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平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構建活動型課堂的過程中,教師策劃活動要充分考慮到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采取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式,積極引入先進的教學元素,構建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型課堂,讓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深植學生的內心。在開展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時,教師應明確是在培育時代新人,力求做到目的明確、立意高遠、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最終實現通過學習,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思想政治思想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基于此,本文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活動型課堂的構建研究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 活動型課堂? 構建
【中圖分類號】G63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4-0032-02
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包含了大量有關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知識,能夠指引高中生掌握做人做事的基本方法,影響著高中生以后的發展。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務必嚴格遵循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原則,確保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接受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逐漸深入的今天,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更應受到應有的重視。
一、活動型學科課程的內涵
什么是活動型學科課程?活動型學科課程就是把思想政治課程內容以活動的方式展現出來,同時教學活動的設計又體現思想政治學科內容,把思想政治學科內容和活動方式有機結合[1]。活動型學科課程不僅包括社會實踐活動,而且包括課堂中學生的思維活動及課堂活動的開展。活動型學科課程本質上還是學科課程,但是是以一種活動化的方式把學科內容呈現出來,而且活動設計具有思辨性,能吸引學生,讓學生容易接受,學生在思維實踐和社會實踐中體會真理的力量。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構建不僅要結合學科邏輯和實踐邏輯,而且要將理論知識和高中生的生活密切聯系起來,采用課堂思維活動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的方式逐步構建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課程。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思想政治與法治內容、學生實際的結合度較低
首先,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許多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得不夠緊密,甚至有的內容是相互脫節的,這使學生難以理解教學內容,進而逐漸降低學習興趣,“認識世界的物質性”就是鮮明的例子,哲學的抽象性會讓學生對政治課程的實用性產生懷疑。其次,政治與法治的關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是緊密相連的,但是許多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二者割裂了,使政治教學流于表面,所以,有意識地增強政治教學與法治的聯系迫在眉睫。
(二)師生之間缺少有效互動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上,學生不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教師側重于將課本知識傳授給學生。上課主要分三步:第一步,教師提出教學主題,簡單地講解教學內容;第二步,教師講解課本中的內容,分析書中的案例;第三步,教師給學生發放題目,學生在做完題目后,教師針對大部分學生做錯的題目進行講解,然后進行下一課。這樣的教學方式極易使學生喪失主動性和自信心,失去學習的動力。
三、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加強對活動型課程的認知
活動型課程與傳統的講授法相比更復雜、實施難度更大,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切實轉變自己的觀念,提高自身對活動型課程的理論認識和實踐認知。理論層面,教師要轉變對活動型課程的態度,清楚認識到未來思想政治課的發展方向,在課中課后都要切實把活動型課程落到實處[2]。多閱讀相關文獻,從理論層面提高對活動型課程的科學認識。不僅在課堂中開展思維活動,也在校外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層面,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設計科學合理易實施的活動型課堂結構,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對活動型課堂的把控能力。
(二)構建社會實踐式課堂
構建高中思想政治實踐式課堂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實踐增加學生的社會經驗。這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是將學生當作學習主體,并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制訂相應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政治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體驗感,還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生活技能[3]。如在教學《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這節課時,教師就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活動任務,給學生提供“工人、教師、小商販”等具有代表性的職業,然后要求學生以自己選定的職業為對象,持續記錄這些群體的收入變化情況,并要求他們搜索其他職業的最低收入。這樣貼近生活的活動任務并不復雜,學生大多能親身參與并有效完成,進而提升實踐能力。在正式開始授課時,教師可對學生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匯總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帶領學生分析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模式。參與活動的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并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課堂學習。這樣一來,活動型課堂的構建效果自然而然就能得到高效提升。
