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遠鵬
【摘要】在立德樹人的教育背景下,小學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應當轉變以往的教學目標,重視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對學生的價值觀念進行塑造,使其能夠形成正確價值觀,提高學生道德水平。小學道德與法治是對學生實施道德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較為落后,難以讓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過于淺薄,無法促使小學生形成系統性的價值觀念。因此小學教師應當重視改變教學策略,利用深度問學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消化知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問學課堂深度學習的概念,并提出了小學道德與法治問學課堂深度學習模式構建策略,以期可以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 道德與法治? 問學課堂? 深度學習
【課題項目】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常規課題《構建小學道德與法治問學課堂深度學習模式的實踐研究》(2020XB0167)階段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4-0034-02
教育活動的開展目的在于促使學生形成身心協調發展的狀態,使學生能夠以思辨的方式對事物進行分析,在持續深度追問中獲得學習體驗和學習感悟,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深度問學能力成為了學生核心素養能力培養的關鍵。問學能力是提升學生課堂認知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教學過程中處于基礎地位,可以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情感意識以及道德素養,對于發展學生高階思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教師應當正確認識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明確道德與法治在小學教育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為學生構建深度學習的問學課堂,改變以往淺層化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深入研究。
一、問學課堂深度學習概念分析
問學課堂是指在疑問中學習、在學習中提出疑問,使學生能夠因學習活動的開展逐漸提出更多的問題,以問題為基礎加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利用疑問指明學習方向[1]。問學課堂能夠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學生在知識探索以及問題解決之間尋求一種平衡的思辨模式,以問學的方式對學生實施教學,使教學內容以問題鏈的形式拋出,提高學生的學習深度。深度學習具體指的是讓學生能夠形成高階認知思維模式,探究事物的本質特征,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思維活動模式。深度學習重視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可以解決更加復雜的問題。問學課堂深度學習的意義在于能夠讓學生在高端思維層面對問題進行不斷探究,完成知識融合和知識遷移,讓學生能夠按照由淺入深的方式完成知識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2]。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問學課堂深度學習模式構建策略
(一)設置問學導航環節,促使學生生發預問
問題導航環節是指讓學生在教師教學之前自主對知識內容進行學習,以此來提出疑問,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經驗進行嘗試性的問學思考,讓學生能夠帶著疑問進行學習。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導航單,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定預設提問,讓學生對最具意義的內容自主探究,使學生可以主動感受和學習新知識。在學生自主預習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內容可以及時將其記錄在導航任務單上,在上課時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能夠讓學生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影響[3]。例如,在《健康看電視》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在導航單中設置“電視可以為我們帶來什么?”“電視有哪些危害?”“如何才能做到健康看電視?”三個問題 ,讓學生結合自身經驗進行嘗試預習。小學生普遍都很喜歡看電視,在預習過程中設置這些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中看電視的經驗進行思考。學生并不知道如何才能健康看電視,這會使得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形成“怎么做到健康看電視”的疑問,而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正確對待看電視這個活動,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習慣,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二)應用合作教學模式,提高學生探究效率
在問學課堂中要想讓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需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意識進行問題探究,合作則是能夠提高學生問題探究質量的重要方式,可以促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內進行合作思考和交流[4]。教師在問學課堂中可以設置合作教學的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合作,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合作教學能夠促使每個學生都投入到溝通過程中,對于帶動整體學生道德素養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和作用。但是由于小學生自律性較差,在進行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和管理,及時觀察小學生是否出現溜號的現象,避免合作探究出現形式化的問題。例如,在《網絡新世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首先在合作過程完成“互聯網生活調查”任務,對小組內每個學生使用互聯網的方式進行調查,讓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出發,了解互聯網給人們學習以及生活帶來的便捷服務。之后在合作過程中討論“互聯網規則”,在探討時學生可以結合預習的內容以及自己在網絡上遇到過的事情進行思考,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互聯網的使用方式,提升學生網絡安全防護意識。最后讓學生完成“我是網絡游戲設計師”的活動,在小組內自主設計技術手段,解決避免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的問題。在合作時學生會不斷提出自己的想法,能夠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完成知識拓展,提高學習深度。
(三)構筑對話交互情境,形成高階思維模式
在教學課堂中對話情境的構建是極其必要的,能夠讓教師以及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交互體驗,在不斷的對話中進行深入思考[5]。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對話和互動,如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按照由淺到深、由簡單到困難的原則設計問題,對學生進行思考引導。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活動中設置小型辯論賽,讓學生之間能夠進行深入思考,結合辯論主題完成深度對話,有利于促使學生形成高階思維模式,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以辯證的方式看待問題。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道德與法律哪個更重要”作為主題,正方持道德比法律重要意見,反方持法律比道德重要意見。學生自主選擇正方以及反方,全班學生共分為兩大組,在辯論過程中按照順序舉手發言。學生在辯論過程中可以不斷對道德以及法律的概念功能和性質進行深入分析,能夠加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理解深度。在最后教師可以對本次對話進行總結,使學生可以認識道德與法治之間的聯系。
(四)構建問學展示平臺,調動學生情感體驗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注重道德以及法律的雙向滲透,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水平和法律意識,對于學生之后的生活實踐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6]。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學習到的知識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體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問學學習成果的展示平臺,充分釋放學生思維張力,在引導中促使學生進入深度的學習狀態。在展示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內展示以及全班展示形式完成成果展示,在組內需要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梳理,結合自身經驗對學習成果進行分析。之后讓學生在小組內選擇一名代表展示小組學習成果,通過不斷的成果展示能夠促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體驗,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成果共享中了解不同的思考角度,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質量。例如,在《自主選擇課余生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自主設計課余活動,在設計時按照“課余生活中你都做了哪些活動?”“課余生活帶給了我們什么體驗?”“如何才能夠過好課余生活”的順序進行深入思考。在設計完畢后,每個小組分別在班級內進行成果展示,并回答出教師提出的問題,說出該活動的設計原因。
三、結束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活動的不斷推進,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調整學生以往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擁有深度思維模式,改變淺層次的學習形式,使學生能夠對知識內容進行深入探究,加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程度。通過問學課堂深度學習模式的構建,能夠促使學生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模式,改變以往課堂形態,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在道德與法治問學課堂中設置問學導航環節,促使學生生發預問,應用合作教學模式,提高學生探究效率,構筑對話交互情境,形成高階思維模式,構建問學展示平臺,調動學生情感體驗,力求能夠持續加深學生的學習深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瑞珍.借用互聯網資源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中國新通信,2021,23(7):239-240.
[2]陳艷菊.再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4(3):89-91.
[3]陳燦輝.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甘肅教育研究,2021(3):121-123.
[4]管葉青.讓法治教學接上童氣——以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人大代表為人民》教學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21(12):71-75.
[5]金釗.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整體建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39):17-19.
[6]呂心靜.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途徑 ——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理論與實踐探究》[J].熱帶作物學報,2021,42(8):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