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芳 鄧婷
摘 要: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端正入黨動機,為黨組織培養優秀的學生黨員是黨務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任務。本文對大學生入黨動機的問題展開研究,進而分析大學生入黨動機多元化原因,并對如何純化大學生入黨動機提出方案和對策。
關鍵詞:學生黨員 入黨動機 對策研究
1 大學生入黨動機及其多元類型
1.1 入黨動機概念
入黨是個體在認識黨、了解黨、靠近黨、捍衛黨中完成自我心靈凈化的過程,與此同時,入黨動機是指個體在正確的政治立場、態度和信念等內部因素或在資源、利益等外部誘因的影響下,產生想要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是一種在內外動機綜合作用下的想法意識。
1.2 入黨動機的基本特點
(1)多數大學生具有積極正確的入黨動機,這一類型學生能夠做到在政治上堅定立場、在思想上保持純潔,認同黨的方針路線和綱領政策。
(2)部分大學生具有個人價值型入黨動機,這一類型學生將黨員當作是具有社會地位的身份,把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成自己比其他人優秀的標志,同時覺得黨員是證明其個人價值與社會聲望的附加資本,典型的面子心理構建。
(3)部分大學生具有情感、家庭影響型入黨動機,這一類型學生是在同學、朋友、親戚他人多次鼓勵規勸的情況下形成被動化的入黨動機,這種情況通常會使這種群體缺少探知真理的能力,以及弱化其切實的政治追求。
(4)部分大學生具有追求功利化的入黨動機,這種類型的大學生群體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都會優先考慮自己的個人利益。
(5)部分大學生具有從眾化的入黨動機。這類大學生具有從眾心理,促使自己隨波逐流。這種學生群體對黨的理論知識僅限于知道,并不能做到真正理解,很難經得起黨組織的長期考驗,但他們對黨有著崇敬的心情,是他們向黨靠攏的良好基礎。
2 大學生入黨動機多元化原因分析
2.1 轉型社會時期文化多元性是入黨動機多元化的深層次原因
“轉”的目標在于“型”,不同的發展階段和發展任務下,必須存在一個有形之“型”,來引導整個發展和變化的過程。當前大學生入黨行為受到多重文化觀念的影響,社會文化結構表現出一種多元的結構狀態,每一種文化構成都在治理過程中發揮著著獨特的影響。
第一個構成部分是傳統政治文化。一方面,傳統政治文化有著其獨特的“韌性”,這種獨特“韌性”在一段較長的時期內可以繼續留存并不斷地對現實社會產生影響;另一方面,雖然中國社會改造自清末到現在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在對待傳統政治文化的態度上也并不是全然的否定,既然如此,自然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影響不能全然地被消解。
第二個構成部分是馬列主義主流意識形態。馬列主義在建國后的發展,除了原初意義上的引入外,需要關注的是其在轉型過程中的文化吸納和發展狀態。以這一角度觀察主流意識形態對大學生行為塑造,主要表現在革命性的政治站位影響深遠。現階段主流話語體系對地方治理要求首當其沖也是要求“講政治”,建國后特別是在轉型背景下,面對社會思潮多元化以及利益多元化的現狀,主流話語體系勢必要求大學生必須“聽黨話,跟黨走”,以保證執政思想的統一性。
第三個構成部分是西方自由主義思潮影響。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傳播對大學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權利觀念認知得到拓展。經過新文化運動、地方憲政實踐,大眾自由平等的權利意識得到了充分調動,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當家做主成為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和應有之義,大學生的個體權利觀念不斷深入人心。二是個人利益考量標準的流行。個體觀念的提升表現在經濟領域,會造成個人利益至上觀念的流行,這種觀念在市場經濟建設的背景下,在高校也變得隨處可見起來。比如,部分大學生把個人利益凌駕于集體利益之上,造成了一定的工作難度。
2.2 市場經濟下的自由競爭環境是入黨動機多元化的客觀原因
在市場經濟制度下,多元價值觀念和自由競爭的環境的影響下,個體如何應對這種自由競爭環境下的壓力成為一種存在的多元選擇。實際上有大部分優秀大在校大學生,愿意在黨的領導下實現政治抱負。多重文化因素、市場競爭的社會環境下,個體入黨動機逐漸多元化且難以識別,作為基層一級黨組織,如何通過各類考驗教育,進一步純化優化入黨動機,就是當前的一項重點任務了。
2.3 高校黨建工作規范性不足是入黨動機多元化的直接原因
高校黨建工作特別是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規范性不足,是很多高校面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程序不嚴謹,即黨員發展的各項程序規則在實際操作中走形。比如,每個月對積極分子的談心匯報工作逐一進行溝通交流有一定困難性以及入黨積極分子的學習培養,真正走心入腦的學習方式仍然偏少;二是優秀分子的識別困難。哪些是大學生當中真正的優秀分子,“思想純潔性”這是一個比較隱性的問題,按照現有要求,對思想先進的學生如何才能評定其的等級是一個普遍的難題;三是評價體系的缺失。積極分子甚至是預備黨員評價,很多高校主要依據學業上的表現在評判,對其他道德表現上的評判依據不足,多數沒有具體的考核標準,使得本就難以識別的這一問題更甚,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其真實的入黨意圖和動機是什么,就十分撲朔迷離。
綜合上述三方面原因,基層黨委要努力從文化價值觀念上、從個體思想素質建設上、從黨建工作規范化上下功夫,進一步強化制度建設和思想建設的成果,不斷使大學生入黨動機純化和優化。
3 入黨動機純化之舉措建議
3.1 構筑學院課程思政建設項目育人機制
針對新時代專業課程教育面臨的重要任務,學院充分發揮專業特色,從專業建設、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角度對課程思政項目提出具體要求,遴選了年度第一學期13門課程作為課程思政試點項目,這13個試點建設項目包括音樂和設計兩個學科門類,既有校院兩級的公共課程,也有學院藝術類專業課程,學院專門列支試點建設經費,對入選項目給予一定的課程建設項目經費支持。課程思政試點項目負責人從教案設計、方法采用、實踐教學和課程效果等多方面,推動思政教育的教研融合。同時結合課程思政建設項目的藝馬當先平臺融合、大學生競賽融合以及工作室黨建融合,充分發揮課程項目建設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構筑起與社會主義人才培育要求相適應的同向同行育人機制。
3.2 加強大學生入黨教育和培養