(三)有效利用各種校內資源
校內資源指的是學校內部能夠被利用的,且能夠被開發的資源,包括軟件設施與硬件設施。通常來講,校內資源包含學生資源、教師資源、校園文化資源等。教師應積極開發與有效運用,以此來形成具有創造性的教學實踐活動,從而有利于構建高中思想政治活動課堂[4]。例如,教學《文化發展的選擇》一課時,教師可以將班級看作一個獨立的主體,確定“遠離落后文化與腐朽文化”這個主題內容,進行一個星期的文化巡展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在授課班中組建一個活動策劃小組,向學校申請舉辦校園巡展活動。取得學校的同意之后,活動策劃小組成員可以借助宣傳欄與校園廣播來向全校同學介紹活動,號召全體同學為“身邊的落后文化與腐朽文化”主題提供資料。其次,小組成員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并請教師審核[5]。最后,教師與小組成員借助廣播、校園文化墻、LED展示屏來進行活動成果的展示。通過這次活動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知識,有利于學生辨別優秀文化與腐朽文化,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四)聯系實際生活開展教學
思想政治是與日常生活相融合的,因此當學生學習這門學科時離不開現實生活。教師應注意教材中的知識只是抽象的理論,只停留在教材中并不能幫助學生有效地認識德育和法治教育的意義。教師只有突破傳統教學的局限,改變自己傳統的教學思維,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才能使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不再是枯燥的理論輸出,而是與現實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的。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身邊找到教學案例,讓他們了解到思想政治課程源于生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6]。例如,教師可以自主設計這樣一個生活情景:假如你在上學的途中遇到一個不小心摔倒的老人,你會不會去扶?你應不應該扶呢?拋出這個在實際生活中很可能發生在每一個學生身邊的問題,然后讓學生自主選擇角色扮演,在小組內進行合作探討,形成自己的判斷并給出理由。討論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發言,說出自己的觀點并給出原因,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對其回答做出點評,細致地給學生講解清楚當面對這樣的情景時我們應該怎么做,并將思想政治的相關知識貫穿其中傳遞給學生。這樣利用實際生活中的情景去講解思想政治知識,比在課堂上單純地進行口頭講課更能提高教學有效性和質量,還可以給學生留出更多的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自主想象和消化,樹立正確的道德意識與法律觀念。
(五)組織社會實踐
品德修養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貫穿于整個學科教學,但是教師在開展這部分內容教學時,要避免紙上談兵,引導學生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轉化成自己的自覺行為,而社會實踐是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有力媒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師在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的時候,要結合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確保學生能有效駕馭社會實踐活動,并且能在活動過程中有所思、有所悟。同時,思想政治實踐可以更好地對上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充分應用,在實際的生活與應用過程中提升認識[7]。例如,在講解《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這一節內容的時候(本節知識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能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多的感悟),教師可帶領學生到學校隔壁的城市博物館去開展實踐活動,博物館中有一個單元是介紹這座城市的文化組成,其中有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在博物館中學生可以通過觀看視頻、圖片、現場表演等途徑來進一步了解這些傳統文化。只有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了具體直觀的認識,才能更有效地增強文化自信。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深入,教師要對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進行改革,努力為學生打造活動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活動型學科課程是未來德育課的發展方向,也是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活動型學科課程以議題為依托,呈現更具思辨性的課堂,有其特有的育人價值。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應用活動型課堂模式,顯然是符合學生學習規律、能夠提升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方法。因此,教師可采取構建辯論式課堂、思考式課堂及社會實踐式課堂等方式,從根本上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羊秀姣.高中思政課活動型課堂的構建[J].法制博覽,2020(22):229-230.
[2]徐倩蕓.對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的探索[J].長江刊,2020(17):186-187.
[3]李香香.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活動型課堂構建研究[D].天水師范學院,2020.
[4]郭晨艷.高中思想政治課活動型課堂的教學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學,2020.
[5]瞿潔玲.高中思想政治課活動型課堂構建策略研究[D].揚州大學,2020.
[6]邢博焱.高中思想政治課活動型課堂構建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20.
[7]洪玫.公共參與素養導向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活動型課堂教學探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