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暢
摘要:在鄉村振興和傳承紅色文化背景下,藝術介入已成為解決鄉村紅色景觀問題的有效方式,但我國當下的鄉村紅色景觀設計仍然存在紅色文脈斷裂、人文關懷缺失、地域特色不足等問題。藝術介入鄉村是傳承鄉村紅色文化、激活鄉村景觀環境的創新手法。文章從藝術介入的視角提出設計策略,為鄉村紅色景觀設計實踐提供指導,同時對推動鄉村振興和傳承紅色文化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藝術介入;鄉村;紅色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20-0202-03
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傳承紅色基因實施綱要》指出要大力傳承紅色基因。近年來,鄉村紅色景觀的建設也逐漸受到了關注。鄉村景觀是集鄉村經濟、人文、社會等多種元素于一身的景觀,是鄉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鄉村的紅色文化又見證了鄉村的光輝歷史和發展歷程。當前,鄉村紅色景觀設計卻面臨諸多問題,因此需要針對鄉村紅色景觀提出有效的設計策略。藝術介入作為一種新興的鄉村景觀設計手法,以其獨特性和創新性為鄉村紅色景觀設計提供了新思路,也對推動鄉村振興、促進鄉村紅色文化傳承發揮著重要作用。
1??? 相關概念
1.1??? 藝術介入
目前,藝術介入缺少詳細的概念解釋。歐洲的先鋒主義運動者們否定藝術與社會實踐脫離,呼吁藝術家與生活合為一體,認為藝術與生活緊密相連,并且認為藝術介入社會能夠產生廣泛的影響[1]。還有一些學者認為藝術介入是藝術家將獨特的思考融入社會問題中;或認為藝術介入是藝術家通過藝術活動和藝術創作等方式試圖影響社會和人的行為[2]。
基于以上國內外學者對藝術介入的理解,筆者認為,藝術介入是運用藝術的手段干預社會,藝術家或設計師基于對社會文化、環境的了解,通過景觀設計、建筑設計、公共藝術、繪畫、雕塑等藝術行動干預社會,并對其產生影響。
1.2??? 紅色景觀
我國給予了“紅色”特殊的定義。在革命時期,軍隊被稱為紅軍,旗幟被稱為紅旗,政權被稱為紅色政權,因此與革命文化相關的事物大多以紅色命名[3]。紅色景觀是我國獨有的一種景觀,它是蘊含紅色文化的景觀。紅色景觀中蘊含的紅色文化是指中國共產在奮斗歷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文化總和。因此紅色景觀具有紀念、教育、文化傳播等多種功能,對傳承紅色文化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2??? 鄉村紅色景觀現狀與存在問題
筆者通過研究鄉村紅色景觀相關文獻資料和實地走訪調查我國部分鄉村,綜合分析了我國鄉村紅色景觀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2.1??? 地域特色不足
鄉村受地理環境、氣候因素和人文環境的影響,無論是在鄉村景觀還是在文化環境方面,每個鄉村都各有特色。但是隨著城鎮化的加快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鄉村紅色景觀建設出現了跟風現象。建設者不顧鄉村實際情況,懶于挖掘鄉村紅色文化,一味追求經濟利益,致使鄉村紅色景觀風貌千篇一律。鄉村獨特的景觀格局也正被現代城市風格侵蝕,地域特色逐漸消失,陷入鄉村景觀同質化的尷尬境地。
2.2??? 紅色文脈斷裂
鄉村景觀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積淀了豐富的紅色文化,但紅色文脈卻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斷裂。鄉村相對城市來說,管理機制落后,紅色文化資源無法得到深入的挖掘和有效的保護,甚至出現不合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的現象。鄉村缺少對紅色文化的宣傳,村民對紅色文化知之甚少,保護意識和傳承意識淡薄,最終導致鄉村景觀中的紅色文脈斷裂。
2.3??? 人文關懷缺失
有些鄉村紅色景觀設計照搬城市景觀設計方法,設計者對鄉村風俗習慣和紅色文化歷史并不了解,設計往往以景觀優化為主,雖然景觀面貌得到改善,但是無法喚起村民對鄉村紅色景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違背了以人為本的原則。鄉村紅色景觀功能單一,缺乏參與性和互動性,既無法滿足村民的身心需求,又割斷了村民與景觀之間的交流路徑。
2.4??? 設計手法同質化
紅色文化具有相對局限性,導致我國鄉村紅色景觀設計趨于同質化、庸俗化,設計內容常生搬硬套,缺乏獨特性和創新性。鄉村的紅色景觀大多是一些相似的紅色造型和具象的紀念雕塑等,毫無設計可言。這種單一的紅色景觀既缺乏與村民的互動性,還與周圍的景觀環境格格不入,因此也影響了紅色景觀本身具有的教育意義。目前,對于鄉村紅色景觀的設計大部分局限于表象,并未挖掘出紅色景觀的深層文化內涵,設計跟風現象也相對嚴重,缺少原創性的紅色景觀設計。
2.5??? 景觀布局不合理
我國對于鄉村景觀缺少完善的規劃體系,在長期的鄉村建設中常以經濟利益為重,景觀資源配置考慮不全面,形成了不合理的景觀布局。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許多村民開始向城市遷移,停止了農業生產活動,鄉村種植范圍逐漸減少,出現土地資源利用不合理的現象,鄉村景觀中的綠化面積大幅減少。