建立良好的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模式,要不斷適應新形勢的變化,改變原有工作思路,堅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充分發揮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潛能,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觀念融入到黨校培訓課程體系,將黨的時事政策,黨的基本理論知識,黨員權利與義務,黨員先鋒模范等通過演講、繪畫、知識競賽、辯論、戲劇演出、參觀、訪問等多種形式教授,讓同學們入腦入心,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政治理論素養,全面發展素質能力。通過先鋒班育先鋒,積極宣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學風建設,班級管理,服務師生、寢室管理等方面成為學院學生及班級建設的模范。通過藝馬學研社傳播新理論,充分發揮入黨積極分子的主觀能動性,利用院級網站、新媒體微信平臺,做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知識的有效傳播。
3.3 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充分發揮輔導員、班主任在學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高校輔導員、班主任是離學生群體最近,跟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群體,要提升思政工作隊伍的綜合素質,嚴格選拔聘用條件,從學歷、專業、經歷等方面提出高標準。通過專業培訓提升思政工作隊伍素質,注重抓好上崗前培訓,日常業務培訓,工作專題培訓,依托全國高校輔導員網絡培訓班、全省高校輔導員培訓研修基地,結合學生教育日常,定期開展交流研討沙龍,做好職業素質培訓和能力提升,拓寬工作途徑及視野,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真正理解黨的宗旨,真正從內心理解如何做合格黨員,為大學生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3.4 嚴格規范大學生入黨程序
根據《黨章》《團章》和中共中央組織部、共青團中央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推薦優秀團員做黨的發展對象工作的意見》精神,嚴格按照“推優”對象條件,工作程序、工作紀律做好推薦優秀團員作為入黨積極分子的工作,充分發揮團組織黨的助手和后備軍的作用。為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和培養,制定學院黨員發展評價辦法,學生黨員發展采取積分制的方式進行評價。從思想學習表現,包括入黨動機純正、思想品德優良,每季度思想匯報的規范性和深度性,按要求參與黨組織的服務工作,學習成績,英語能力;“五個一”工程,涵蓋擔任一個學生干部,對接一個學生宿舍,爭做一個正能量的傳播者,服務一次社會公益或創新創業活動,聯系一個新生班五個方面;組織評價,即參考班級學生、班主任、任課老師、系、入黨介紹人和培養人等意見的基礎上,學院黨委再從考察對象所獲獎項、科研、專利發明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細化每塊內容的具體要求,具體分值,讓同學們有章可循,有據可查,有理可依。嚴把入口關,嚴格遵守相關程序,把真正優秀、符合入黨條件的大學生吸收到黨組織中來,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擔當力量。
同時,抓好學生黨員發展質量。一是抓好黨員發展手冊的填寫,重視日常服務工作的檢查與督導;二是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從嚴要求,不定期從思想道德等方面進行檢查,要求其在全院學生中爭當表率,對于入黨動機不純正者不予發展;三是明確入黨積極分子必須踐行“五個一”服務工作,凡五個一中任何一項為零分者不予發展,總分低于及格線者不予發展;四是除黨校結業考試外,每年開展1-2次政治理論閉卷考試和入黨誓詞現場考試,要求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熟知黨的基本知識,牢記入黨誓詞。五是凡是有任何不合格確定將一票否決。
3.5 建立入黨后繼續教育平臺
組織社會實踐鍛煉,即走出去的教育,是傳統理論教育的補充和完善。采用走訪調查、公益活動、體驗鍛煉、參觀考察等形式,目的是增強大學生入黨動機教育的感染力。調查中,有 87.65%的學生更愿意通過參觀 “抗戰紀念館”、觀看“黨教育紀錄片”等形式來激發其強烈的愛國情懷,增強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信心。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擺脫課堂理論授課的乏味,既能體會實踐的樂趣,又能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來端正不良的入黨動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同時鼓勵學生深入社會,通過志愿服務、暑期社會實踐等,培養大學生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奉獻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建立預備黨員個人事跡月報機制。每個月定期檢查預備黨員的思想、學習、工作、生活、作風等方面情況,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和科學技術手段,建立數據庫,每個月讓預備黨員定期將自己發展情況作出匯報,以便黨組織及時了解學生預備黨員的最新發展動態。通過身邊人,身邊事影響帶動有意愿入黨的大學生,通過學院提供的交流平臺不斷學習黨的知識,黨組織也能及時了解學生預備黨員的最新發展動態,從而更好的對學生作出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促進學院黨員發展工作健康有序的開展。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黨建研究青年項目“大學生入黨動機調查與黨員發展研究”(項目編號:18DJQN073)。
參考文獻:
[1] 周永學.做純潔的共產黨員——談談入黨動機,北京:中國正方出版社,2013年.
[2] 姜建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研究,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
[3] 莫柯.創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實踐與思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4] 孫煜明.動機心理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時,1993年.
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