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明
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小學思政教育的主干課程,其擔負著幫助學生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養成的重任。作為小學生群體,其心智水平正處于發展時期,為此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授課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的有效引導,采取“體驗式”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從而使道德與法治課程更高效。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德育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2-01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82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能夠確保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知識學習當中,不但能夠確保學生知識的豐富,同時亦將確保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更能夠促進學生道德水準的提高以及法律意識的養成。特從當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談起,對體驗式教學的內涵及其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作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實施策略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所遇到的問題
審視當前國內小學教育的整體情況,應試教育思想依然在一些地方成為教育主導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亦不例外,由此使得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時毫無動力,表現出應付學習的態度。同時,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授課教師,亦存在相當一部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授課教師過于重視和推崇卷面分數,由此使得這部分教師在面對并非考點的問題時,會采取簡單帶過的方式,盡管說這種做法能夠讓學生的分數得到提高,并且授課教師的教學績效得到保障,不過如此一來,便背離了本門課程的宗旨。另外,相當一部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授課教師習慣于采取常規的講授方法,按照教科書的內容照本宣科,不做教學拓展,由此也直接降低了學生對于本門課程的研習興致。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而言,其本應當使學生能夠學習到生動的法律常識以及道德準則,但是前述教師的教法以及所秉承的教學理念,極大地阻礙了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體驗式教學的內涵及其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作用
我們嘗試著將體驗式教學應用到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需要對體驗式教育的內涵及其作用有所了解。下面我們分別對這兩個方面展開研究。
(一)體驗式教學的內涵
由內涵的角度加以分析能夠看出,體驗式教學模式乃是立足于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知識學習活動當中,并從中獲得優質學習體驗的授課模式,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授課教師在采取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過程當中,不應僅僅使用一種教學方式,而應采用靈活多變的方式,使學生實現對道德以及法治知識的有效吸收和掌握,進而強化學生的學習感官體驗,并能夠從中感受到習得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樂趣。需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授課教師加以注意的問題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于本課程的學習興趣不夠濃厚,因而在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得不夠積極主動,課堂參與程度也處于較低層級,使得這些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獲取方面表現得十分有限。除此之外,一些學生對于相關知識點的領會程度相對較淺,因而無法將所習得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運用于實踐當中。這些問題便有賴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授課教師通過采取體驗式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課堂知識學習過程當中來。
(二)體驗式教學之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價值與效用
在當下一個時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成為廣大義務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以及為之所努力和奮斗的方向。有鑒于此,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授課教師在日常授課環節當中,不應當僅僅滿足于對學生知識的講解以及技能的傳授,更應當確保德育教育能夠貫穿到日常教學活動當中,讓學生習得正確的為人處世方式,掌握足夠的法律知識。通過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當中引入體驗式教學模式,不但可以依托學生對于課程的全面參與,使課堂學習氛圍不再死氣沉沉,同時亦能夠幫助學生豐富道德與法治知識體系,讓其能夠聯系實際,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紤]到前述因素,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授課教師必須根據授課班級學生的實際學情,科學運用體驗式教學模式,以便確保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得到真正的實現。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小學道德與法治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嘗試體驗式教學,帶領班級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獲得優質的知識學習體驗,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增強學生的知識學習體驗,打造生態性道德與法治課堂,構建問題體驗式教學模式,科學設置活動,讓學生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方式。
(一)帶領班級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獲得優質的知識學習體驗
