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海
【摘要】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在近些年進行了革新,互聯網不僅對各行業的發展有積極的影響,對于教育也有著異曲同工之用。在新時代,“互聯網+教育”成為一種教學潮流,智慧學習成為教與學的主流,教師們開始運用大數據進行教學。憑借課程平臺課程管理,知識能夠實現自如切換。智慧學習的核心是教學模式設計,通過開發課程資源、建設課程平臺與改革課程評價,促進新型課程的產生與運用。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 智慧學習? 構建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3-0007-02
一、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智慧學習生成的不竭動力
基于“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智慧學習是必然結果。原因在于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終身學習成為其發展需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使得知識更新速度有所提升,基于此,師生應積極學習,使得自身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以便輕松應對嶄新的教學氛圍。此外,終身學習也是經濟社會對于人才的迫切需求。經濟結構受互聯網的影響,獲得了革新,教師應積極學習,用杰出的教學能力提升職業競爭力。除此之外,終身學習意識也是學習型社會構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含義在于每個人都可以實時學習,隨處學習,營造一種人人善于學習的社會。唯有促使學習者積極學習,才能成功構建一個學習型社會,才能促進其發展。最后,終身學習是教師資格認證政策的需求,自2015年起,終身有效成為過去式,教師應定期參加培訓,定期考核,這就體現出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教師作為教育者,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博覽群書,不斷拓展自己的視野空間,小到風光景象、名人軼事,大到上下五千年歷史,都要積極涉獵,如此一來,在教學過程中,便可以實現旁征博引。所以教師唯有不斷更新學習,才有可能達到這種境界。在新時代,教師除了要思考如何教,還要分析學生該怎樣學,而教師的教學資源雖然足以完成教學目標,但作為一個教育者,還要有一顆熱愛學習的心,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樹立終身學習意識。這里所指的學習內容是非常廣泛的,既指的是學習觀念,還指的是教學組織形式與方法,同時也包括如何合理使用多媒體以及不斷提高教學管理技能等。
比如:(1)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逐漸加大,所以要加大教育力度,聘請高質量教師。這些從業的教師自身要有終身學習意識,了解自己教育職責的重要性,并且以學習者的姿態飽覽群書。[1]學生在校期間主要以教師的教學作為學習契機,所以教師要有海納百川的知識,這樣才能給予學生足夠的知識含量。教育職業有其特殊性,需要教師不斷充電不斷學習,只有提升自己,才可以將本職工作做好。現如今社會已經步入學習化階段,這是人類賴以生存與活動的核心,是人類從事的社會活動所必備的要素,所以教師更應樹立終身學習意識。(2)樹立終身學習專業意識。當今社會步入學習化階段,所以終身學習是其奠基石,每一個人都應持續學習,才可以更好地參與各種社會活動。知識是無邊界的,針對于某學科領域的教師而言,要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理論與信息技術知識等,不斷更新學習,拓展自己的專業領域。所以教師要有一顆不斷提高專業化水平的進取心,無論就職前或者就職后,都要持續不斷的學習。教師的教學不應止步不前,也不應拘泥于固有的教材,而是要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各類培訓,不斷提高職業水準,不斷豐富專業知識,在終身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對于自己會有更深刻的了解,還能意識到專業不足之處。除此之外,通過終身學習,促進教師挖掘自身潛在的能力,了解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得教學有的放矢。(3)提高教師自身信息素養。在信息化時代,人類整合與運用信息的能力決定著人類的未來,我們可以將這種能力稱之為信息素養能力。很多人不理解信息素養為何物,它指的是借助信息技術工具,比如多媒體,從而實現對信息的獲取和整合等。現如今,互聯網越來越成熟,對于教師專業發展而言,信息素養已經成為關鍵因素,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教師不僅要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還要有敏銳的學習素養,積極推動教學方式的改革。基于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教師應對各種信息技術手段有充分的了解,比如微課、翻轉課堂、 PS技術以及學生空間等,這是互聯網時代的教師教學智慧生成的主要渠道。
二、加強實踐性反思:智慧學習生成的有效途徑
在很多學者看來,要想生成教學智慧就要進行教學反思。在開展初中階段的教學活動時,教師相當于主體,對于自身的教學要進行不斷的反思,對自身的教育理論觀念進行自省,不僅要豐富現有的認知結構,還要在原基礎上進行調整,將教學觀念的不合理之處進行完善,使得內在的認知結構更加系統和完整。[2]