2.6??? 生態破壞嚴重
因缺乏完善的景觀規劃設計體系,設計師為滿足景觀設計要求,隨意開發土地、挖掘植被,既影響了生態平衡,又使鄉村原有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村民在農業生產活動中,因過度使用化肥,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還有大規模的養殖業導致大量廢水排放,對河流的污染也相當嚴重。加之許多村民依然保留原有的生活方式,生活垃圾隨處丟棄,環境保護意識淡薄,致使景觀和生態資源遭到嚴重沖擊。
3??? 藝術介入鄉村紅色景觀設計策略
雖然我國采取了一系列的鄉村振興措施,但是鄉村紅色景觀的問題仍舊突出,紅色文化仍被忽視,紅色景觀設計依舊缺乏創新性。因此筆者以藝術介入為切入點,結合當下鄉村紅色景觀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設計策略,以提升鄉村紅色景觀質量,傳承鄉村紅色文化。
3.1??? 挖掘本土特色,傳承紅色文化
魯迅先生曾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每個鄉村都有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風光、風俗習慣、人文歷史等,正是因為鄉村與鄉村間的地域文化差異,才成就了每個鄉村的獨特性。但是鄉村的不合理開發建設正逐漸減少差異,導致鄉村本土特色無法凸顯。立足于大局審視鄉村,筆者發現,只有注重鄉村本土文化,保持鄉村文化的獨特性,才能創造共同財富。
從藝術介入的角度講,脫離本土特色的藝術并不能稱為好的藝術,沒有鄉村本土文化特色的支持,便不能融入本土,藝術介入也變得毫無意義,甚至會出現占用公共空間、文化誤解、資源浪費等問題。因此,為了讓藝術能在鄉村中以更融洽的方式出現,應深挖鄉村本土特色和紅色文化資源。
在挖掘本土特色時,要注意整合鄉村現有資源,考慮鄉村地域和風貌特點,找準鄉村自身定位,因地制宜地推動鄉村精細化發展。紅色文化是鄉村本土特色中的重要部分,也能對村民起到教育作用,引領更多村民學習紅色文化,明白紅色文化的重要性,體會革命斗爭的艱辛,從而將紅色文化發揚光大。要想做好鄉村紅色景觀設計,就要對本土紅色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在設計實踐中對鄉村紅色文化進行詳細分析,最后以藝術的手法呈現在景觀中。文化相當于一個鄉村的靈魂,也是藝術創作的核心,無論是鄉村還是鄉村景觀,一旦缺少文化內涵都是無法持續發展的。在展現鄉村景觀美好面貌的同時,又能傳承紅色文化,這是藝術介入鄉村紅色景觀的意義。
3.2??? 凝練紅色文化,提取紅色文化符號
藝術介入鄉村紅色景觀設計時,需要提取出具有鄉村本土特色的紅色文化符號。因此,凝練紅色文化,并將其轉化為紅色文化符號應用于鄉村紅色景觀設計中具有深刻意義,也是對鄉村紅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在提取紅色文化符號時,可先收集鄉村紅色文化資料,如將紅色人物、紅色影像、紅色物件、紅色文字等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并從中提取出設計所需的紅色文化符號。
以江西省蓮花縣沿背村的“設計筑夢紅土地”項目為例,設計師選取革命時期村民都會用到的板凳作為設計符號,通過解構重組的藝術手法將板凳異化為紅色文化的河流,并在板凳之間串聯蓮花縣革命戰士甘祖昌將軍的生平事跡。板凳雖是一種日常用品,但卻蘊含著做人要腳踏實地、頂天立地的精神,中國共產黨也正是靠著這種“板凳”精神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另一位設計師以“紅色”文字作為設計符號,其將文字書寫在沿背村的一千塊石頭上,擺成一道矩陣,象征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河,借用語言的力量塑造空間,傳承紅色文化。
3.3??? 注重村民需求,提升景觀參與性
在設計時要注意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藝術家和設計師們常常以自身情感需求和審美為標準展開構思,因追求景觀的藝術化表達,所以忽視了村民的主體地位。藝術服務于人,無視村民需求的景觀設計只會失去村民的認同感,那么藝術介入鄉村紅色景觀設計也就失去了價值。就算在設計外觀上符合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審美,但是脫離村民需求的設計注定無法融入鄉村。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要及時與村民溝通,采用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村民需求,積極采納村民意見。
