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要】英語教學一直追隨時代的腳步進行著探索和改進,尤其是新課改以來,教學的各個方面都有了明顯的不同。教學目標作為課堂的出發點和終點,也有了很明顯的轉變,從原來注重知識和技能的三維目標轉變到現在注重思維和文化意識發展的學科素養。從三維目標到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的轉變,不僅僅是教學目標的轉變,更是老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的轉變。老師更關注自己的教有沒有激發學生的思考,學生更關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表達充分不充分。教和學都有著同一個目的,那就是真實有效的交流。
【關鍵詞】英語教學? 新課改?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3-0072-02
一、目標制定依據和主要內容
英語課的教學目標需要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學情來制定,會隨著課程總目標的轉變而發生變化。經過幾輪課改,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的總課程目標從“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轉變為“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英語課堂的教學目標也因此發生了很大變化。之前的英語課堂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等三維教學目標;現在的英語課堂教學目標則從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多方面來描述。之前的備課內容只集中在重點單詞、重點句式、解題技巧等,“情感態度價值觀”就是一個毫無意義的條目;現在的備課內容則主要聚焦以下思考:文本的主題意義是什么?文本的語篇類型和結構對于突出主題意義有什么作用?哪些語句體現了主題意義?設計哪些主題探究活動才能促使學生在思考和表達的過程中有效地整合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學習與發展,深化對主題的理解和認識,進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
二、教學重心的轉變
相比于之前鸚鵡學舌式的英語教學,我們現在更注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2017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已經明確提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應以德育為魂、能力為重、基礎為先、創新為上,注重在發展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中,幫助他們學習、理解和鑒賞中外優秀文化,培育中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拓展國際視野,增進國際理解,逐步提升跨文化溝通能力、思辨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指在社會情境中,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以及在學習和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形成的語言意識和語感。很明顯,只是“語言能力”這一項,就涵蓋了我們之前英語教學的全部內容。同時,新課改后的英語學習都要在具體“真實”的語境中完成。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有很真實的交流意識,每一句說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文化意識
要求學生要形成“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增強國家認同和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學會做人做事,成長為有文明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思維品質”則關注學生的“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從跨文化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新課改之后,我們學生的英語學習是有甄別、有取舍的,交流表達是有分析、有借鑒、有創新的。
(三)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指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經過“真實”語境中的學習,通過日常多渠道獲取學習資源,自主、高效地開展學習,學生逐漸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他們一定能更好地利用英語和世界溝通。
三、案例剖析
以外研版新教材必修三第一單元課文Absolutely Agony!為例。課文由一封求助信和一封建議信組成,主題語境屬于“認識自我,豐富自我,完善自我”,語篇類型屬于私人信件。基于課標、語篇內容和學生情況分析,我們確定通過這篇課文學習,學生既要理解、掌握描述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語句表達,還要關注自己的性格特點和情緒管理,認識和完善自己,尊重他人,從而建立并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
課文閱讀環節,針對Ben的求助信,除了讓學生關注并學習文章結構和描述事件經過及心理感受的語句外,我還著重引導學生進行以下思考:Ben在求助信的最后問了兩個問題——What should I say to him(his friend)? And should I say anything at all to my teammate?看起來Ben一定會跟自己的好朋友談話,只是不確定要談什么;而對于那位被他言語傷害到的隊友,他似乎并不認為需要跟人家談一談。按我們中國人的思維,這樣做對嗎?如果你給他寫一封建議信,你會給出什么建議?在思考之后,班里的學生很多都認為Ben首先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以后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說話之前要三思。同時他也非常需要跟那位隊友談一談,因為畢竟“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那位隊友因為他的話受到了傷害。他只有誠懇地跟那位隊友談一談,消除誤會,才能更有利于團結和球隊的發展;而對于那位“went and told everyone what I’d said”的朋友,同學們都認為Ben應該好好思考一下,還要不要繼續跟他做好朋友。因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以后很可能還會用他那張“不牢靠的嘴”制造其他的“禍端”。通過這一系列的思考,學生充分認識到了,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中“用‘愛語’結善緣”這個做法顯然更好,更有利于人與人之間的團結。繼而他們也明白了老師這一系列提問的用意:外國人的想法和做法也并不都好,并不都值得效仿。我們傳統文化中有很多思想和做法是值得傳承發揚的。
針對Agony Aunt回復的建議信,除了讓學生關注文章結構和提建議的語句外,我還著重引導學生進行以下思考:連我們都看出這件事情的主要起因在Ben,而不是他的那位好朋友,為什么Agony Aunt卻在信的前兩段表達出對他好朋友的批評以及對Ben的理解“you’re sure to feel hurt”?學生在思考過后一致認為:我們認為這件事的主要原因在Ben,可是Ben并不這樣認為。如果Agony Aunt一開始就點出Ben的問題,他很可能不會接受Agony Aunt的建議。而Agony Aunt在前兩段表現出的同理心會讓Ben覺得她說的有道理,也就比較容易接受她后續的建議了。通過這一系列思考和分析,學生最終明白了這封建議信的內在邏輯,即先在情感上表示理解,然后分析問題的真正原因,再給出中肯的建議,最后給出期望和祝福“If you think about other people’s feelings as well as your own, you’ll soon find everything works out. Good luck!”在后續的寫作環節,我發現很多同學都采用了這樣“徐徐圖之”的語篇結構,而不是開篇就提建議、講道理,進行“人生導師”式的說教。
在話題寫作環節,我給出了這樣一篇題目:
為了幫助中學生健康成長,某中學英文報開辟“HEART-TO-HEART” 專欄。假設你是該欄目的編輯Jamie, 收到了一封署名為Worried的求助信。信中該同學向你訴說了自己的困擾:近日由于他/她忘記了自己好朋友的生日致使他/她們之間產生矛盾,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受到了影響。請用英文給該同學寫一封回信。
內容要點如下:
1.表示理解并給予安慰;2.提出建議并說明理由。
注意:1.詞數80左右;2.可以適當增加細節,以使行文連貫。
其中專欄名稱定為“HEART-TO-HEART”,是想引導學生明白,要想有良好的朋友關系,坦誠的溝通很重要。同時,作文背景比較貼近學生生活,易于角色代入,是一個很“真實”的寫作任務。另外很重要的一點,通過課堂前面環節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有關求助和建議的語言能力,同時充分認識到了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和建議信的行文邏輯,寫出的建議信都是可圈可點的,很好地達成了本堂課的學習目標。課后,我又進一步提議,讓同學們上網看看類似的事情其他外國同齡人會給出什么建議,借此體會人們文化和思維的差異。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從語篇特點入手,引導學生關注求助信和建議信的寫作內容及結構。更重要的一點,我引導學生關注本單元的主題意義,那就是凡事要反省、認識自己存在的問題,然后再學會與人相處,充分展開了“人與自我”主題下“認識自我”及“學校生活”子主題的思考與學習。
四、對教學實踐的思考
通過不斷的學習,學生不僅提高了語言能力,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批判性和創新性的思維品質以及多渠道學習英語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其中有兩個方面表現突出:一方面是閱讀理解測試中與語篇結構和寫 作目的有關的題目,學生的答對率從之前的30%左右提高到了現在的70%左右;另一方面是學生的寫作,由之前對著題目“翻譯句子”到現在有分析、有見地,80%的同學都能有理有據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學生的從三維目標到學科核心素養,這不僅僅是教學目標的改變,更是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巨大轉變。我相信,通過這個轉變,我們一定能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國家培養出更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