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建英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中考試卷中所占分數比重較大的科目。在大語文時代下,語文課程變得越來越重要。現代文閱讀作為語文試卷中難啃的“硬骨頭”,在語文試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素質教育和高考語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生們最容易丟分的部分。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加強對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的訓練,向學生傳授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特針對現在初中生在學習現代文閱讀時出現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并探討初中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的教學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2-01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78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語文閱讀難度也增加了不少,閱讀量增大,理解指數增大,學生得分不高,產生畏懼心理。因此,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小說類文本閱讀的規律,教授學生閱讀答題技巧,進行系統的現代文閱讀訓練,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目前,很多學生在面對現代文閱讀時手足無措,出現了很多問題。
一、學生在面對現代文閱讀題時存在的問題與困境
有很多學生在面對字數較多、篇幅較長、題量較大的現代文閱讀時,會出現心浮氣躁、沒有耐心通篇研讀的情況,只是走馬觀花地掃了一遍,對于文章的內容一知半解就開始做題,導致做題沒有思路。尤其是遇到題目較難的情況更是不知如何下手。還有一些同學雖然讀懂了文章,但是答題時卻總是不能答到采分點上。這是因為缺少系統的閱讀訓練,沒有很好地領會作者意圖,只能理解表層含義卻不能理解文章的情感真諦。還有的同學為了得到高分開啟了“題海戰術”,每天大量地刷題,可是成效卻微乎其微,這是因為沒有掌握解題方法和技巧。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低下。
除此之外,學生們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發展不均衡也是閱讀教學的一大難題。學生在進入中學學習之前是在不同的地方接受初中教育。所以,每位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存有較大的差異,且綜合能力水平也不夠均衡。這也使得許多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會感到吃力。而正因為每個學生都是單獨的個體,自身的綜合水平參差不齊,對待學習的態度也略有不同,因此,教師不能借助一個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工作,而這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的負擔,影響了學生語文閱讀成績的提升[1]。
二、初中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的教學策略與方法
(一)教師要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學生想要做好現代文閱讀,就要學好課本中的現代文。語文教材里的現代文都是名家著作,無論是寫作技巧還是詞句手法都值得同學們反復賞析、學習借鑒。把課本吃透,會讓學生做現代文閱讀的水平“更上一層樓”,甚至有質的飛躍。
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意識到自己只是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要注意以學生為中心。在充分發揮自己主導地位的同時,也一定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在語文課堂中創設教學情境,多提出一些具有高質量的、高價值的、能引發學生思考和共鳴的問題,提升學生參與感,加強課堂互動,營造活躍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現代文的興趣和積極性。
與此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多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在講授閱讀時,可以多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想法意見。所以,語文教學工作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能夠有效實現主體地位的轉變,積極促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初中語文教師要拋開以往的教學觀念,以新課程改革為基礎,充分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從根本上幫助學生們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水平。
(二)教師要教授技巧方法,提供學生解題思路
現代文閱讀要求學生有閱讀速度,更強調學生有一定的語言鑒賞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在講授現代文的時候,一定不能只重視講解,不能只為講答案而做題,要注意向學生傳授做題的技巧和方法,提供學生解題思路。無論是說明文、議論文、小說還是散文,都有一定的答題規律。任何的體裁、任何的文章,都有它的核心脈絡,答案就在文章中。教師教授并引領學生掌握技巧,學生才能舉一反三。比如敘事類的文章,學生可以按照“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結果”來總結概括文章[2]。
比如小說中的倒敘、插敘的作用和鋪墊伏筆的好處,都有答題模板和規律。首先從小說的人物來看,人物形象的描寫方法包括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即通過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行為、語言、心理、神態、細節等來揭示人物思想品質及性格特點,反映作品主題。側面描寫,即通過他人的言行間接凸顯人物性格。在概括人物特征時,要重點看描寫人物的行動、語言、外貌、心理活動的句子,挑選句子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要從多個材料,多方面地分析人物的表現和變化來歸納人物的特點。