要使紅色景觀滿足村民需求,最重要的一點是提高景觀的參與性,可采用政府引領、藝術家和設計師帶頭、村民共建的模式提高村民對景觀的設計參與性,積極鼓勵村民加入鄉村紅色景觀的設計隊伍中,使他們擁有使用者、創作者、組織者等多重身份。村民在獲得參與感的同時,也會增強對景觀的認同感[4]。藝術家和設計師在提升景觀參與性的過程中也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村民參與到景觀設計中時,藝術家和設計師需要發揮自身專業技能和審美能力指導村民共同創作,共同建設鄉村紅色景觀。藝術家、設計師和村民共同定義了藝術介入對于建設鄉村紅色景觀的意義,藝術不再是一種美化鄉村環境的手段,更成為鄉村景觀以及鄉村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
3.4??? 激活閑置空間,注入藝術活力
鄉村中現存頗多閑置公共用地,這些用地基本都處于荒廢狀態,極其影響鄉村環境。可運用“以點帶面”的模式逐點激活鄉村閑置空間,將碎片化的鄉村閑置空間打造成具有藝術氛圍的紅色景觀節點,賦予空間新功能,并將其拼接成連續且完善的鄉村空間肌理,以改善鄉村景觀環境[5]。
在激活閑置空間時,注入藝術活力也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國鄉村極其缺乏藝術活力,因此亟須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打造藝術空間。作為藝術介入鄉村成功案例的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節,在實踐中也對鄉村閑置空間進行了激活設計,如將廢棄的垃圾堆放場改造成美麗的休憩園地,在閑置空地建造魚板屋造型展館。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節對鄉村閑置空間的激活,不僅使鄉村充滿了藝術活力,還為鄉村帶來了新的商機。
3.5??? 活化藝術事件,營造藝術氛圍
藝術事件是由公眾組織與開展的藝術活動,如藝術展演、藝術沙龍、藝術集市等[6]。藝術事件介入作為藝術介入的一種方式,由政府、藝術家或高校組織藝術活動,并調動村民共同參與,能夠提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為鄉村帶來全新的文化體驗。藝術事件的介入,還可以營造鄉村藝術氛圍,引發村民對藝術的關注,增強村民文化自信。
近些年,由于藝術介入鄉村的蓬勃發展,更多元的藝術事件正逐漸介入鄉村,如“鄉村密碼·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石節子村公共藝術創作營”活動從藝術出發,結合石節子村的本土特色,并運用當地材料與村民一起進行藝術創作,將藝術融入鄉村,提升鄉村文化內涵。“百年百校百村:中國鄉村美育行動計劃”項目引領高校藝術類專業師生走入鄉村、了解鄉村,與村民共同進行藝術創作,也是以藝術促進鄉村發展的成功案例。
3.6??? 改善鄉村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
改善鄉村環境,促進鄉村可持續發展,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將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相結合,推動特色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結合發展,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拓寬收入來源,提升鄉村經濟水平。政府要完善相關鄉村環境保護制度,加大環保監管和宣傳力度,增強村民保護環境的意識。要加大資金投放,完善鄉村基礎設施,規范鄉村污水排放,增設垃圾投放站點,并將垃圾進行集中處理。還可根據鄉村特色,合理規劃植被種植面積,優化鄉村景觀效果,加大植物保護力度,禁止亂砍濫伐。
4??? 結語
紅色文化是我國的重要資源,它見證了中國的發展歷程,挖掘和傳承紅色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鄉村紅色景觀對發揚和傳承紅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但鄉村紅色景觀設計的道路還很漫長,我們要珍惜鄉村紅色文化資源,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進行創新設計,希望藝術家和設計師們能積極投身鄉村建設,充分發揮藝術能力,使藝術深入鄉村,改善鄉村環境,為鄉村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同時希望文章能夠為鄉村紅色景觀設計實踐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陳楊.藝術介入鄉村公共空間之公共性問題研究[D]. 深圳:深圳大學,2017.
[2]余順利.藝術介入鄉村景觀建設策略研究[D].邯鄲:河北工程大學,2021.
[3]馮睿.通城黨校紅色文化主題景觀設計研究[D].武漢:武漢工程大學,2020.
[4]李澤琪,馬建武.基于公眾參與的鄉村公共空間景觀設計研究:以宜興市和橋鎮閘口村為例[J].現代園藝,2021,44(2):55-57.
[5]李麗欽.鄉村閑置空間景觀再生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9.
[6]吳文婷.藝術事件觸發的城市公共空間更新策略研究[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