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登勤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教師應創造條件和機會,在美工活動中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要引導幼兒感受美和發現美,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現美和創造美。我園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理論指導,開展了系列美工活動,引導幼兒大膽觀察、想象創造,創作新穎獨特的美工作品,并用這些美工作品裝點環境、美化生活,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在系列美工活動中,我園從重點規劃、資源收集、活動安排、優化實施四個方面著手,總結了運用自然資源有效開展美工活動的方法,以期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提升美工活動的效果提供參考。
我園教師在開展美工活動時發現了許多問題,如自然材料和美工工具的種類、數量太多,總體利用效率較低。針對已有問題,我園組織教師開展了內部教研會并邀請專家進園開展了診斷會。在教研會議中,我園教師針對“如何設計和實施園藝美工活動?”等問題進行了反復的探討,明確了“設計理念”“選擇內容”“實施運用”三個環節的原則。第一,教師在開展園藝美工活動時要將自然材料作為美工活動的素材,引導幼兒搜集身邊的自然資源開,如路邊金黃的銀杏葉,院后的狗尾巴草、小石子等;第二,在創作過程中,教師要調動幼兒感官,引導幼兒感受植物、石子、葉子等事物的美,促進幼兒認知、社交等方面能力的發展;第三,教師要以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作為活動重點,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合理設計、實施活動,促使幼兒在活動中獲得精神上的享受。我園通過自主教研和專家助力,明確了美工活動的設計理念與實施途徑,開展美工活動的思路也更加清晰。
自然材料是美工活動的物質基礎。教師組織幼兒收集類型多樣的材料,有利于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做好鋪墊。我園教師組織幼兒討論“如何搜集材料”“如何合理擺放材料”等問題,并在討論結束后引導幼兒嘗試實際操作。在教師的幫助下,幼兒記錄了活動所需材料的名稱,并按小組分配收集任務。同時,我園教師引導幼兒將收集到的自然材料進行分類,如花草類、葉子類、樹皮類、石子類、泥土類、枝條類、果實類等,并裝入“百寶箱”中,貼上圖文標簽,放置在大廳走廊,所有幼兒均可按需自取。
在美工活動中,幼兒需要一定的時間完成感受、體驗、操作等環節。為了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滿足幼兒的操作需要,我園教師反復研討,堅持尊重、支持幼兒的原則,每周安排一天的時間,讓幼兒自主利用自然材料開展美工活動,并將這一天命名為“園藝日”。在園藝日,教師不會限制幼兒開展美工活動的地點,幼兒可以在室內開展活動,也可以在室外進行,這種方式突破了時間、空間的約束,給予了幼兒更多的自由。
我園教師在美工活動中發現,不同教師對于美工活動的理解不同,其組織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不同年級的活動實施效果參差不齊。為了提高美工活動的吸引力和整體實施效果,我園采取了以下優化方法。
(一)集體備課,讓活動實施有準備
我園采取“一周一教研”的集體備課方式,組織全體教師共同制訂優質的活動方案,實現資源共享,提升活動設計與實施水平。在備課過程中,我園教師從活動選題、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多個方面進行討論,結合幼兒學習特點與發展需要,制訂了許多好玩、有創意的美工活動方案。例如,部分教師覺得傳統的樹葉拼貼畫已經沒有新意,提出了一種新的美工活動形式——“葉汁拓印畫”,即用膠帶將拼好的樹葉畫貼在白色小布袋上,然后用石頭砸樹葉,利用樹葉的汁液將葉片形狀一點一點拓印在布袋上。完成葉汁拓印畫后,幼兒可將其作為禮物送給好朋友,這樣的活動設計更具有趣味性,也突破了傳統的創作方式,能提高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在一次次的集體備課中,我園各位教師集思廣益、拓展創新,預設了豐富的活動方案,提高了美工活動的設計水平。
(二)觀摩研討,讓活動實施有經驗
觀摩研討是一種常見的交流、反思方式,通過觀摩研討,教師能從實踐層面切實地了解如何準備、設計、實施、講評、展示美工活動,掌握師幼互動的科學方法,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例如,在美工活動“干花和鮮花”中,教師的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提問有效,現場運用微波爐將鮮花“烤”成了干花,以便小班幼兒理解,加深小班幼兒的印象。不少教師觀摩了這次美工活動,獲得了有益的經驗技巧,對自然材料的使用提出了更好的建議。
(三)專題分享,讓活動實施有靈感
為了直觀地反饋美工活動的實施情況,我園采取專題分享的方式,促使教師交流經驗、總結反思。在每月月底,我園會開展豐富多樣的專題活動,讓教師以PPT的形式分享自己的經驗,如夏末秋初的“花海計劃”“玩轉花兒”“橘子燈會”;秋季的“布丁瓶創意”“彩虹夢”“紅薯盛宴”;冬季的“圣誕樹”“干花和鮮花”“制作干花”等。我園還要求各班教師每月用美篇的方式記錄美工活動的過程,并及時分享在教師群和班級群,同時邀請教師相互鼓勵、點贊,找出優缺點,并給予優化建議。通過專題分享,教師的積極性有所提升,在活動實施上考慮得更加全面細致。

(四)教學匯報,讓活動實施有效果
我園利用學期末最后一周的教研活動時間,組織教師開展集中性的教學匯報活動,按照“教研組集體研課—教師代表進行教學匯報—上傳優酷網絡進行評比”的步驟進行。通過展示匯報、交流分享,很多年輕教師獲得了歷練提升,積累了教案文本撰寫、教學目標制訂、教學準備落實、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策略把握以及美工環境布置等方面的經驗。例如,在王老師組織的“秋葉畫”活動中,王老師特意收集了大量的秋葉撒在教室里,營造秋的意境;在馬老師的“桃花朵朵開”活動中,馬老師找來了很多稻草,引導幼兒將毛線在繞稻草上,并打上粉色蝴蝶結,制作桃花樹;在徐老師的“煙花”活動中,徐老師嘗試了砸、灌、潑、撒等多種方法運用顏料,使一朵朵煙花在閃亮的夜空中綻放。每次成功的匯報都讓全體教師感受到了美工活動的魅力,從集體教研中收獲了教學智慧,獲得了個人成長。
(五)區域再現,讓活動實施有評價
為了展現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我園會在每學期末組織一次現場創作活動。在創作活動前,課題組會指定創作課題,班級教師會提供材料,幼兒則負責現場操作。例如,在今年的活動中,小班幼兒制作了作品“松果娃娃”“開花的樹”;中班幼兒制作了作品“馬蹄蓮”“漂亮的相框”;大班幼兒制作了作品“稻草人”“掃帚娃娃”。通過現場創作活動,教師了解了各班幼兒的能力水平,發現了各班幼兒之間的差異,這為活動的進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在運用自然材料開展美工活動的過程中,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得到了增強,班級藝術氛圍日趨濃厚,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進一步更新。有位名人曾說:“從生命一開始,大自然就向我們人類心靈里灌注進去一種不可克服的永恒的愛。”教師要給幼兒創造接觸自然、感受自然的機會,讓幼兒在看一看、想一想、玩一玩、做一做的過程中充分感受自然、藝術之美,獲得各項能力的發展。
(作者單位:南京市江北新區僑誼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