書法寫字課就是讓孩子認認字、動動手、寫寫字,對孩子的學習和康復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而對書法寫字課程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教學不夠重視。受教師、家長的影響,聾童對書法寫字課也不夠重視,沒能意識到書法寫字課對提高自身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具有重要作用。
(二)聾童對書法寫字課缺乏興趣和信心
由于聾童存在聽力語言障礙,在語言、信息表達上有困難,因而溝通交流成為聾童學習的突出問題。而年輕教師對聾童的學習特點認知不足,他們在開展書法寫字教學中,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且在示范教學和師生溝通交流環節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導致聾童的學習興致不高,教學效果欠佳。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書法寫字課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
二、微課在書法寫字課中的應用
在書法寫字教學中運用微課,能為課堂教學增添生機和活力,能夠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激發聾童的學習興趣,培養聾童的審美情趣和書寫能力,提升書法寫字教學的實效性。
(一)利用微課激發寫字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源。在書法寫字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制作動畫、小故事等豐富的內容,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激發聾童的學習欲望。微課短小精悍,長則8~10分鐘,短則3~5分鐘,具有暫停、回放等多種功能,可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例如,教學《“山”字臨寫練習》時,教師如果按照傳統的寫字課模式開展教學,容易讓學生覺得古板、枯燥,缺乏學習興趣,而如果圍繞教學重點制作豐富、生動活潑的微課,以“山”的象形字直接導入,演示“山”字的甲骨文、小篆、隸書、楷書四種不同字體的寫法和變化,就能把抽象的書法字體練習與形象的畫說漢字故事融合一起,輕松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很好地調動了聾童的寫字積極性,激發了聾童學習書法的興趣。
(二)利用微課突破形式和時空的限制
書法寫字課要求教師將書寫的每一個環節、步驟清楚地展示,讓學生看清筆的走向。而傳統的寫字教學方式是教師在黑板上書寫示范,不利于學生看清楚、看仔細教師的演示步驟。一般而言,大多數聾童具有正常的大腦思維功能,并且觀察能力往往比較敏銳,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聾童的這一特點,根據聾童以視覺為主的認知規律,充分利用微課解決傳統書法寫字教學課中看得不夠清晰、仔細等問題,使聾童能夠通過微課輕松掌握寫字的基本方法。
例如,教學《“美”字寫法練習》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美”字的書寫微視頻,利用鏡頭的定格、放大,突出重點或細節部分,使聾童能夠更仔細地觀察筆鋒運行與欣賞漢字結構之美,從而使書法寫字課能夠突破傳統書寫形式的限制。又如,教學《藏鋒寫法練習》時,可以利用微課直接導入,以藏鋒的寫法動畫為背景,配上簡潔的導語和圖文并茂的導入,突出教學內容的主題。其次,播放藏鋒寫法練習的步驟視頻,通過剪輯和藏鋒書寫分解動作特寫鏡頭的處理,以直觀、生動形象的畫面,將藏鋒筆尖落紙和離紙時的痕跡、被隱藏在點畫的內部的書寫方法和步驟清晰地展示,從而突破教學難點,解決示范教學中教與學溝通難的問題。并且,這些微課視頻還可以運用于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從而有助于聾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行預習、復習和鞏固,更好地突破學習時空的限制。
(三)利用微課開展因材施教
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多媒體、電腦、手機等工具的應用已逐漸趨于普及,短小精悍的微課有清晰的教師示范步驟,更重要的是可以將微課上傳到電子白板、電腦、手機等多媒體數碼終端設備上保存,實現移動學習和自主探究學習,能夠更好地因材施教。由于聾童的學習能力差異較大,每一個聾童的書法基礎都不一樣,因此利用微課進行分層教學和個別化教學指導,能讓不同的聾童的書寫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書法寫字課中,教師可以將聾童容易忽略的書寫細節,通過手機、攝像機等設備拍攝并通過技術處理后播放展示,再有針對性地設計講練結合的微課。如利用微課設計“雙鉤、連帶、牽絲、章法中點面與塊面的組合”等練習,讓聾童了解自身練習的不足,正確地進行書寫練習,逐步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以“撇”的寫法為例,教師可以先進行書寫示范,讓聾童仔細觀察“撇”字起筆、運筆與收筆的書寫要領,再播放微課,讓已初步了解要領的聾童臨帖書寫,讓尚未明白的聾童繼續觀看微課。聾童通過細致觀察、對比,以及相關的書寫練習,進一步了解字的筆畫和字的間架結構,認識漢字所組成的美學規律,并學會觀察以及布排結構,最終掌握書寫的基本技巧。課后,再讓接受能力較差的聾童通過手機或電腦復習微課,以進一步理解并掌握“撇”的寫法。
又如,教學《“永”字書寫練習》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鏡頭聚焦,清晰呈現筆畫的書寫方法,讓觀察能力較差的聾童著重從細微之處觀察點、提按、扭轉、運筆的書寫動作;對理解力較差、看不太明白書寫步驟的聾童,可以讓他們反復觀看視頻演示,如果還是不懂,再在課堂上通過師生探討來解決;對學習能力較強的聾童,則可以引導他們展開“永字八法”的學習探究活動,讓他們通過“永”字的八筆順序,了解楷書的基本筆畫筆勢。
(四)利用微課促進綜合能力的發展
書法寫字需要經過長期、刻苦、反復的訓練,在這個過程中書寫者的心性得到磨煉,養成細心觀察、耐心平和等品格。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書法寫字課培養大齡聾童持之以恒的堅強意志,促進聾童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聾童的個性耿直,富有熱情,但缺乏恒心,未必能長期堅持單調枯燥的書法練習,這就需要教師耐心引導和不斷鼓勵,善于運用微課的視覺沖擊力維持聾童的學習興趣,并利用書法展等活動展示平臺,讓聾童對書法寫字產生持久的學習動力。
例如,在培養聾童的毅力方面,教師可以制作一些故事型微課,把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智永“退筆成冢”、懷素書蕉等古代書法家刻苦練字的故事制作成微課,用生動的故事感染聾童,讓聾童主動學習書法家鍥而不舍、持之以恒地刻苦學習的精神。教師如果能夠有針對性地讓聾童長期欣賞優秀的經典書法作品和微課故事,就有助于增強聾童的審美能力、學習毅力等。
總而言之,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書法課程資源,其運用的實效性需要教師進一步探究。在書法寫字教學中,教師應找準微課與課堂的切入點,將微課與書法寫字教學有效融合,以突破教學難點,促進聾童書寫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于靈改.低年級聾童寫字教學幾點談[J].新課程(上),2017(9)
[2]陳冰謙.微課在聾校的應用分析[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6(1)
[3]王東.個性化課程視域下的聾校微課探究[J].現代特殊教育,2018(5)
作者簡介:屈永光(1977— ),廣西賓陽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系南寧市教學骨干,研究方向為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