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豪 林卉露
摘? 要:將新型教學資源微課引入營地教育教學中,是加快信息化時代營地教育變革的創新嘗試,為營地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從入營前教學、營地中教學、營地教學后三個方面探討了微課在營地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分析了微課在營地教育中的應用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確保營地教育的高效性與體驗性、助力教師關注育人過程的價值內涵。
關鍵詞:微課;營地教育;校外教育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文件,重點部署了教育現代化的戰略任務,強調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利用現代技術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現規模化教育與個性化培養的有機結合的教育目標。[1]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教育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對推動教育現代化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微課作為一種結構化數字資源被廣泛應用于校內課堂的教學之中,其新穎的教學組織形式對學生各學科的學習具有積極意義。[2-4]
營地教育屬于校外教育的研究范疇,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5]近年來,隨著政府、社會、家庭各方對營地教育的不斷重視,營地教育也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由最初的素質教育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逐步形成營地教育的理念。營地教育的課程內容多樣,在教學方法上重視情景式體驗教學,旨在為學生提供全面發展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
一、微課在營地教育中應用的可行性
營地教育雖然在教學內容上不同于學校教育,但營地教育在教學手段及方法上同樣需要緊跟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借鑒校內學科教學中先進的新媒體教學手段,探究其在營地教育中的應用價值是有效提升營地教育現代化的一種思路。微課作為一種新媒體教學資源,將其應用于營地教育中具有極大的前景,一方面因其呈現內容豐富、傳遞信息量大的特點符合營地開放式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將學生們熟悉的微課教學模式遷移到營地教育中具有極大的優勢。將微課教學手段與情景式體驗教學相結合,能夠為營地教育帶來創新的課堂體驗。本文對微課在營地教育中的應用場景做了探討性分析,以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動營地——東方綠舟為例分享了微課教學的應用經驗,并對可能遇到的問題提出了嘗試性的解決方案。
二、微課在入營前教學中的應用
營地教育的內容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較為陌生,它既不同于學校的學科教學也不同于課外綜合實踐活動,營地教育的內容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與延伸,主要集中在國防教育、戶外拓展、環保科普、公共安全等方面。營地課程是基于情境式體驗內容展開的,其教學設施的要求較高,學生們很少在生活中見到,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認知水平往往限于圖文資料,客觀上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微課的教學模式得益于數字化、網絡化的特點,使得授課環境不再受地理空間的限制,利用這樣的特點可以通過數字化手段創設虛擬情境,使學生在入營前就可以自主學習相關營地課程的課程導入部分,相當于把學生學習營地課程的時間前置。開展入營前的微課學習不僅滿足了學生對營地教育內容的好奇心,而且還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更有利于入營后營地課程的開展。采用微課教學手段,有利于學生將線上認知與真實體驗相結合,從而促進學習效果;有利于將入營前預習與營地中學習相統一,從而確保學習過程的連貫性。
對于營地教師而言,制作預習導入課程微視頻的過程,不但能夠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資源開發與利用、信息技術整合等能力,進一步鞏固營地師資力量,而且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開發精品課程。
三、微課在營地教學中的應用
營地教學課程是營地育人的有效載體之一,是保證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將微課多媒體資源引入到營地教學中,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微課教學資源有利于提升課堂效率
營地內的教學場所與學校內的教學場所有所不同,學校開展教學活動的場所多集中在教室內,由于情景式體驗教學的需要,營地內的教學場所多設置在開放/半開放的場景之中。特別是在開放性的戶外環境中,學生的注意力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較難將注意力集中于營地教師所講的內容上,因此與學校在課堂中授課相比,營地開放/半開放式環境下的課堂效率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微課作為一種多媒體教學資源能夠活躍課堂氣氛、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營地課堂效率;此外,微課資源信息量密度大,能夠保證教師在短時間內高效完成基礎內容的講解,從而確保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實踐體驗。以營地公共安全實訓課程——氣象災害一節為例,在課堂中教師以微課的形式集中介紹了我國常見的極端氣象災害,并講解了面對不同災害時的正確避險措施。接下來的課堂時間則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進行檢測,進一步強化學習效果。在基礎理論知識學習之后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對避險知識進行真實演練,有利于學生達到真實掌握避險技能的目的。同樣在營地軍事拓展課程——無線電測向一節中,相關課程的開展同樣可以借助微課資源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開展無線電測向課程的活動場地多在戶外開闊的自然環境中,學生受周圍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因此在課程中引入微課資源有利于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課程的興趣。此外使用微課資源也有利于教師對課堂時間的把控,從而確保學生在課堂時間內有足夠的體驗時間完成學習任務。
