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婧
【摘要】本文針對土地整治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及應對措施,采用理論結合實踐的方法,先分析了我國土地整治的特點和發展現狀,結合論述了土地整治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最后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分析結果表明,土地整治的特殊性,決定了土地整治中必然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能夠更好的協調二者之間的關系,實現穩定發展,值得高度重視。
【關鍵詞】土地整治;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應對措施
土地整治是實現現有土地資源持續利用的主要舉措,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在土地整治中會對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影響,如:水土流失、降低景觀多樣性、水資源利用緊張等。為更好的協調二者之間的關系,實現共同組成,就必須結合現存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才能在保證土地整治工作高效開展的基礎上,更好的保護生態環境。基于此,開展土地整治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及應對措施的分析研究就顯得尤為必要。
1、土地整治的特點和發展現狀
土地整治具有影響范圍大、覆蓋面積廣、內容繁雜等特點,需要有規范標準的思路和體系,才能促使土地整治相關工作高效、有序的開展。就目前我國土地整治發展現狀而言,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需要相關部門和人員加大對土地整治的管理,并積極創新方式方法,通過理論結合實踐的方法,探究不完善的政策制度,降低各種因素對土地整治造成的影響。特別是需要對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進行全系統的分析和解決,促使各行各業都能積極參與到土地整治中來,加大對現有土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保護土地資源的基礎上,提升利用率。比如:在土地整治需要加大對農業耕地的管理,加大對土地整治的宣傳和推廣工作,逐步擴大土地整治的影響力,讓從事農業的人民對土地整治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以便正確使用農業耕地,提升耕作質量,促使土地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和諧發展。
2、土地整治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
2.1破壞了生態多樣性
在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城市發展用電和農業耕地之間的矛盾愈發激烈。之前發展中,我國過于注重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土地整治中不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出現了很多問題,如:亂開亂墾,沒有注重對生態景觀的規劃保護,出現生態建設無法跟上土地整治開展的問題,致使很多生態多樣性被破壞。
2.2毀林造田
土地開發是土地整治的核心工作,主要是利用荒山荒地開發開墾耕地,以彌補城市發展對耕地的侵占,發展至今,可利用的荒山荒地越來越少,使得很多地方出現了利用林地中的疏林地或者荒草地來開墾耕地。不合理的開發致使林地逐年減少,水土流失問題愈發嚴重。長此以往下去,會導致森林草原系統逐步退化,生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1】。
2.3對地表土壤造成的影響異常嚴重
部分地區在土地整治中為提升耕地的面積,采取了“種田種到山頂”、“插秧插到湖心”措施,毫無計劃,盲目的毀林開荒,棄牧種糧食,圍湖造田。導致的后果是糧食總產量并沒有提升,但卻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土壤沙化現象愈發嚴重,農業生態平衡被破壞。
2.4水環境破壞嚴重
土地整治中會對水資源的分配、水環境、區域地質水文條件等造成較大影響,通常情況下,土地整治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糧食產量。但要想提升糧食產量,就必須有充裕的水資源。但在現如今的土地整治中,對現場地形地貌造成較大改變,雖然增加了耕地面積,但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致使種植的農作物沒有水源灌溉,不但沒有提升糧食產量,而且造成了嚴重的水源污染,沒有實現水土的有效平衡【2】。
3、土地整治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的應對措施
3.1完善公共參與體系
土地整治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內容,影響土地整治效果的因素也比較多,在土地整治中需要始終堅持底線思維,立足國土空間規劃,以“三區三線”作為土地整治的主要依據,建立起生態環境評價公共參與體系,逐步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評價體現。在土地整治全過程中,通過建立環境評價機制,能夠大幅度提升公共參與力度,更好監督土地整治,避免發生犧牲生態環境,換去土地整治效果的問題發生【3】。土地整治中要積極和當地民眾進行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在土地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中融入大眾智慧,提升公共參與度,保證土地整治的各項工作能夠高效、有序的開展。
3.2提升生態保護意識
為降低土地整治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和破壞,就必須全面提升土地整治生態保護意識,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開展土地整治。為達到這一效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提升土地整治項目管理力度,按照區域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土地整治方案和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以便更好的保護生態環境,同時還要做好對土地整治的全過程監督管理,避免超過允許范圍。
第二,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實現現有土地資源的有續利用,每位土地整治人員都要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土地整治中降低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和污染,促使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
第三,改善土地整治利用方式,按照土地整治范圍內的土壤、地形地貌、水資源等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設計土地整治方案,對不同的耕地田塊需要采取不同的土地整治方案,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提升土地整治的效果【4】。
3.3建立土地保護生態補償機制
在土地整治過程中,建立土地保護生態補償機制,能夠促使土地整治和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但此過程需要當地政府的支持,利用政策行政手段,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科學有效的環境保護政策,積極協調環境保護和其他行業發展之間的關系。讓生態建設能夠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才能實現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健發展。對農民而言,通過生態環境補償機制,也可以獲得一定的收益,更好的改善生活環境,提升生活質量。
3.4發展特色生態經濟
為更好的處理土地整治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需要大力發展特色生態經濟,達到一條綠色產業鏈,從而更好的改善土地整治對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此過程中,需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出人民的力量,吸引各行各業的人才積極投入到土地整治中來,更好的發展綠色農業生態經濟【5】。綜合治理是保護生態環境的主要舉措,一套完整的生態系統,由資源、環境、生態三大要素共同組成,又可細分為:能源、水資源、土地、森林、濕氣、生物等基本要素,這些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破壞任何一個要素,其他要素隨之被破壞。因此,在土地整治中為更好的保證生態環境,就必須樹立系統觀念和整體思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協同努力,開展資源節約、環保友好、生態安全的土地整治工程。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采用理論結合實踐的方法,分析了土地整治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及應對措施,分析結果表明,土地整治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涉及到的內容繁多,為降低土地整治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和破壞,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從完善公共參與體系、提升生態保護意識、建立土地保護生態補償機制、發展特色生態經濟等方面同時入手,才能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促使土地整治工作能夠高效有序的開展。
參考文獻:
[1]陳前,何陽,邱鑫鑫,等.土地整治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與措施[J].居舍,2019,000(025):P.152-152.
[2]李長輝.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分析[J].科學與財富,2019,000(024):318.
[3]李振宇.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態問題及策略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9,000(015):177-178.
[4]顧曉夢.土壤修復與治理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及對策[J].農家科技:中旬刊,2019,000(007):P.163-163.
[5]劉燕芳.論土地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生態保護措施[J].環境與發展,2019,31(02):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