比如當教師產生教學反思的意識后,可以通過教學智慧小故事、教育敘事研究等去樹立教學反思意識,從而循序漸進地生成教學智慧。針對于反思的廣度而言,實踐性反思,除了針對教師實踐經驗而言,還指的是教學方式和意義,對二者進行反思,會有不同的收獲。針對于前者而言,進行實踐反思,能幫助教師獲得豐富的實踐知識,提高其實踐能力。對于后者而言,對教學價值進行理論上的反思,能夠讓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時代接軌,從而不斷拓展教學的廣度。此外,針對于反思的深度而言,所謂的教學智慧通常被視為教師憑借經驗而積累的實踐能力,然而教學反思遠不止于此,還應拓展至技能領域。
三、加大信息技術培訓:智慧學習生成的催化劑
基于“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形成智慧學習主要可劃分為四個階段。其中,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則是入門階段,僅憑借教師一己之力,很難獲得有效的探索成果,因此站在學校角度,要組織和信息技術相關的培訓活動,使得教師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和智慧課程的關聯性。從而在信息化時代能夠將傳統課堂向現代課堂過渡,令教師的自主學習意識得到增強,從而能夠獲得事半功倍的教與學效率。結合培訓內容而言,為了令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得到提升,可以設置三個系列的課程:
比如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習方式、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等,使得教師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能夠令自身的教學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在此基礎上才能有效地促進專業發展。[3]總體而言,學校應圍繞微課程開發設計培訓進行調研,與此同時還要對學習空間與翻轉課堂的使用進行專業而系統的培訓,要想實現課堂的信息技術的高效應用,首先需要學校對信息技術引起充分的重視,為教師提供充足的學習平臺,使他們的信息技術運用水平達到一個新高度。結合培訓方式而言,基于互聯網+背景下,要想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可以組織相關的培訓,比如線上自主學習形式,或者線下專家講座形式。前者不僅指網絡課程,而且還包括翻轉課堂的使用。初中教師在接受培訓期間,主要借助云平臺和專家展開密切的交流。以線下講座為例,教師和專家進行面對面互動,這種面授和以往的面對面講座存在差異性,其場地主要是以互聯網+教室為主。在互聯網時代,教育逐漸和信息技術掛鉤,教室的硬件設施越來越豐富,開始廣泛運用交流墻、交互式電子白板以及 iPad等,這些都屬于先進的技術,需要教師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使得教學實現現代化。在培訓期間,教師可借助互動系統實時接收指導專家的意見。在互聯網的介入下,教師通過參加專家培訓,使得教學互動性得到增強,還為培訓效果提供了保障。如有教師由于突發情況沒有到課堂進行培訓,可以結合云平臺進行后期學習,這樣就能夠同步接收優質的培訓資源。這種信息化培訓模式是比較系統而科學的,能讓教師有效地掌握理論知識,還能對信息技術的使用價值有充分的了解,從而進一步促進智慧學習的生成。
四、構建互聯網課程資源庫:智慧學習生成的基石
針對國內互聯網課程資源庫而言,配套資源還遠遠不夠,通常只是以視頻課程為主,致使師生缺少有效的交流平臺,反饋評價系統也不夠完善。在國內很多初中學校,開始廣泛運用微課進行授課,然而由于其碎片化特質,沒有獲得認知心理學家的認可,究其原因在于影響了大眾對事物認識的程度。基于此,針對知識與視頻編排規律而言,當務之急是不斷完善互聯網課程資源庫。
比如在補充與完善互聯網課程資源庫的過程中,需要不同理論體系與學科背景的人員參與其中,使得信息技術開發人員與基層教師能夠共同參與到構建互聯網課程資源庫的行列中,形成多元主體。這種多元主體的交互能夠形成優勢互補,所以可以稱之為智慧型交互,這種教師與專家互相協作的模式,拓展了教師的理論深度,同時也令他們的實踐經驗更加豐富。教師與教師互相協作的模式能夠在原基礎上使得教師的實踐經驗更加豐富。最后,教師與技術人員互相協作的模式有助于增強教師互聯網課程設計與開發能力,我們通常稱以上三種模式為智慧型交互,在它的作用下,令教師專業發展更加全面,得到了立體化的智慧支持,為教師后期的學習創造了便利條件。
五、結語
基于“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為了順應新時代的教育潮流,在初中階段,應結合師生、物質環境重新展開審視,營造一個富有教育價值的智慧課堂。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教育改革步伐加快,站在教師角度而言,要有革新教育思想的意識;站在學生角度而言,應有自制力,積極借助網絡提升個人學習能力;站在學校角度而言,有必要構建一個理想的校園數字化環境。唯有三者統籌協調,共同發展,才能為智慧學習的構建創造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魏靜.論智慧型課堂的建構[D].渤海大學,2015.
[2]謝敏.“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教學智慧研究[D].吉林大學,2016.
[3]謝敏,趙義泉.試論人之自我超越教學模式的建構[J].現代教育科學,2015(8):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