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偉
摘 要:本文將針對目前在初中的地理課堂教學當中的問題教學進行分析,提出一些具有實踐意義的策略,希望能夠幫助到初中地理教育事業,為初中地理教育工作的發展提供一些路徑思考。
關鍵詞:初中地理 課堂教學 問題設計策略
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強調,地理學習要變追求學習的結果為強調學習的過程。初中地理新教材在編寫上以活動為線索,通過活動過程得出結論,“活動”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教材“活動”注重問題設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活動”進行加工處理,得出符合自己學生特點的問題設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下面本人談談在問題設計策略上的幾點體會。
1 問題的提出要創設情景,具趣味性
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興趣一直發揮著巨大的功效,如果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設計能夠具有充分的趣味性,則能夠為學生的學學習帶來巨大的幫助。教師的課堂教學應該盡可能地避免照本宣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在教材上看到的內容和教師表達的內容一模一樣,學生便會失去興趣,對知識內容感到無趣,也就難以提升教學效果。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該盡可能的提升問題的趣味性,同時,要創造性的為學生營造出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愿意參與課堂教學,對學習產生興趣[1]。
2 問題的設計要由易到難,具層次感
地理課堂教學當中設計的問題一般分為兩種,第一種屬于平行式提問,老師提出的問題之間并不存在邏輯關系,前一個問題的內容和后一個問題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系。教師在提出這種問題時,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問題的難易程度應該是遞進的,讓學生先解決較簡單的問題,先積累起基本的自信,再在之后較難的問題當中進行深入的思考,逐步推進,鞏固學生的學習基礎。第二種屬于遞進式問題,這種問題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前一個問題的條件或是答案,會對后一個問題帶來影響,或者說具有一定的因果關系,這種問題的發揮空間較大,教師可以通過提出某個天氣現象的案例,讓學生思考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逆推原因,或是通過介紹某種條件,讓學生思考這種條件將會產生的氣候影響,順推結果[2]。
3 問題的提出要有鄉土性,引導學生關注生產生活
教師可以將學生所處的家鄉的地理知識作為切入點,同時,將家鄉放在國際的大背景下作為思考的條件,這既是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策略,同時也是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具備的教學能力。教師在設計地理問題是,應該盡可能的將教學知識內容和當地的地理環境相融合,讓學生對自身的家鄉環境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也能夠讓學生了解到地理知識在生活當中的重要性,地理知識可以說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借助地理知識,讓學生更加關注自己的家鄉,在生活中尋找知識。我國各個地區的氣候具有較為鮮明的特點,教師可以根據所處地域的不同,先介紹大的地域范圍下,較為明顯的特點,再逐步深入,逐漸縮小學生家鄉的范圍,讓學生由淺入深的對自己的家鄉有更加深刻地了解[3]。
4 問題的設計要體現地理思維,具實踐性
中學地理學科的教學價值在于培養學生具有地理學科特性的思維能力。因此,在進行地理課堂教學的問題設計時需要側重于讓學生進行思考,先理解問題、思考問題再思考答案,讓學生在思維層面得到鍛煉。舉例來說,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到教學中國水資源實踐分配特點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本地的水資源情況實際,為學生設定問題情境,以本地的水電站發展為背景,讓學生思考為何水電站企業會有這么大的盈利,學生在思考與解決地理問題的過程中,既理解我國水資源分配上具有年際變化大且會出現豐水年和枯水年。甚至是連續豐水年或枯水年這一特點,又擴展了他們的知識視野,同時提高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教師的教學過程往往會把教學知識內容打碎,盡可能詳細的灌輸給學生,學生對知識進行記憶,對很多經典的案例進行機械化的記憶,這幾乎沒有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思維僵化,沒有活躍使用。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利用問題,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讓學生針對一個問題通過資料調查,互相討論等方式,摸索出問題的答案,而教師更多的基于一定的引導,使學生更牢固的獲得知識使用的能力[4]。
5 問題的設計要扣緊時代脈搏,具有新穎性
如今,初中地理教材的新標準理念當中,更加強調將課程重點放在高速變化的全球形勢上,并不斷的吸收地理學科知識方面持續發展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成果。初中地理教學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在教學素材上,突破教材本身的桎梏,在教學內容當中引入一些讓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包括國家地理、自然災害、領土爭端等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5]。
6 增加學生自主研究的機會
在初中地理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的教學理念已經逐漸從過去的接受性學習轉變為了如今的研究性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問題的設計不應該只追求讓學生得出答案,而應該是引導學生深入得進行知識研究和探索。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隨機分為小組,同時為所有學生設置課題,讓學生進行組隊討論,讓學生通過集體的力量搜集資料進行問題的集體分析和研究,既能夠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能力,還能夠鍛煉學生的集體思考能力,讓學生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
課堂問題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影響到學習目標完成的效果。因此,有效的課堂問題設計為學生主動地參與地理課堂教學、順利完成學習目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羅德堯.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計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7):193.
[2] 黃世原.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24):15-16.
[3] 歐陽唯能.從“精彩的問”到“有效的問”——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與優化實踐研究[J].教育科學論壇,2014(12):24-26.
[4] 朱學堯.地理課堂教學中問題的設計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03):23-25.
[5] 朱學堯.地理課堂教學中問題的設計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05):23-25.
廣東省肇慶市高新區大旺中學初中部 (廣東省肇慶市 52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