(二)微課教學資源有利于提高學習自主性
營地的校外教育課程注重學生的體驗實踐,強調課程學習的真學、真練、真懂、真會。以上教學目標的達成都依賴于學生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實踐。不同于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通過營地微課教學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有針對性地自主學習課程重、難點,如在營地國防教育課程——輕武器射擊一節中,教師將射擊分解動作及射擊瞄準要點等內容制作成微課資源在課堂中講解。這種教學模式既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真實體驗的興趣。學生在自主學習微課時,教師的大部分精力集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觀察上,有利于教師根據學生自身學習的情況做個性化輔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微課時遇到的問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的重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因此以學定教的微課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微課教學資源有利于保障課程安全性
營地課程的教學活動多在草地、樹林等自然環境中進行,以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動營地——東方綠舟為例,營地總面積達5600余畝,近三分之一的面積為水域,復雜的地形無疑增加了教學過程的不安全因素。在課堂中以微課的形式講解課堂風險提示、安全注意事項,有助于學生親身感受危險情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安全風險防范意識。此外,對于一些危險系數較大的課程,如營地拓展訓練課程——徒手營救一節中,學生需要運用合力攀爬過近兩米的高墻,雖然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有營地教師全程保護,但是課程安全依然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如果營地教師將學生在課堂中容易出現的危險動作錄制成微課資源,通過微課視頻的講解使學生形象感知危險動作的危害,則能夠有效地提示學生杜絕此類情況發生,從而保證了課程的安全性。
對于教師而言,在課堂中引入微課視頻資源,也能夠減輕教師重復性講解的工作量,使教師有更多的精力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安全。
四、微課在營地教學后的應用
微課在營地教學后應用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對課程價值的延伸上,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教學內容的回顧
微課視頻是可循環的數字資源,學生能夠重復性學習,有利于對營地所學內容進行回顧。由于學生在營地內的學習時間有限,通過親身實踐習得的知識如不及時加以鞏固則會遺忘。在相關課程結束后,學生可以利用網站在線學習的形式回顧課程微課、鞏固課堂學習成果。微課資源有利于學生總結與回顧營地課程內容,對校外教育知識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
(二)對教學內容的評價
每節微課的制作都需要教師進行精心設計,不同的教師對知識的講解方式也有所不同。微課視頻的制作過程,也是對教師進行微課教學的過程,相關數字資源也為教師的教研提供了豐富的數字資源,有利于完善和豐富教學內容,從而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
(三)對教學內容的創新
得益于校外教育課程的開放性與獨特性,營地課程的教學形式與內容對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也有所差異。在營地現有課程的基礎上,能夠以微課資源的形式開發出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認知水平的營地課程。對于具有教育特色的學校,也提倡學校學生以翻轉課堂的形式結合營地與學校特色錄制校本課程。
五、微課在營地教育中應用的局限性
在營地課程中引入微課教學模式,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但在客觀上也存在著一些缺點和不足。一方面受制于戶外的場地限制,便攜式放映設備的應用必定會增加教學成本;另一方面,教師微課制作水平的高低也對教學質量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在營地層面加大硬件設施投入、積極培訓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將有利于微課教學在營地教育中的開展。
六、結語
營地教育在組織與實施方面的獨特性,決定了微課資源在營地教育中的應用價值,具體表現在入營前、課程中與教學后三個方面。將微課教學資源引入營地教育是新時代營地教育信息化變革的創新嘗試,只有深入挖掘微課資源的應用價值,進一步創新營地課程組織形式,不斷豐富營地教育資源的內涵,才能進一步促進營地教學水平的提升,深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劉昌亞.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開啟建設教育強國新征程——《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解讀[J].教育研究,2019,40(11):4-16.
[2]羅陽佳,薛婷彥.流程再造下自主學習 市西中學探索以新技術改善課堂教學[J] .上海教育,2018(31): 34-36.
[3]姜偉.淺析“微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20(12):65.
[4]江梅紅.微課:點亮初中英語課堂的妙筆[J].江西教育,2020(15):18-19.
[5]薛露. 青少年營地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