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依嫻
【摘 要】基于深度學習目標,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思考課堂教學方式,為學生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深度學習,順利導入數學課題,讓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完成素質教育下對人才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數學;實踐教學
新課程教學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師注重學生深度學習,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還需轉變教學模式,更新教學理念,將深度學習目標落實在實處,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全面發展。小學數學教師還需立足深度學習角度進行思考,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掌握更加豐富的數學知識,提升自身數學能力,在教學設計上應當自教學內容、教學活動上進行組織規劃,為學生順利學習數學內容奠定基礎。
一、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突出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小學生是天性童真的群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展開對應的教學活動設計,創設學生愿意參與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數學知識探索興趣,使學生能積極主動深度學習,教師也要適當引導學生思考教學情景中的問題,為學生深度學習數學知識奠定基礎。比如,學習“認識鐘表”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準備好一個時鐘,在課堂開展前教師先提出問題:“同學們,日常生活中你們看到的時鐘是什么樣子的?鐘表有很多類型,讓我們來共同欣賞吧!”隨后教師讓學生觀看準備好的鐘表,并利用多媒體工具播放其他類型的鐘表,與常見的鐘表進行對比,讓學生對鐘表知識有深刻的印象。在準備好的鐘表上,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時針、分針、秒針”,學生也會觀看到時鐘上有十二個數字及十二個格子,教師讓學生觀察鐘表的運動軌跡,教師帶領學生順時針轉動鐘表,在這種動手操作的課堂情景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會被充分調動,對學習內容引起足夠興趣,深度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深度思考,為數學知識深度學習奠定基礎。
二、引導深度學習,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小學數學知識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內容,小學生處于成長的初級階段,在問題思考及事物認識上有待欠缺,通過數學知識學習能調動學生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利用邏輯思維及逆向思維等解決數學問題。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過程中,還需根據學生身心特點設計課堂活動,讓學生在課堂調動自己的想象力、分析能力處理數學問題,達到深度學習數學知識的目標。比如,學習“測量”內容時,教師根據班級同學的個人喜好,對學生進行分組,引導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對周圍事物進行測量,教師在學生測量活動中適當引出問題:“課桌的一條線有多長,一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結合數學課本知識及測量的結果回答教師問題:“課桌的長度是60cm,1厘米等于10毫米。”在實踐教學環境中,學生能積極探究數學知識,最后小組長對測量物品長度及每個同學負責的內容進行匯總,準確掌握測量知識。
數學知識也能讓學生學習世界文化,讓學生快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過程中,需要重視文化融合,讓學生感受不同國家文化的魅力,在文化的熏陶下認識抽象的數學內容,引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考。比如,學習“圓的認識”過程中,教師在多媒體工具上播放日常中隨處可見的圓形物體,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關聯。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在這個圓的基礎上做一個小圓,大圓的半徑是小圓的直徑,最后教師在兩個圓上涂鴉,獲得一個色彩明麗的圖畫,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會接受美育知識,從而提升小學生審美能力。
三、導入教學課題,展開數學推理
學習“小數的意義”過程中,教師先進行教學導入,比如,教師利用“三字經”讓學生回顧三字經中的“一而十、十而百”,教師問學生是否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學生在回答“十個一便是十,十個十便是百”后,教師在黑板上書寫100、10、1三個數字,并告知學生“三字經”中含有的數學知識,學生自右向左觀察數字,會思考100后面的數字是什么?再向后又是什么?部分學生回答:“0.1、0.01……”,教師在打開學生學習思維后,導入本節課課程內容,讓學生認識小數的意義。在小數的意義學習過程中,利用三字經進行引導的目的是該內容小學生均學習過,能吸引學生研究,該內容與小數的意義知識可結合教學。
在“小數的意義”具體探究活動上,首先,讓學生認識小數,教師可拿出一把格尺,提問學生:“1厘米能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多少毫米?”學生在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后,教師指出:“1厘米等于10毫米,所以能分成10份?!苯處熇^續提問:“若將10份變成小數,該怎么表示?”學生會結合教材內容回答:“0.1”,隨后,教師為學生列舉幾道練習題,讓學生對小數的意義知識有深刻認識。比如,為學生列出一道填空題:0.6表示(? ),計數單位為(? );2中包含了(? )個0.2及(? )個0.02;0.34中有(? )個0.1及(? )個0.01。學生結合課后練習題對課堂學習的小數知識進行回顧,順利解答數學問題。
四、關注生活問題,實現學以致用
小學數學知識密切聯系生活,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深度學習目標,教師應當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比如,我們每天會聽到天氣預報,教師讓學生根據天氣預報內容做成一份報表,報表在制作過程中能讓學生認識近期天氣情況,也能復習月份知識,比如,哪個月是30天,哪一天或者幾天容易出現暴雨天氣,每個月有多少個晴天及多少個陰天,這種逐字逐句的回答方式學生會感到麻煩,教師讓學生利用百分數進行計算,制作出百分比圖,則能夠清晰及簡單的回答教師問題,通過這種生活教學方式讓學生數學思維得以調動。數學知識學習的目標是為了讓生活更加便利,教學過程中,教師將生活中發生的現象代入到數學課堂,比如,學習利息利率計算方法后,讓學生計算麥子及玉米售賣后,10000元存入銀行,如何存款更加劃算,對此,學生需要先知道存款利率及存款時間,從而計算出利息,并找到合適的存款方法。通過生活知識教學,學生能深刻掌握數學知識,也能在家庭存款中提出自己的見解。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切忌直接告知學生數學概念,或者讓學生對概念進行死記硬背,而是將數學語言內化到學生腦海,學生對概念知識有深度認識,在學習過程中才能轉變教學觀念,將課本中的知識靈活應用在課堂中或者生活中,比如,學習“圓”概念后,教師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圓,并與同學們分享你見到的圓。學習“圓柱”知識后,讓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圓柱體,自學生回答的答案,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五、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及深度思考,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舒適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環境中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或者引出的概念。數學教師需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課堂知識探索主動性,靈活應用數學知識,將知識有效回歸在生活中,解決生活中面對的計算問題。通過以上教學方式,學生思維能力被充分調動,從而達到深度學習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鄧海英,魏亞楠,嚴卿.小學四年級學生數學情境問題解決能力調查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數學教育學報,2020,29(04):52-57.
[2]范士龍,李月萍,岳麗爽.基于“網絡支持協作學習”的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提升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0,(S1):59-60.
[3]解書,馬云鵬,梁晶,Douglas McDougal.教師注意視角下中國、加拿大小學數學教師互惠學習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20,(07):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