其次再看小說的環境。環境中的社會環境描寫,有交代時代背景、社會習俗、人物關系、揭示社會本質和小說主旨的作用。自然環境描寫,包括地點、氣候、時間、景色、場面等等,有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為下文情節做鋪墊、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的作用。
再次是小說的情節,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學生可以通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發生了什么結果”為公式,概括小說情節。其中,情節的安排技巧又包括倒敘、插敘和補敘,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除此之外,還要注意賞析關鍵性的詞句。除了表層義以外,還要注意分析深層義,即比喻義、引申義。一般來講,小說中標題的作用無非是點明小說的中心,概括小說的主要內容,貫穿全文的線索,交代主要人物,吸引讀者閱讀的興趣。
再比如賞析題中出現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或者外貌、動作、心理描寫等細節描寫時,就可以加上“生動形象”這一前綴。在分析表達技巧時,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首先是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其中抒情是考查最多的一種,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其次是表現手法,有渲染、襯托、對比、用典、象征、移情、抑揚、虛實結合等等。最后就是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對比、借代、夸張、排比、用典、設問和反問。學生們可以結合語境和上下文,在文章內容中尋找答案。教師要竭盡所能地讓學生掌握答題技巧和方法,學生有了答題思路,自然就會提升發散思維,進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閱讀能力。
(三)教師要進行系統訓練,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如今的現代文閱讀對學生的要求更高,挑戰更大。既要有閱讀速度,又要有思想深度,理解要有廣度,做題才能沒難度。學生們私下里零散的訓練只會感覺語文現代文的學習是枯燥乏味的。教師要通過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訓練,讓學生擁有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在平時上課講解現代文閱讀時,讓學生先整體感知課文,引領學生掌握課文的大意,知道并能概括出課文講了什么事件。再讓學生深入研讀,要求學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對文章的詞句語言和行文脈絡仔細閱讀、深入思考、細細品味,走進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內心世界,研究作者的精巧構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接著是帶領學生拓展延伸,要求學生在深入理解文章以后,挖掘作者的中心思想,揣摩文章的表達手法,學習文章的寫作技巧。
因此,教師也要要求學生在閱讀訓練時運用這種系統的方法。一篇現代文至少要讀三遍,第一遍可以簡單讀,快速讀,基本了解文章大意,明確出題人的意圖,明確該篇小說描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明確小說主人公的性格特點,進而明確主題。第二遍就要帶著文后的問題去深入研讀,注意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情節細節,圈畫出文章中的主旨句或者起到重要作用的句子,接著就是要尋找題目與小說文本的對應點,任何題目都與人物、情節、環境、主題等有著直接或間接聯系,因此,找準、找全對應點是做好小說類文本閱讀的關鍵。可以通過尋找區間的方法,通過題目給出的線索找準定位,根據這個范圍順序向上或者向下尋找,找到對應區間后,要根據題目仔細分析,采用圈畫法,在原文上圈畫重點詞語和句子,再進行概括歸納。第三遍就要細心讀,分析作者的表達手法和技巧,鑒賞文章中或別具一格的,或強大有力,或另有一番風味的,或用詞優美的句子。在答題時,要從多個角度考慮,先概括,后具體舉例分析。無論是什么考查模式,答題步驟都是大同小異的,即先提出運用了什么技法,表達了什么內容,最后分析起到了什么作用、達到什么樣的效果。除了思考問題要全面以外,答題也要有層次,可以采用多個分點,進行多條回答,根據該題目的分值來組織答案,以此來讓自己的答案更具系統性,更有條理性,更整潔有序,更一目了然[3]。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們計時,通過對學生系統的限時訓練,來幫助學生們提升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
(四)教師要增加課外補充,養成學生閱讀習慣
只靠課本和練習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在高考語文中脫穎而出,還需要學生拓寬自己的閱讀量,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因此,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一些優秀的、有助于身心發展的文學書,讓學生在閑暇之余讀一下課外書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在班級里建立圖書角,要求學生做好讀書筆記,積累書中的好詞好句和名人名言。還可以利用一堂語文課的時間舉辦圖書會,讓同學們分享自己讀過的好書。學生通過日積月累的課外文學補充,一定會讓現代文閱讀的解題能力突飛猛進[4]。
總而言之,語文閱讀是語文試卷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采取多種措施,向學生傳授語文現代文閱讀的答題技巧,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滕志龍.談初中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的教學運用[J].新課程,2020(32):239.
[2]楊桂業.初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的教學實踐探究[J].新課程(下),2018(2):283.
[3]蔡育英.談初中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的教學[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6(8):150.
[4]靳修邦.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之閱讀答題技巧[J].中學時代,2012(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