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嫣 柴媛媛

【摘要】本文以21世紀《大學商務英語綜合教程》為例,通過列舉單元實例,深度挖掘課文中的思政元素來探索其在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同時,闡述了如何在在教學中增加中國元素,在課堂中引入“東升西落”、突出中國制度優勢的豐富學習內容,以提升課程思政質效。
【關鍵詞】商務英語? 課程思政? 案例
【基金項目】本課題系荊楚理工學院2021年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X2021-055)。
【中圖分類號】F710-4;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8-0155-02
一、引言
2019 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完善評價機制,規范人才培養全過程。2020 年 5 月教育部頒布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課程思政的建設目標要求和內容重點。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教育理念變革的必然。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國門,外語作為必要的溝通工具,其發揮的作用日益顯著。在各高校中,外語已經成為大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而作為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將來在工作崗位上會接觸更多的外商、外企,同時,在他們學習外語時,容易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忽視中國文化的傳承。因此,在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思政的建設過程中,幫助學生用批判性眼光看待西方文化,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愛國意識,增強文化自信以及提高的職業道德素養是十分必要的。
二、《綜合商務英語》課程思政設計及分析
(一)課程思政設計的原則和思路
學生通過商務英語基本技能的學習,提高綜合理解和運用商務英語知識的各項能力是培養的總目標。教師在教學中始終堅持育人目標,尤其是創新專業教學方式、融合高質量課程思政,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時代祖國建設者是教學的根本目的。本文以《綜合商務英語》課程的具體章節為例作為個案,重點探討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諸多實現路徑。特別是從教材入手,在教學中增加中國元素,在課堂引入“東升西落”、突出中國制度優勢的豐富學習內容,提升課程思政質效。
(二)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及手段
通過線上線下合一的混合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學習語言和專業基礎的同時逐步明確職業道德素養的重要性和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為國家和個人所帶來的榮耀感,幫助學生增強愛國意識。在教學中既有適當的思政元素和語言學習的輸入,也有小組討論,情景練習等知識和情感的輸出。以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為目標,努力做到適當融入思政元素,正確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案例的主要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法、課堂教學等。主要教學手段有教材、多媒體教學、慕課、超星APP、QQ等。
(三)教材思政元素的挖掘
通過對教材的梳理、歸納、總結,筆者整理并挖掘出一個學期前五個單元的思政元素并細化了每個單元思政的主題,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21世紀《大學商務英語綜合教程》各單元思政元素
三、“課程思政”教學實施的具體案例
(一)教學材料
本次案例教學材料為21世紀《大學商務英語綜合教程》Unit 4 Product一文。課文主要介紹的是產品的概念、特色及分類。通過闡述產品設計的原則、科技理念及經營方式等,作者呼吁產品設計員在設計產品時必須考慮周全才能使經營更加完善和順利。該課文在語言知識和商務知識上,難度系數都比較大。主要是考核學生的閱讀,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過程
1.導入
(1)結合習總書記的話“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引出高鐵、華為、北斗等代表我國經濟發展和民族自豪的科技產品。如北斗系統的研發和成功歷時26年。30多萬中國科學家26年日夜奉獻和辛苦付出才讓我們有了精度高于美國GPS的中國北斗導航系統。讓學生明白只要下定決定,不懈努力,世界上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這既是堅持不懈的精神也是民族自豪感的彰顯。
(2)通過視頻等多媒體方式,讓學生觀看習近平關于國家科技強國戰略的重要講話,將課文中提及的核心知識點如產品質量、產品設計、產品理念等與國家科技文化串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目標,引導學生勤勉努力,并認真思考個人未來的目標和規劃如何與國家建設、強國建設聯系起來。
2.課文講解與分析
在Text A 的授課過程中,以產品設計為例,通過將品名、款式、特色、包裝及其他特征等融為一體,引導學生在設計產品時只有考慮到客戶的要求,只有提供給客戶產品的核心效用,做好設計以及服務,經營才能順利進行,所以產品背后的服務意識不可或缺。在Text B 中,文章再次提到產品背后的服務意識。文章通過對比日本和其他西方國家的產品,得出結論,日本人做的產品質量高,持久耐用。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注重聆聽顧客的意見,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顧客需求,由此,服務在產品設計的前、中、后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文中還提到,日本人在使用自己產品的時候,總是有一種民族優越感。在這個部分,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讓每個小組找到我們在使用自己國家哪些產品時會有民族優越感。
3.情景訓練
產品介紹是本課程主要內容。本案例選擇了防疫產品作為Case Analysis。
其中,以消毒液作為假設產品。在本章節的教學中,學生分小組扮演交易雙方的角色,模擬向外企介紹產品的全過程。扮演產品的銷售方的學生,在對產品的詳細介紹中,必須提前掌握產品的相關英文表達,同時,了解產品的制作過程,同時,熟知國際進出口貿易的原則和流程,才能順利展開“業務”。而扮演買方的學生,除了熟知國際進出口貿易的原則和流程及相關英文表達外,還得考慮產品價格的談判技能等。雙方通過優質和劣質產品的對比,磋商買賣細節,在模擬中融入職業道德意識和服務意識,提升學生業務能力。
4.總結和作業
(1)總結課文內容,提煉課文主旨,梳理課文脈絡。從產品的設計、原則、經營等詞匯、短語出發,幫助學生復習記憶相關英文表達。教師點評課堂任務,幫助學生理清商務英語中與產品相關的詞匯、句型和表達,以及進出口貿易的基本流程,強調職業道德意識和服務意識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和影響。
(2)讓學生課后思考,假設自己是一家公司的負責人,如何設計出一款代表國家文化和形象的產品(文旅、科技等不限)?再次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文化自信和服務意識。
(3)完成超星APP的相關作業和慕課的觀看。在QQ群上傳自己的產品設計。
5.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檢驗學習的有效手段。在課后,教師設計了教師評學、學生評教和生生互評幾個環節,來檢測學習的效果。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后的課堂,教師明顯發現,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愛國意識增強了。對于服務意識這一塊,雖顯薄弱,但也有思考。學生在課后也及時通過超星APP、QQ等平臺,反映了教學效果。對于課后設置的產品設計作業有濃厚的興趣,也體現出學生愛國意識與人文意識的增強。生生互評環節設置在情景訓練之后,老師給予時間現場互評。通過投票方式,選出學生心中最好的隊伍,給予獎勵。在互評中,學生對商務專業知識的理解、國家情懷的認知、職業道德的感悟都能很好地展現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三)教學反思
本案例開展課程思政教學,通過結合教材、生活實例和國家發展、動態,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達到了增強學生愛國情懷、民族自信的目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這也意味著,老師需要在課前做出更大的努力來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尤其是加強各類思政學習,如國內外時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總書記關于高校教育的講話等等。只有教師正確理解思政元素,才能在教學中做到精準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從而將其應用在課程教學的各個過程中。
四、結語
本案例以21世紀《大學商務英語綜合教程》為依據,在立足商英語言教學的同時,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對其進行積極的探索。結合課后各類評價,可以發現,在綜合商務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很高的可行性,也有很好的有效性。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還要不斷探索和研究新的思政元素,將其融入在教學內容和方式上,使思政教育真正融入在綜合商務英語課堂之中。
參考文獻:
[1]楊涵.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論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切入點[J].揚州大學學報,2018,22(2):98-104.
[2]周新云.“三全育人”理念下《外貿函電》課程思政改革與實踐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11):63-65.
作者簡介:
劉嫣(1983年-),女,漢族,湖北荊門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英語語言學研究工作。
柴媛媛(1983年-),女,漢族,湖北荊門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英語語言學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