按照新課改的要求以及素質教育的目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授課教師必須確保學生能夠真正成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主體,使學生能夠在接觸和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過程當中獲得優質的知識學習體驗,以此來促進和推動學生展開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深入鉆研與自主探究。有鑒于此,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授課教師應當帶領班級學生積極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能夠獲得優質的知識學習體驗,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可以充分地交換學習心得,分享學習經驗,交流對現實案例的看法和意見,最終達到共同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比如,在講解《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這一課時,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學習內容和目標,并鼓勵學生對教材展開自主閱讀和分析。當學生對本課知識和目標有所了解后,再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展開本堂課知識的自主探究式學習,同時教師應給學生設置合作學習任務,引發學生組內圍繞任務展開探討,學生們在任務的引導下,對社會當中遵守規則以及不遵守規則的現象展開激烈探討。讓學生從自身出發,充分表達遵守社會規則和秩序的重要性,從而在合作體驗過程中深刻地理解本課知識。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增強學生的知識學習體驗
當下,人類已經步入了信息技術時代,各類信息技術的層出不窮極大地提升了社會公眾工作、學習以及生活的效率。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授課教師,不能對功能強大的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視而不見,而是應當積極思考如何能夠將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運用于課堂教學環節當中,以此來增強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學習體驗。舉例而言,筆者在為學生講授“環境保護”“節約資源”等內容的過程當中,便運用了信息技術手段,如此便讓班級學生獲得了更為直觀、立體的學習體驗,最終確保了授課的質量。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些浪費資源和踐踏環境的視頻,讓學生進行觀看。在此之后,教師就可以不斷引發學生的思考:“這樣的行為對嗎?如果所有人都是這樣的,人類將面對什么?你覺得應該怎樣從身邊做起、從自我做起,真正地實現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呢?”引發學生的思考和闡述。這樣學生的多項感官就能得到調動,使得學生的情景體驗感得到不斷的加強。
(三)打造生態性道德與法治課堂
此種課堂形態要求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授課教師應當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不再如同以往那般由教師占據課堂的中心地位,而是應當使學生成為道德與法治知識學習的主體,使其能夠按照自身的實際學習訴求去對道德與法治知識展開自主探究。當然,這種教學形態并非意味著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授課教師可以當一名“甩手掌柜”,而是應當向學生講授正確的自主探究技法,并給予學生悉心的指導和幫助,從而讓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更具成效。
(四)構建問題體驗式教學模式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授課教師應當積極構建問題體驗式教學模式,此種教學模式要求授課教師應當精心設計問題,所設計的問題應當同學生的知識面、心智發育情況相匹配,同時所設計的問題應當具備一定的開放性,這樣才能夠實現對學生思維水平的鍛煉和提高。除此之外,為了確保學生對于授課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表現出足夠的思考和作答興趣,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授課教師亦應當了解學生在平日里的興趣愛好,這樣方可確保所設計的問題能夠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做到有效對接,進而使學生產生踴躍回答的欲望。比如在《讀懂爸爸媽媽的心》學習過程中,可以提出問題:爸爸媽媽愛你們嗎?爸爸媽媽愛你們的表現有哪些?然后再提出問題:你愛你們的爸爸媽媽嗎?你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是哪天?最愛的食物是什么嗎?等等。在思考互動中,讓學生學會去感受別人的愛,然后學會去愛別人。
(五)科學設置活動,讓學生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方式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目標在于使學生能夠習得足夠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如此方可保證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立足社會。有鑒于此,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授課教師應當科學設置活動,以此來保證學生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方式。換句話說,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不應當定位為理論課,而是應當成為實踐類課程,借助授課教師設置的活動,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當中實現對相關知識的深入了解和體會,最終得到進步與提高。比如,小學生的表現欲望是非常強烈的,并且是非常活潑好動的。所以,在課程的開展中,教師也可以設置舞臺劇等活動,不斷地進行角色扮演的強化,以此來深化學生的體驗感,使得體驗式教學得到不斷的落實。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其中主要包含了一些法律知識和道德素養等,能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和成長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使得學生的法律意識和道德素養得到不斷的提升。當前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雖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體驗式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實施策略。落實體驗式教學不是一件易事,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教學創新的方法,不斷地應用在教學中,并且加以反思、改進。因此,教師的任務十分艱巨,“路曼曼其修遠兮”,還應該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周秀蓉.淺談小學道德與法制體驗式教學的作用和實施策略[J].文淵(中學版),2019(2).
[2]方慧.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對策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5).
[3]曹小宇.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J].教育,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