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芹
【摘 要】教師在進行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在課堂上促使加強對數學知識的學習,還要科學合理的布置作業,讓學生能夠進行及時的鞏固,了解自身的掌握情況。教師在進行數學作業的布置時,要避免讓學生采用題海戰術,讓學生不斷的自主探索,在讓學生做作業時,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促使學生能夠真正的提高數學水平。
【關鍵詞】初中數學;作業布置;策略
作業布置是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教師要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促使學生能夠提高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讓學生真正的掌握解題方法和技能,加強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構建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數學教學時,布置作業的必要性
(一)布置數學作業可以鞏固課堂數學知識
很多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并且在課堂上已經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點。但是,過一段時間再將相關知識點拿出來,讓學生做題時,學生卻似懂非懂,無法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雖然已經將所學的定理或公式背的滾瓜爛熟,但是卻找不到做題的思路。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了布置數學作業的必要性。要想讓學生真正的掌握數學知識,透徹的理解和消化,需要教師布置數學作業來讓學生及時的鞏固所學知識,學生在不斷的作業練習過程中,加強對該知識的解題思路的認識。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
數學本身是指一門具有較強邏輯性以及思維性的學科,其知識較為復雜也比較難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但是卻沒有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意識以及創新意識。而學生做數學作業能夠促使學生在掌握了基礎知識之后,加強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索,促使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能夠打開新思路,創新出更多的解題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學會了思考、辨別、分析和探索,讓學生在長期的過程中提高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作業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自測
學生在當天課堂上學習完數學知識點之后,在做數學作業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測,及時的了解自身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通過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讓學生能夠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及時的完善自身還未掌握的知識點。同時,數學作業還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到教學中的問題,教師收集整理學生作業中的問題,集中的發現每位學生產生的問題的原因,并進行反思教學的哪個環節出現了錯誤,從而在下一次進行講課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的進行改正。
二、初中數學作業布置策略
(一)作業的布置應該精煉且具有針對性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常常讓學生采用題海戰術,這樣給學生帶來了較大的負擔,學生做了太多重復的題型,會逐漸失去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讓學生的思維禁錮住了。因此,教師在布置初中數學作業時,應該結合課本的知識內容以及課堂上講的重點,設計和布置一些經典題型,讓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增長解題經驗。教師針對課堂上講到的重難點知識,進行作業的布置,促使學生加強對知識的思考、總結、分析,從而讓學生能夠真正的掌握數學知識點。例如,教師在本堂課中進行有理數的運算教學時,讓學生掌握了基礎的知識點后,就可以在課后進行針對這一知識點布置這樣一個運算作業:(+9)-(+10)時,學生就會根據有理數的加減法運算法則:(+9)+(-10)=-1,得到(+9)-(+10)=(+9)+(-10)=-1,由以上運算過程,可以引導學生概括出有理數的減法運算法則是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然后讓學生思考如何用字母表示,學生就會根據上面總結出來的結論,歸納出:a-b=a+(-b)。這樣就可以針對所學知識,讓學生根據知識點的概念加強學生自主進行總結。
(二)設計具有層次化的作業
在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人為本,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很好的接受和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能夠突破對重難點知識的學習。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布置的過程中,可以設計一些具有層次性的作業,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能力強弱,以及每位學生的差異性,設計多梯度的作業,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一些題型。例如,在一套作業中,有必做題和選做題,而必做題是一些基礎性題和在基礎上拔高了一點的綜合性運用題,而選做題是可以給學生自由進行選擇,這類題型跨度比較大,難度也較高,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因此,學習能力強且對該題型感興趣的人可以進行自主的選擇,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能力。
三、結束語
教師在進行作業分層教學時,要充分的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設計層次化作業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作業具有針對性且比較的精煉,促使學生有效的提高數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吳志華.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多樣化策略分析[J].新課程,2020(10):218.
[2]王志剛.初中數學作業批改實施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7(9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