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教師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基于此,教師應從幼兒園實際出發,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可以將自然材料應用于區域游戲中,以有效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促使幼兒主動探索自然的奧秘,并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從而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教師應深入挖掘自然材料,豐富區域游戲的內容與形式,以充分發揮區域游戲的教育功能,讓幼兒在區域游戲中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例如,教師可以在春天和秋天,帶領幼兒到附近的自然環境中觀察樹葉顏色的變化。幼兒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在春秋兩季,樹葉的顏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教師可以問幼兒:“為什么樹葉的顏色會變呢?”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促使幼兒主動思考。接著,教師可以為幼兒講解樹葉顏色變化的原理,讓幼兒了解葉綠素、花青素、胡蘿卜素等植物色素的含量和比例與樹葉顏色的變化有很大的關系。除此之外,溫度、濕度也會影響樹葉的顏色。教師詳細地為幼兒講解植物色素的知識,有助于拓寬幼兒的知識面,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之后,教師可以讓幼兒用樹枝在地上畫畫,并鼓勵幼兒拾取自己喜歡的樹葉,裝飾自己的畫作。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將自己喜歡的樹葉帶回教室,并帶領幼兒開展一些與樹葉有關的區域游戲,如“數樹葉”“給樹葉排序”“幫助樹葉找媽媽”等。
教師應設計完整的區域游戲流程,在豐富幼兒自然知識的基礎上,根據幼兒提出的問題,開展之后的教學活動,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使幼兒感受學習的樂趣。
教師可以收集各種自然材料,開展手工制作游戲,以豐富幼兒手工制作游戲的內容,增強手工制作游戲的趣味性,從而更好地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筆者以所在幼兒園開展的幾個手工制作游戲為例,探討教師如何利用自然材料,開展充滿趣味性的手工制作游戲。
(一)制作“交通工具”
在筆者所在幼兒園開展的“制作交通工具”游戲中,筆者先向幼兒提問:“大家乘坐過哪些交通工具呢?”并根據幼兒的回答引入了手工制作游戲。比如,有的幼兒提到了船,筆者為幼兒播放了折紙船的視頻,讓幼兒了解用紙折交通工具的步驟。接著,筆者對幼兒說:“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制作交通工具。除了可以用紙折不同的交通工具以外,我們還可以用平常玩的泥巴制作交通工具。現在,請小朋友們穿好圍裙,戴好手套,以免弄臟自己的衣服。”讓幼兒了解本次手工制作游戲的主題和注意事項。最后,筆者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各種交通工具,讓幼兒觀察不同交通工具的外形和內部構造,并
鼓勵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作自己的作品。在幼兒制作過程中,筆者細致地觀察幼兒,并適時提示、引導和輔助幼兒,讓幼兒成功制作出各種交通工具。在幼兒制作好交通工具后,筆者還為幼兒講解了泥土的形成過程,讓幼兒對泥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二)“稻草變變變”手工制作游戲
筆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開展了一系列“稻草變變變”手工制作游戲。筆者鼓勵幼兒將家中的稻草和玉米芯帶到幼兒園,并帶領幼兒利用這些材料制作稻草墊子、稻草人等,以豐富區域游戲的內容。筆者還帶領幼兒用稻草制作手工作品,并鼓勵幼兒用自己的作品裝飾游戲區域,讓游戲區域更加豐富多彩,以充分激發幼兒制作手工作品的欲望,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在幼兒制作手工作品前,筆者帶領幼兒學習了用稻草制作手工作品的方法,并給予幼兒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幼兒熟練掌握這些方法。在幼兒制作過程中,筆者會時刻巡視,及時發現并幫助幼兒解決遇到的問題。在幼兒能熟練地制作手工作品后,筆者會鼓勵幼兒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創新制作手工作品的方法,制作出新的手工作品。在筆者的引導與幫助下,筆者班上的幼兒能用稻草、毛線、玉米芯等自然材料,制作出可愛的小稻草人、形象生動的玉米花、小型房屋、小型家具等。為了延續幼兒的制作熱情,筆者還開展了一系列競賽游戲,先展示了手工作品的名稱,再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制作手工作品。在所有的小組制作好手工作品后,筆者會組織全體幼兒以投票的方式,選出最佳的手工作品,并為對應小組的幼兒提供獎勵,以增強獲勝小組的自信心,激發幼兒的求勝心,讓幼兒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后續的手工制作游戲。
(三)制作“五谷糧食畫”
筆者所在幼兒園的教師利用五谷雜糧,帶領幼兒制作了五谷糧食畫。在制作五谷糧食畫之前,教師向幼兒講解了相關知識,如“五谷包括稻谷、麥子、大豆、玉米、薯類。五谷糧食畫源于唐朝,盛于清朝,有五谷豐登、國泰民安的意思。”讓幼兒了解了五谷雜糧具體指哪五種,并讓幼兒知曉了五谷糧食畫的起源和寓意。接著,教師為幼兒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五谷糧食畫,讓幼兒直觀地感受五谷糧食畫的魅力。在展示結束后,教師問幼兒:“除了制作五谷糧食畫以外,我們還可以用糧食創作什么作品?”鼓勵幼兒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在短暫的思考后,幼兒紛紛向教師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兒說:“玉米像一顆顆小珠子。我覺得可以用它來做項鏈。”有的幼兒說:“我覺得可以用粘膠和糧食,制作立體的車子、房子等物品。”教師肯定了幼兒的回答,并為幼兒提供了相應的自然材料,讓幼兒制作手工作品。在幼兒制作好手工作品后,教師與全體幼兒一起點評幼兒的手工作品,并讓幼兒說一說“誰的作品更具有創新性,原因是什么”。在教師評價環節,教師根據幼兒的表現和幼兒制作的手工作品,給予了適當的評價,讓幼兒發現了自己的長處,也使其知曉了自己的不足之處。
教師借助自然材料開展手工制作游戲,能寓教于樂,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區域游戲氛圍,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使幼兒的學習過程更加豐富有趣。此外,在手工制作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幼兒講解自然材料的來源,以拓展幼兒的視野,提升幼兒的認知水平。
綜上所述,教師將自然材料應用于幼兒區域游戲中,可以豐富區域游戲的內容,提升區域游戲的教育價值。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深入挖掘自然材料,豐富幼兒區域游戲的內容,以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還應鼓勵幼兒主動探索、動手操作自然材料,以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邁皋橋幼兒園丁家莊第二分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